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新闻 讯(孙小勇)水务行业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行业之一,有序推进“智慧+水务”改革创新,“智慧水务”理念也应运而生。铜仁市水务部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谋定而后动,先行先试,大胆创新,有序推进“互联 +水务”改革创新,取得了良好开端。
以点带面,思南塘头山区现代水利试点率先突破
2014年8月25日,省水利厅批复了思南县塘头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现代水利总体规划及2014年试点区实施方案,规划总投资6800万元,规划区域分关中坝、芭蕉坝2个核心区和机场坝、青杠坝、大旗山等4个辐射区,试点区总工期3年。其中,2014年项目总投资3081万元,建设内容为水源工程、灌溉工程和防洪排涝工程。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引进丰源生态农业开发专业合作 、贵州绿宝发展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入驻园区,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 8家。园区企业通过自筹资金,新增标准大棚6万平方米,新增冷链物流1500平方米,配套建设葡萄长廊2000米,日本水气耕蔬菜栽培3000平方米,果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500亩,大闸蟹养殖基地450亩。园区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智慧水务”改革创新效益初显。
远程自动控制,微喷果蔬、园区泄洪实现智能化。试点区项目以塘头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在其核心区域进行合理规划布置,新建多功能厅及管理房170平方米、管道55.88千米、水利信息自动化1套,布置输、配水管 系统,建成了全省最先进高效节水灌溉系统,采用微喷灌形式对2200亩种植基地进行灌溉,实现了水肥一体化和远程自动控制。同时,打造独具特色的“水景观”,采用分洪渠的方式,对进入园区的洪水通过分洪区远程遥控闸门进行截流、分流,高效应对了思南山区旱涝复杂天气,有效保障园区涝能排、旱能灌。
高效冷链物流,保障果蔬产品销售渠道畅通。结合果蔬业快速发展和我市城镇化发展进程需要,针对果蔬鲜嫩易腐的特点,进一步提升我市果蔬业市场竞争力,试点区配置了1500平方米冷链物流,以信息技术系统高效调控和高新技术储运设施保护条件为支撑建立一条龙服务体系,将果蔬产品的采收、预冷、贮藏、分级包装、配送、销售、信息等各个环节高效整合,保障了果蔬产品销售渠道畅通,为广大果蔬农户解决了后顾之忧。
健全体制机制,“建、管、养、用”一体化。建立健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制度,通过 络直 系统加强对工程组织领导、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产权制度改革等各方面进行动态监控。同时,通过 络平台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建立“供水管理单位+支部+用水户协会+用水户”管理体制,明确各方职能职责,建立利益分配机制、协议用水机制、预交水费机制及财务监督机制,并通过全市各大 络电视媒体,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营造舆论氛围,进一步提高群众水商品意识,增强群众“建、管、养、用”一体化意识,提高水费征收率,加强工程管护,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用。
“互联 +”,搭建全市智慧水务信息平台
2014年,市中心城区智慧水务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绩,荣获全省水资源节约与保护创新奖。
水资源监测系统建设。2010年我市率先在全省开展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2247万元,项目计划分三期建设。现已完成一期项目建设任务,二期项目正在建设之中,三期项目规划设计已制作完成。目前,已完成全市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测23个监测站点、移动检测设备、 路及机房建设、软件开发数据库建设等,第三期项目计划建立250个供水取水(含地热水)监控站点、63个雨量监测站点、32个地下水位监测站点、10地表径流监测站点以及系统建设等项目建设任务。同时,对我市187座病险水库实施了水情监测系统建设,实时监测病险水库蓄水位及水库蓄水情况;建成防汛抗旱自动监测系统,对全市水库水电自动监测,一期、二期项目建成自动监测站点29个,后期系统升级改造建成监测站点40个,山洪灾害自动监测站点112个。为全市防汛抗旱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全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智慧水务效益展望。铜仁市智慧水务信息平台全面建成后,将实现“信息采集自动化、传输 络化、信息资源数字化、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的目标,对全市行政辖区范围内水源保护、蓄水、供水、排水、防洪、污水处理与回用等涉水事务统一管理,实现水资源的统一保护和综合有效利用,推动全市现代水利建设的更好更快发展,保障全市427万人民饮水安全。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