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应用的产业化发展规模问题
1. 产业规模发展倒挂
我国最早引入的遥感技术(RS),经历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起步,八十年代的发展和九十年代的逐步应用阶段,截至2015年全球市场规模才达160亿美元(约折合人民币1070亿元),我国遥感产业市场规模仅有56亿元。而地理信息系统(GIS)八十年代开始引进我国,截至2015年我国市场规模达3600亿元。全球定位系统(GPS)约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引进我国,截至2015年我国市场规模达1735亿元 。
统计表明,GIS和GPS两项技术率先在市场层面实现了产业化发展。然而,相对这两项技术最先引进我国的遥感技术,却产业化业绩平平,远远落后于其它两大产业的市场规模,出现“倒挂”现象,其产业化进展缓慢。
“3S技术”的应用市场产业链示意图
我国遥感与“大数据”集结路径问题
1. 遥感与大数据的关系
遥感技术是地理信息采集的主要技术。基于遥感技术,在测绘、国土、城市、环保、海洋、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灾害、地质、国防、交通、电力、统计、考古、选址等三十多个行业或领域开展“本底”数据采集、信息变更调查、可持续更新等工作,这些本底数据与其行业本身的专题统计数据叠合,构成了“政府行业大数据”。
2. 我国“大数据”集结路径问题
我国“大数据”集结,由于涉及到国家机关、 会团体、企事业组织、个体等诸多层面的信息,仍存在着顶层统筹缺乏、标准不一、路径不畅、数出多门、行业壁垒等问题。鉴于与地理位置有关的数据占信息的80%,且大部分产生于“政府行业大数据”,应将遥感技术作为“大数据”采集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并将“大数据”集结路径统筹为以遥感技术作为主要数据采集源,以此逐步规范国家“大数据”集结路径。
遥感业务的政府管理机构归口问题
我国空间信息有国家级领导机构,但遥感业务没有归口单位遥感项目立项及管理,多以政府行业部门业务管理需求而设立。在天基系统方面,国家有中长期发展规划;在地基应用系统方面,尚缺乏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实施体系,特别是遥感业务,应用跨度和层面复杂而广域,加之技术的难度和推广度难度,真正形成产业化,需设置国家层面的领导机构,增强国家层面的指导和政策扶持,减少重复建设和无序发展,保障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环境,促进产业布局和升级。
遥感技术的学科领域问题
1. 遥感有完整的技术体系,产业链涉及领域广阔
遥感技术伴随着从航天航空载荷研制、卫星制造、航空器及遥感传感器制造,到卫星发射,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地面数据处理系统,信息提取与行业专题应用,以及直接或间接支持和保障相关行业技术发展,遥感技术已在全球形成了从天基到地基的完整技术体系和应用产业链。
遥感技术应用领域示意图
遥感应用产业链技术结点清晰、应用面广泛并且还在不断扩展,衍生产品外延广阔,其技术支撑地位在不断提升。遥感技术的学科领域研究,应提到当前国家发展战略中着手顶层设计。
2. 遥感技术非属国家一级学科
遥感科学技术是空天一体化技术,在测绘科学、信息科学、电子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航空航天工程和其它学科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面广泛的新兴边缘学科。尽管遥感技术应用广泛、潜力巨大,但遥感科学技术仍未上升到国家一级学科。就遥感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应当予以改革,将“遥感技术”提升为“遥感科学技术”,使其符合科技强国和国民经济发展战略需要,更广泛地发挥其作用。
3. 专属学科领域领军人员屈指可数
若设置“遥感科学技术”为一级学科,学科领军人物必不可少。当前,我国在遥感及其相关学科带头人则屈指可数。我国早期从事遥感科学研究的部分相关院士的研究方向,涉及遥感科学技术体系的多级环节,包括传感器研制、卫星发射与接收、地面应用系统与行业应用等。对应的学科分支尚待细化,领军人员为数不多,尚待发展壮大。
4. 尚无以遥感命名的大学
我国的遥感科学技术,目前只是作为专业,植入到各个专业的大学中,尚无一所专门以遥感命名的科技大学。这不利于遥感科学技术体系的建立、研究、人才培养和系统应用、技术标准等诸多科学问题研究。以测绘为主的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和解放军测绘学院随着高校改革和军改也并入综合性大学之中。而跨行业的各种大学,将遥感科学技术作为学院、研究所、专业学科等进行教学和研究。
遥感应用的主配角定位问题
1. 在国家重大工程中的主角定位
作为空间信息支撑技术之一的遥感技术,正在由“配角”向“主角”转换过度。已经开展的全国土地调查、地理国情普查、农村土地确权、全国农业普查等国家重大工程,都应用遥感技术手段做重要支撑。
近年,以互联 为基础,面向大众提供空间信息服务(电子地图、车载导航、手机导航、智能交通、消费电子导航产品、娱乐、游戏和LBS位置服务)发展迅速,伴随的经济发展不容小觑。然而,伴随这个领域发展支撑技术之一的遥感技术,仍然处于“配角”地位。将遥感技术由“配角”地位转换为“主角”定位,不仅关乎到我国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稳固,同时也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增长效率和增长点问题。
3. 在市县域经济发展中刚刚起步
我国的遥感技术应用,国家层面的相关部委是主要用户,其在市县域经济中的应用,刚刚开始。遥感技术在市县域的应用,将大大提升市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科学辅助决策、资源环境监测、智慧工程支撑、政府大数据集结等管理效率,同时也为遥感技术赋存了巨大的经济增长空间。
就遥感科学技术发展问题,我们是否考量一下,采取创新驱动的方式,重新定位这项技术的发展战略,引导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由此才能推动我国遥感应用产业健康成长,不断提升基础学科建设和研究。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