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人大:以创新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1年10月13日,党中央首次高规格召开了人大工作会议,这是我国 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时刻。

北京市委召开第六次人大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以首善标准做好新时代北京人大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履职的届首之年,第十七届海淀区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人大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在区委领导下,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开展政府重点工作评议,建立人大街道工委主任联席会议制度,通过一系列扎实务实的创新举措,不断推动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围绕国家发展全局和

首都发展大局履职尽责

党的全面领导是人大工作最高政治原则。党的领导坚持得越好,人大工作就越有成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就越能得到彰显。

海淀区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牢牢把握人大的政治属性,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人大工作实践。海淀区委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人大工作走深走实,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严格落实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海淀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充分发挥领学促学作用,努力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有力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始终围绕区委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的决策部署做好人大工作。常委会党组时刻对标对表党中央、市委和区委重大决策部署,切实做到党的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紧紧围绕疫情防控、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等当前区委重点工作,组织动员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发挥代表作用。围绕全区高质量发展,开展北部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养老、垃圾分类等专题调研,服务全区中心工作。

始终在党的领导下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是宪法法律赋予人大的重要职权。海淀区人大常委会准确把握党委决策与人大决定的关系,适时作出决议决定,确保党委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努力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和人民共同行动,将人大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区域治理效能。

△2022年1月20日,海淀区人大常委会召开“加快科学城北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关村科学城高质量发展”议案领衔代表座谈会。(海淀区人大常委会供图)

创新监督方式

开展政府重点工作评议

人大依法监督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内容,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设计的重要使命。海淀区人大常委会不断完善监督体系,抓住影响经济发展、 会治理、民生改善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围绕抓大事、议大事、督大事,用好宪法赋予人大的监督权,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

提高审议层级,议案办理及督办情况向区人民代表大会 告。从第十六届开始,海淀区人大常委会创新议案督办方式,建立起“督办一年、跟踪督办两年”机制,做到“一个议案办三年”,在议案办理的连续性、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上实现较大突破,并成功推进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得到解决。在总结议案督办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海淀区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修订了《海淀区人民代表大会关于议案的规定》,明确提出,“议案办理及督办情况,应向下一次区人民代表大会 告”。这不仅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全体代表全面了解议案办理及督办情况、推动议案办理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了条件。

聚焦民生重点,对政府部门重点工作开展评议。本届以来,海淀区人大常委会对评议政府部门工作进行了改进和创新,从原来的评议政府部门整体工作,改为聚焦部门重点工作开展评议,这一创新使评议工作的目标更明确,重点更突出,更有利于推动政府部门相关工作的改进。2022年聚焦民生重点,对区信访办积案攻坚化解工作、区农业农村局美丽乡村工程建设、区体育局全民健身、区房管局物业管理等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8个部门重点工作开展评议。

紧紧扭住“发展要务”,海淀区人大常委会围绕“五子”联动、深入落实“两新两高”战略等中心工作,切实在增强监督实效上迈出新步伐、在服务改革发展中展现新形象,让监督效果得到彰显,真正对人民负责、努力让人民满意。

创新履职平台

建立人大街道工委主任联席会议制

海淀区人大常委会着力搭建新平台,高效利用老平台,不断为区人大常委会和代表依法有效履职创造良好条件。

△2022年3月29日,海淀区人大常委会街道工作委员会主任联席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海淀区人大常委会供图)

不断探索建立民主民意表达平台。1987年,第九届海淀人大常委会期间,为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更好组织代表开展好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服务和保障代表依法有效履职,开始以街道、乡镇为单位,组建27个代表小组,初步搭建起有效的代表履职载体。2001年海淀区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在总结前期代表履职平台建设经验基础上,开始在区内四个街道试点设立区人大常委会街道工作委员会。到2009年,区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在全区22个街道都设立了人大街道工委。人大街道工委的建立,为代表在闭会期间依法履职提供了专业的平台,对高效开展代表接待日、代表进 区、代表专题调研等活动,起到了积极作用。

创立人大街道工委主任联席会议制度。为适应新形势对人大工作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区人大常委会街道工委工作,充分发挥各街道工委自身优势,2022年3月29日,在常委会党组的直接领导,并借鉴镇人大主席联席会议制度经验基础上,海淀区人大常委会街道工作委员会主任联席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海淀区人大常委会街道工作委员会主任联席会议工作制度》。

该项制度明确了区人大常委会街道工作委员会主任联席会的目的、成员范围、内容形式、召开时间及相关要求等。联席会采取调研视察、座谈交流等方式开展工作,并设立人大街道工委主任记录本,收集、整理每次联席会的通知、议程、信息、照片等相关档案资料,由各牵头街道轮流记录。人大街道工委主任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为各人大街道工委提供展示工作与学习交流的平台,对各街道人大代表借鉴经验、共同提高、依法履职起到了积极作用。

△2022年1月18日,海淀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长利在四季青镇西冉选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参加区第十七届人大代表“进家站见选民”活动。(海淀区人大常委会供图)

创新体制机制

依托海淀优势取得工作新成效

组建专家顾问库,为区人大常委会开展工作提供智力支持。根据今年实施的《海淀区人大常委会专家顾问工作规则(试行)》,海淀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海淀高校院所集中、专家学者众多的优势,从各行业专家学者中,挑选政治素质过硬、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拥有良好职业道德和 会责任感的热心人士,聘请其担任常委会专家顾问,为常委会开展监督工作、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督办议案建议等提供咨询意见。目前,已组建起由63名专业人士组成的专家顾问团,为常委会提高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

强化制度建设,推动常委会工作质量得到不断提升。海淀区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履新以来,常委会党组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坚持以制度抓质量、用制度促效率,根据新修订的地方组织法等法律法规,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了《海淀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履职规定(试行)》《海淀区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工作规则(试行)》《海淀区人大常委会专家顾问工作规则(试行)》等3项制度,修订了《海淀区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海淀区人民代表大会关于议案的规定》等2项制度,主任会议讨论通过了《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规则》《人大代表进站联系选民及意见处理办法》等4项制度,修订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工作评估细则》。一系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进一步规范了人大各项工作,有效提升了工作质量效能,为依法依规依程序高水平履职和全心全意高质量服务群众,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制图/陈玉叶

开展智慧人大建设,确保常委会工作效率得到切实提高。2020年,为推动人大工作高效化,及时向代表反馈议案建议办理进展,代表参加视察、调研、会议等履职活动相关情况,海淀区人大常委会在 站开设了“海淀区智慧人大管理平台”。为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移动互联 下的办公需求,区人大常委会启动了智慧人大二期项目建设工作,重点开发智慧人大手机App,充分利用移动信息化技术赋能新时代人大工作,着力构建以代表为主体、履职为重点、监督为抓手的便利化应用场景,实现人大常委会、各级人大代表、“家”“站”互联互通常态化,全面推动人大履职数字化进程,为代表、区镇人大机关、“一府一委两院”等即时查阅议案建议办理、代表履职等相关信息,参加线上培训,发布个人履职情况,以及在线实时交流等提供了极大便利,人大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海淀区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有效履行职责,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作出新的海淀贡献。

编校:施林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6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