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洞察 | 数字政府:华为“线下包围线上”的野望
中国(郑州)2019华为软件与人工智能产业峰会
2019年华为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的软件与人工智能产业峰会于7月19日落下帷幕。在全球各国相继加速跑向数字经济时代的今天,华为的云计算业务起步时机不算早,但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
面向政府的“To G”业务
公有云的发展建立在庞大的生态、足量的合作伙伴与客户的基础上。而客户对于云生态的依赖性很高,随着以AWS,Azure,GoogleCloud与阿里云为首的一众科技巨头在云计算市场极力扩张,公有云市场的竞争壁垒愈发牢固。
笔者认为,未来公有云市场的行业集中度将会逐步提高,大部分市场份额由2-3家龙头企业垄断。
公有云生态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华为进入云计算领域不过三四年时间,目前还未与合作伙伴建立完善的生态体系。然而,在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 与人工智能驱动着物理与数字世界深度融合的时间点,华为开创了非常契合自身特色的业务模式。
通过与各个市级政府的沟通,华为目前与130余个城市建立深度合作协议,在成为中国智能世界的“黑土地”。
河南多地区与华为及华为合作伙伴达成合作
华为致力于产业新形态的建设中提出了“善政、惠民、兴业”的口 ,对应了华为与城市的合作的三个层次。
万事开头难,而华为艰难地开头环节,对比之后要面对的难题,反倒显得是最容易的一步。
为成为中国数字经济的“黑土地”,华为与各个城市签订合约提供云计算基础设施,协助城市上云。
将政府的各委办局信息系统迁移至华为的城市云平台,最显而易见的成效是提升了政府部门自身的运作效率。在华为提供的智能化软件服务附能下,政府部门在处理文档、数据与其他重复性工作的业务速度将大大提升。
在云服务扎根于政府部门之后,华为的人工智能应用将在民生、环保、交通、教育、医疗等领域大显身手。
作为领先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商,华为针对AI开发高门槛、高性能等特点推出了云AI开发平台,ModelArts。该平台是华为全栈全场景 AI 解决方案面向中小企业和开发者的门户,ModelArts是一站式AI开发平台,可提供海量数据预处理及半自动化标注、大规模分布式训练、自动化模型生成,及端 – 边 – 云模型按需部署能力,帮助用户快速创建和部署模型,管理全周期 AI 工作流。华为希望通过以AI训练AI的方式,让无编程基础的人也可以无障碍开发AI应用,以达到覆盖民生各个领域的目的。
再进一步,华为的云服务将以数字平台为底座,连接各行各业。现阶段,华为与城市合作的重要成果是为目标城市增添产活力。除城市云之外,华为从具有一定软件基础的城市着手,为当地企业提供工具,协助客户进行数字化转型。华为希望从教育、人才培养与城市服务方面着手为产业注入AI能力。
目前,华为与130余所城市签约合作,软开云落地40余城市。而华为的野心不止于此,他们希望在每一个城市建立数据中心,以城市为节点建立起全国的智慧城市 络。由政府机构,到民生领域,再到产业的战略三板斧,可以称为华为独一无二的“To G”业务。
To G业务起步艰难,后劲强大
当前,云计算领域的龙头企业诸如亚马逊,谷歌,微软,阿里巴巴等均为具有互联 基因的公司。而不具有互联 基因的科技公司往往在云计算领域的发展略显乏力。
诚然,企业基因不会百分百决定一个家公司的业务界限,但就过往的经验而言,公司开展自己企业基因以外的业务往往会更加困难。比如腾讯在 交领域一家独大,但钉钉对比企业微信略占上风,因为腾讯没有贴身服务过甲方的经验,换句话说,缺乏To B基因。
华为在云计算与人工智能领域所采取的“To G”战略,则是建立在对自身的深刻理解上。对比国内互联 巨头阿里巴巴与腾讯,华为拥有任何互联 公司都无法比拟的线下能力。
华为线下服务 络扎根之深,是其“To G”战略开展的基石。华为与各城市的合作,开启于因地制宜地贴身服务。同时,线下能力也是智慧城市项目中期推进实施与后期运维管控的保障。
“To G”业务具有非常鲜明的华为特色,带有远见性与前瞻性风采。与城市开展合作的早期,除政府业务上云外,华为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来建立生态,并在相当长的周期内持续推动相关项目的进展,提供长线的服务与保障。
然而,云生态具有边际效应递增与用户粘性大、忠诚度高等特点。如果华为全面在一所城市展开三步走业务并建立数据中心,华为的云服务可以在同城业务中发挥强大的优势,使用华为云将成为极具吸引力的选择。届时,华为的议价能力也将得到提升。
在华为“To G”战略顺利推进的同时,国内其他厂商也开始尝试这种在城市插红旗的模式。然而线下能力在于政府部门的协商与推进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华为在“To G”领域遥遥领先。当华为“占领”大部分城市时,随着数字化的推进,极有可能出现全国市政府系统统一使用华为云服务的局面,届时,“To G”的服务将转化为面向各行各业的服务并展现出强大的统治力。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