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编程-型腔铣二次开粗的理解与设置

引言

二次开粗的方式

型腔铣二次开粗在“型腔铣(cavity-mill)-切削参数-空间范围”中设置,如下图所示。

方式一:使用3D

含义:选择“使用3D”这种方式,软件会自动继承上一个工序后的毛坯外型作为该工序的毛坯,以这个外型作为二次开粗的毛坯来生成刀路。

选择该方式后,会出现一个参数“最小除料量”,意思是若二次开粗需要切削的地方的切削量还小于这个值,则这些地方不需要加工,可以理解为是一个优化刀路的选项。

本人的理解是,粗加工阶段应加工尽可能多的加工余量,提高后面精加工阶段的效率,建议无需设置“最小除料量”。若想设置,建议值设为“部件余量+外公差+内公差”。

方式二:基于层

“基于层”方式可以适用于一些外型简单的工件,但对于复杂的外型,不建议使用该方式,因为会漏加工严重,二次开粗就没意义了。这种方式适用于在局部区域二次开粗,即用“修建边界”局部划分加工区域后再选择该方式。

“基于层”方式和“使用3D”方式的区别:刀路的算法不同。“基于层”方式生成刀路会快很多,但存在漏加工的可能性;“使用3D”方式生成刀路时间很长但刀路准确合理。

方式三:参考刀具

实际工作中有一种很常见的二次开粗设置方法,就是“基于层”方式和“使用3D”方式都不选择,而是选择“无”,然后直接把参考刀具的直径设置为比第一次开粗的刀具直径大1-2mm,要改大的原因是为了生成的刀路安全不过切。

本人不建议使用该方式,因为“使用3D”这种方式比这种方式生成的刀路更加合理也更加安全。

经验总结

1.本人建议型腔铣二次开粗使用“使用3D”这种方式,其它选项默认即可,不需要设置“参考刀具”。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3月1日
下一篇 2018年3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