走进“血库” 探秘一袋血背后的故事

现场

将“37度的爱”传递下去

每一袋血的背后,都对应着一位无偿献血者。上周日,有51人登上了王府井丹耀大厦门前的献血车前来献血。小李刚好是这些爱心献血人士中的一员。他伸出胳膊献出了400毫升的全血,这是一份带着体温的“37度的爱”。这袋血在完成采集的同时,贴好了标签。全血“住”在一个看起来很普通的袋子里,这是一个“会呼吸”的血袋,为的就是保障血液的新鲜。血袋上有一个条形码,这是它的“身份证”,可以一路追随它的去向。这一天下午,血液中心的车开到了王府井附近,小李献出的这袋血和它的小伙伴儿们一起被装进了“专用运血箱”,准备前往血液中心。“37度的爱”从体内来到血袋之后,需要一路靠冷链来保证爱心的顺利传递,也就是说血液的运输必须要保证全程冷链。全血运输最适合的温度是2℃到10℃之间。这袋血和它的小伙伴的“专用箱”里不仅有专用的冰盒,还配备有温度计,就是要让“37度的爱”能够保持“新鲜”。

成分科宽敞的操作间特别凉爽,“为了保证血液的新鲜,这里的室温常年保持在17摄氏度。”简单来说,冬天这里有点冷,夏天这里有点凉。血液分离首先要通过离心来分层。成分科里摆满了离心机,就像洗衣机的甩干筒,里面共有6个小罐子,每个罐子可以放置两袋400毫升的血或者4袋200毫升的血。摆放血袋时,一定要保持平衡,对侧的两个罐子要保持重量一致,因此所有的血袋在放进离心机之前都必须进行称重、配平,确保每对离心套杯的重量误差范围控制在5克之内,两两对称放置在离心机里,才可以进行离心。盖上盖子,离心机开始高速运转,每分钟旋转超过4000转。15分钟后,离心机停了下来,打开时,这袋全血已经分成了三层。按照密度,最下面深色的是红细胞,中间薄薄的一层白膜是血小板和白细胞,上面淡黄色的是血浆。

这袋分了层的全血,在这里要经历分家的过程了:血浆和红细胞分别被注入不同的袋子。血浆和红细胞之间的“白膜”,也就是血小板和白细胞非常珍贵:400毫升的一袋全血只能分离出16毫升到18毫升的血小板和白细胞。当然,如果献血者愿意耐心地在血液中心的机采血小板椅子上面坐上40分钟,一次就可以捐献相当于手工分离5袋400毫升全血的血小板总量。就在全血进行制备的同时,与每袋血同源的血液样本正在检验科接受“体检”。只有体检合格的血液制品才能送到血库,进入下一个放行环节。

解读

一切为了用血安全

血液中心检验科工作人员介绍说,临床用血最重要的就是安全。为了保证用血安全,血液中心的检验部门24小时不停机工作,就是为了保证能及时快速地 告血液检测结果。目前,针对输血相关传染病指标,每一袋血在血液中心要经历两次血清学检测和一次核酸检测,其中的两次血清学检测必须要使用不同厂家的试剂。只有两次血清学检测和核酸检测均合格,这袋血才能有发往临床、用于患者的资格。针对输血相关传染病指标,血清学检测项目包括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艾滋病抗体、梅毒抗体。另外,ABO/RHD血型、谷丙转氨酶也是国家强制要求的血液检测项目。核酸检测主要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所有血液检测项目中,任何一次不合格,血液就要 废。

血液制品有着不同的存储要求,比如:红细胞的保存条件为4℃;血浆则要放入速冻机中,在零下50℃的环境中速冻半小时后,再放入零下22℃的冰柜中保存。血小板的保存条件更苛刻:要在22℃的条件中震荡保存,而且保质期只有3到5天。为了保障血液制品能够在适宜的温度中保存,每个血小板储存柜子上不仅有温度监测设备,还有 警装置,一旦温度高于或者低于血液制品的保存温度,机器在滴滴 警的同时,也会将信息同步到相应的工作人员的手机上紧急呼叫,让工作人员迅速前来调整温度。

提醒

输血真的不是输营养品

在血液中心的血库里,有一台与医院用血信息同步的电脑。如果哪家医院发来用血需求申请,信息会同步到血库的电脑中。经过了制备检验完整环节的红细胞、血浆或血小板将发往医院。血液制品抵达医院后,迎接它们的是再一次非常严格地“体检”,这袋血才能进入医院血库中。准备要输血前,医务人员还将再次进行血型复检、抗体筛查、交叉配血,一步步严格的筛查,就是为了保证患者的用血安全。

有些人认为,血液是最宝贵的营养品,特别是家里有重病病人的时候,都常常希望能输血让患者康复起来。其实,血液制品不是营养品,而是一种特殊的药品。它的特殊性在于输的血都是活着的细胞,包括红细胞,输到患者身体里会发生细胞移植,会发生看不见的反应。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输血的原则是能不输血尽量不输;如果输血,首选自体血液回输。当然,根据临床患者指征需要,确实需要输血的患者还是必须输血。

血型也是一个常常被讨论的话题。有些人身边A型血的朋友多,认为A型血人群占多数;有些人说B型血的人最多。但在北京市血液中心的血库里,“A”“B”“O”三种血型各占30%,这三种血型势均力敌,AB型血只占10%,是ABO血型体系中的少数。以前对输血风险的认识不够时,有人觉得O型血是万能供血者,常常有这样的影视镜头,“我是O型血,抽我的血!”随着科学进展,现在输血已经完全实现了同型输血。科学研究发现,如果将含有免疫性抗体的O型血液输给A型或B型患者后,会使不同血型的受血者的红细胞脆性增加,严重者可以出现溶血性反应。因此,输血时还是要同型相输。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3月1日
下一篇 2019年3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