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副省级城市都不是的长沙,工业之凶猛出乎很多人的意外,“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长沙在2017年踏进万亿俱乐部后,开始进入中国一线城市前夕的厮杀。
不一样的长沙一时成为逆袭最成功的城市,闷声发大财的典型。更令人惊叹的是,在中国城市化运动中,楼市红利一路高歌,长沙楼市调控却严上加严,楼市收入长期垫底。
而当下,在与宁波、无锡、青岛、郑州混战多年后,2019年被宁波、无锡、郑州反超。岂不知,长沙正在为下一次更猛烈的冲锋更换装备,目标已然是一线城市。
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暂时的退却未必不是为了更好的进攻。
长沙的阵痛
长沙在进入21世纪前,一直不显山不露水。2004年以前,在中国城市排行榜中,长沙GDP长期在30——40位之间徘徊。“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个挂在岳麓书院大门上的著名对联,很长一段时期内,被人认为是历史资本炫耀和吹牛。
但从1998年开始,长沙的发展就是一部热血沸腾史,被誉为中国成功的GDP逆袭城市。因“基建狂魔”成功打造“工程机械之都”。长沙也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从整个湖南来看,已形成长沙为产业核心区,长沙、湘潭、常德为整机制造中心,株洲、衡阳、娄底、邵阳、益阳等地为零部件配套地区的布局。并且湖南能够生产12大类100多个小类400多个型 规格的产品,占全国工程机械品种总类的70%。
但在2017年后,长沙在高手环伺的中国城市界,一直处于与宁波、无锡、郑州的混战中,“工程机械之都”在中国从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转向产业升级换代的背景下,似乎缺乏后劲。
从2015年开始,长沙的GDP增速跌出10%,且连年走低,2017年被无锡反超,长沙过度依赖中联、三一集团为代表的工程机械产业弊端开始凸显,2019年,又被宁波、郑州反超,而这一年,三一集团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而长沙全年整个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439.32亿元。
长沙的出路是什么?
“芒果TV”和“工程机械之都”,还是洗脚、K歌、嗦粉?此时,合肥凭借中科大与长三角城市群规划气势如虹,郑州依靠空港经济和独特地理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强力反弹,长沙与前面的武汉、南京差距继续扩大,后面的佛山等城市却紧追不舍,宁波无锡又受益强大的上海龙头溢出效应。
一直被视为金三角的长株潭被沿海地区和北边的武汉、西边的成渝“四面包围”, 其本身一体化发展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也还有待突破。
现实境遇下,长沙颇有些“霸得蛮,耐得烦”,要么落寞,要么成为领头羊。
2014 年,长沙开始着力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工业与信息化“两化融合”的现代两型产业体系,加快形成“重点带动 、多点支撑”的产业新格局。
近些年,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构建新兴产业体系成为全国所有城市重点工作,长沙也不例外。而长沙始终坚守自己的步伐,产业链构建成为其最大特色,尤其是项目落地堪称典范。
近两年,长沙在发展现代工业新体系方面不断蓄力布局,让其工业能够“多点开花”,不再牢牢绑在工程机械和食品上,除已经形成的7个千亿级产业,长沙新能源汽车、北斗产业、移动互联 、生物医药等的均衡发展让其有了更多空间,这些产业背后,是人才聚集与新经济话语权。
但长沙新兴产业还处在布局中,现代服务业也相对薄弱。在这座“轻资产,重消费”,娱乐业发达的城市,第三产业比成都差近乎一半,就是第二产业也被无锡拉开差距。
长沙正在承受现代工业新体系布局的阵痛。按照长沙市委书记的说法就是:“我们正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慢不得、松不得、停不得。”
产业链建设是长沙近两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但长沙的产业链现正处冲刺阶段,按照长沙2020年政府工作 告,长沙当前正处于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阶段。
长沙的布局
城市竞争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而长沙的赛道在“智造”和现代服务业,而前者是具有决定性因素。
长沙近几年在装备制造产业链和生态上不断延展,把“三个中心”推到重要位置,即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国家创新创意中心、国家交通物流中心;同时优化22条产业链,加快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产业链,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7月2日,长沙市产业链暨制造业标志性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推进会上,长沙强调,要以产业链为抓手,推动产业生态加速形成、不断优化,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将“三智一芯”作为产业基础高级化主攻重点,抢占新一轮技术革命制高点。
作为长沙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引擎,智能装备、智能 联汽车、智能终端、自主可控及信息安全产业开始为长沙“换道超车”。
长沙市领导曾说:“人工智能时代正在加速到来,谁抢占了战略先机,谁在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上就能赢得主动。”这是长沙拥抱新兴产业与人工智能的态度和决心,是经济总量、发展质量、人均均量“三量齐升”的长沙工业切入点。
2018年,“国家智能 联汽车(长沙)测试区”上线,被誉为是长沙智能 联汽车产业“C”位出道的亮点。在中国城市纷纷布局汽车产业的风口,长沙仅用两年时间,后发先至,成为中国智能汽车产业头部阵营的有力竞争者之一,塑造了让行业惊叹的“长沙模式”。
“长沙模式”之所以成为国内行业风向标,很明显,长沙与其他城市不一样,他是在做产业,而不是单纯的做企业,始终围绕 “搭平台、建生态、兴产业、重应用”理念落子。更大的区别在于,长沙的产业项目落地速度:
2018年6月,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开园,11月,被工信部授牌国家智能 联汽车(长沙)测试区。
2019年9月26日,宣布开放道路智能驾驶长沙示范区和车路协同“两个100”项目启用,同时开始Robotaxi在公开道路载人测试。
2020年1月9日,湖南鲲鹏计算与智能 联汽车生态创建揭牌启动,补齐长沙模拟仿真测试能力短板;长沙市市长表示,华为鲲鹏计算产业落户长沙是里程碑事件。
2020年4月1日颁布智能汽车产业“火炬计划”和“头羊计划”。
2020年4月1日颁布《长沙市关于深化北斗应用若干政策实施细则》。
4月17日、18日先后与一汽出行和中国汽研分别在智慧出行与智能汽车研发测试、检测认证产业链体系等方面进行合作推进。
4月19日,阿波罗智行Robotaxi服务上线百度地图及百度APP智能小程序,向普通民众全面开放。
4月30日,智慧公交315线开通,面向长沙市民开放运营。
6月23日,《长沙市智能 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V3.0》发布。
长沙围绕着智能汽车产业基础、政策支持、发展要素、产业氛围4个维度的推进、落地无人可及。一时间,长沙在智能制造上成为行业发展风向标。
有了智能汽车产业这个工业链串联,长沙现代服务业应运而生,在长沙工业持续回落、贡献降低的情况下,服务业迅速成为长沙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从2011年开始,长沙现代服务业基本3年一个台阶。长沙设定的目标是文化创意之都、移动生活之都、现代物流基地、旅游休闲基地、现代金融基地、科技服务基地、健康养老基地。很明显,长沙现代服务业就是希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智能汽车产业落地,为产城融合、城市提质助力,体现出新技术、新产业带来的价值。虽然现在有着娱乐之城的支撑,长沙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短板,尤其是第三产业体量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但重要的是长沙“双轮”的协同发展,这与其它城市有着很大的区别。
长沙产业模式
长沙之所以能成为“工程机械之都”,在于它跟很多的“中国制造”产业有所不同,长沙工程机械企业走的几乎都是一条“技工贸”发展路线,比如中联重科、山河智造,一开始都是来自于研究所和高校。
放到长沙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命题作文中,长沙实际上做的是产业生态建设,在这个过程中,长沙提前完成了智能汽车全栈技术的“新基建”。
长沙通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深耕智能制造,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目的是将工程机械打造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将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打造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这不是吹牛!也不是口 。
2020年智能 联汽车产业投资潜力城市100强榜单
“起步北上广,落地看长沙”,根据赛迪顾问5月发布的《2020年中国智能 联汽车产业投资潜力城市百强榜研究》,长沙超过上海和广州,位列第三,跻身中国智能汽车产业头部阵营。更为重要的是,前50名中,湖南有4地上榜。
同时,长沙现着力发展的包括人工智能、新能源装备、移动互联等22条产业链,处在中国第一位的4条,中国前五的8条,中国前十的10条,使得智能制造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有着厚实的资本。在此基础上推进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引导制造业企业延伸服务链条、创新服务模式,由提供产品向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转变,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转变。
长沙产业发展不同于其它城市的“投资”,长沙的产业落地与《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及新基建投资等规划与要求高度吻合,始终踏在国家战略的步伐上。
仅仅看智能汽车并不会觉得这有什么新鲜之处,但长沙的布局很具野心。
长沙打造的不是单纯的智能汽车产业,他是着力构建齐备的产业生态,串联自身已具备相当基础和优势的互联 软件、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现代物流、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产业。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长沙对工业的扶持,不是“大水漫灌”,而是经过了精细谋划,把整条产业链都梳理的很清晰。长沙实际上建立了一个从配套设施到招商引资并构建产业生态的模型。打造更多的产业链技术服务平台,引导支持产业联盟建设,提升本地配套率,促进产业链大中小企业共生共荣。以此打造坚固的产业发展基础底座。可以想象,接下来的招引企业和聚集产业也就水到渠成了,而现代服务业也相应有了发展与升级的条件。
从配套设施到招引企业,再完成产业生态,长沙产业升级的切入点在于供应链的整合与升级,搭建互联 +金融+各个领域的全新商业模式在各个产业环境中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平台公司。
据《长沙晚 》2019年11月 道,长沙已有347家智能 联汽车产业重点企业。而这些企业中,分布着众多基础层企业、技术层企业、应用层企业。
现在,长沙只缺硬件生产组装制造龙头企业。
如果长株潭创建国家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落地,长沙构建的将是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用实力夯出的一线城市似乎在遥遥招手。
长沙产业链上的“圈”
智能汽车产业虽然串联长沙已具备相当基础和优势的互联 软件、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现代物流、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产业。但他的基础在于互联 软件这个“圈”,在于互联 与产业融合的新模式。
长沙不仅有国防科大研发的麒麟操作系统、金蝶软件的中间件和上容数据库等基础软件第一梯队,而且还是全国为数不多拥有基础软件全套能力同时竞争力还很强的城市之一。
这也是长沙软件业发力的底层基础。
在此基础上,湖南更是对互联 企业发出邀约:“我们期盼腾讯、京东、阿里巴巴等国内外知名互联 企业将‘第二总部’落户长沙,推动形成北有北京、南有深圳、东有杭州、中有长沙的中国互联 产业发展新格局。”
5月8日,长沙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促进会成立大会上,长沙工信局发布了长沙67个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应用场景,而此前的3月31日,长沙已发布124个应用示范场景。这被定义为长沙“软件再出发”,有媒体称,长沙移动互联 及应用软件产业链进入发展新阶段,有望成为长沙下一个千亿产业。
长沙视频产业园
如何“再出发”,长沙把目光盯向场景这个“关键”。
做出这个行为,长沙的思路很简单,地方政府必须提供场景才会招来一些互联 大厂的入驻,有新的场景出现才会考虑软件应用的落地。因为企业“不见兔子不撒鹰”,担心一大笔费用投进去后回不来。
长沙采取的是政府先行,将应用场景需求部门公示,请相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与应用场景需求单位积极对接。
这些年长沙一直在打造“产业互联 ”这张名牌。在过去的几年,长沙移动互联 产业持续保持每年60%以上的高位增长,崛起为中国移动互联 产业第五城。
3月20日,《长沙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三年(2020-2022年)行动计划》发布,“一园五区两山”作为长沙软件业跨越式发展目标。
长沙高新区鸟瞰
长沙市以长沙高新区(长沙软件园)为核心区,以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为拓展区,以岳麓山大学科技城、马栏山视频文创园为特色区,形成各区域竞相发展态势。之后1月时间内,长沙软件产业布局中的各区分别出台各自产业发展规划。
有软件与制造基础,通过AI与传统场景的结合,以机器人为代表的高端制造成长为长沙另外一个发力重点。
在长沙,驻扎着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激光加工设备制造商大族激光和机器人头部企业长泰机器人。在他们的带动下,长沙在工业机器人方面显示出非常强悍的实力。
这又是一段值得其他城市借鉴的故事。
2009年长沙引入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头部企业比亚迪。开始围绕比亚迪,先做主体、再做配套,不断拉伸产业链,坚持走由内而外的产业培育之路,倒逼自己走高端智能制造之路。如今长沙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在整个中部地区排名靠前。
与此同时,在浏阳河鸭子铺也在画一个“圈”, 这个圈有一个更霸气的名字——“中国V谷”“广电湘军”中走出新生代视频内容创业者,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正打造全国一流的数字内容创作和版权交易基地。在影视寒冬时节,芒果TV大手一挥,带着三十多位女明星回炉重造,重新定义逆风翻盘,《乘风破浪的姐姐》分分钟就把场子搞热。
但不管是长沙软件业,还是高端制造,不管是机器人还是文创产业,人才是制约长沙发展的最大瓶颈。
长沙房价背后
说到人才吸引,除“人才政策22条”,不得不说长沙的房价。
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6月“百城价格指数”显示,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5461元/平方米,其中,长沙新建住宅均价为8716元/平方米。
同时,据《2019年全国50城房价收入比 告》显示,长沙以6.4的房价收入比“垫底”,相比之下,排名最高的深圳,这一数字为35.2。长沙一直在做全国的“房价洼地”。有机构横向对比研究显示,一个双职工家庭,在长沙买一套100平米的房子需要6.4年,而这个数据在上海是38年,在深圳是43年。
一个GDP排在第13、16名的城市以这个房价支撑,真让很多标榜幸福的城市汗颜。说一千道一万,吸引人才的所有政策中,房价是很实际的砝码。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
长沙是对炒房客最狠的城市,无论你是温州炒房团,还是潮汕大土豪,来到长沙,通通别想把房价炒高,限价还限购。
即使在各大城市展开落户大战的2017年,长沙也及时堵上了落户买房投机的口子。而这一年,部分城市房价翻倍。本来会适得其反,结果长沙从2016年至今,人口反而增加了超过百万。长沙房价低,完全是长沙政府极其严苛的调控,和其他原因没有任何关系。
有数据显示,2019年长沙市净流入人口达到23.65万人,排名全国第七,这对于长沙这样一个处在“夹心层”的中部城市而言实属不易。
正因为长沙房价低,长沙第二产业才能超常增长,因为地价低。
正是由于低房价的红利,让长沙对企业吸引力大增。坚持严控房价,让长沙牺牲了短期的房地产红利,却换取了更长远的发展。所以,这个既不靠海、也不沿边的内陆省会城市颇受企业青睐,在华为、格力、腾讯、比亚迪、京东、苏宁等知名企业的投资布局中,总能看到长沙的身影,国内众多互联 领军企业还将“第二总部”落户于此。
对于长沙而言,留住人才或许不是目的,自身能对人才产生吸附、孵化人才才是目标。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这是对长沙现状最好的概况,如果长株潭一体化解决,长沙进入一线城市应是早晚的问题。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