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这里还完全不像样子。”一位上海青浦当地人回忆。现在,在他面前的是刚刚落成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规划展示馆和一片有模有样的江南圩田样板区,几只白色的水鸟在刚刚经过生态治理的湖荡中嬉戏,悠然自在。不远处,水乡客厅蓝环示范段理水筑绿项目现场,数台挖机正在对河道进行疏浚清淤。蓝环工程跨越青浦、吴江和嘉善三地,将对25公里河道水系开展整治,建设14道口门、闸门,新建8座桥梁,并提升岸坡景观。这些都是示范区水乡客厅项目的一部分。本月16日,总投资290亿元的水乡客厅重大项目正式开工,这里将被打造成为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地、跨界融合创新引领的展示区、世界级水乡人居典范的引领区。沪苏浙交界地的新变,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一个缩影。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统一思想、统筹谋划,通过一个个有形和无形的关键节点,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在各个层面加快落地实施。得益于一体化深入推进,长三角经济也显示出更加强大的稳定性和韧性。
空间一体化
动力一体化
这三年,由于长三角经济地理的重塑,激发出两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一种是地理位置集中、跨行业的开发者联盟模式。以往地方的开发模式,通常是建一个管委会,成立一个开发公司,再招商引资。但一体化示范区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开发区,它是跨省级行政区域的,需要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探索区域一体化治理新机制。从具体的操作中,很多人发现,由行政推动的传统开发模式不再适应示范区。“原来是‘刀耕火种’,现在是要寻找示范区建设中的强力推进器。”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打了这样一个比方,而他所说的“强力推进器”,正是示范区开发者大会和开发者联盟。大会和联盟提供的是一种新的解决方案:靠市场的力量来推动,由企业和 会机构为示范区赋能,让更多的开发者成为示范区建设的强力推进器。如今,“强力推进器”已经开始发挥作用。比如,华为公司助力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 医院建设,构筑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成立华为(吴江)工业互联 赋能中心,助力产业智改数转、提档升级;三峡集团在示范区内出资建设完成元荡慢行桥,同时参股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水乡客厅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共同推进水乡客厅的重大基础设施、重大功能性项目、生态环境整治、 会公共配套等工作。另一种,是行业集中、跨区域的产业链联盟模式。今年5月,长三角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四个产业链联盟正式揭牌。去年9月,长三角超导、软件和信息服务、数字健康、人工智能等一批产业链联盟也已授牌成立。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表示,产业联盟的成立,不仅让长三角成立了一个跨区域的新的组织模式,也发挥了长三角人才富集、制造业发达、科研机构活跃、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接下来我们能够更好地发挥三省一市的协同作用,将产业补链、强链、固链,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长三角之内跨区域的产业链是如何形成的?可以从一条愈发清晰的大飞机产业链看出端倪。今年2月18日,苏州市政府与中国商飞在太仓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国产大飞机产业链、创新链。而早在2018年10月,太仓市政府与中国商飞民用飞机试飞中心签订合作协议。与此同时,G60科创走廊九城也正参与其中。去年6月,中国商飞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达成战略合作,G60科创走廊已有14家企业列入中国商飞合格供应商,近千家企业纳入供应商储备库,其中124家企业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区域城市优势互补,资源日益优化配置,长三角正不断提升发展水平和整体竞争力,率先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决策咨询专家、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陈雯说。
理念一体化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