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由北京市经济与信息化局指导、北京电子电器协会主办,北京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联合主办的“智慧抗疫中的人工智能新技术研讨会”在线顺利举办。全天来自全国各地的累计82.7万余人次观看了研讨会。
本次在线研讨会邀请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的优秀学者分享在本次抗疫中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等学术前沿技术如何助力产业发展。
来自阿里云、思源政通、腾讯、百度、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天津耘和北京华成经纬软件共智能7家AI战疫“排头兵”企业代表就“如何让疫情的黑天鹅成为 AI 发展的新机遇”进行了分享并开展了线上圆桌研讨。
北京市经济与信息化局副局长潘锋在线出席研讨会,并进行了致辞演讲。在发言中他强调了科学技术是 会进步的强大支撑,更是决胜疫情防控不可或缺的“硬核重器”。
潘锋在发言中指出目前正处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在防控措施方面应该从四个方面来实现“防得住,放得开”的目标:一、打通各部门以及三大运营商数据,实现数据的整体性和全面性;二、建设协调方案,形成京津冀三地信息互认共享标准规范;三、落实“外防输入、内防扩散”要求;四、依托政府及企业既有信息平台,全力保障信息采集与疫情防控。
北京市经济与信息化局大数据应用与产业处副处长刘惠刚做了主题为“城市智慧抗疫中的智能系统”的 告,介绍了北京市政府为应对疫情,运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及时开发了一系列、多场景应用的软件取得的良好应用效果。他指出,北京市经济与信息化局会继续与企业及各方 会力量合作,共同打赢抗疫成果保卫战。
智瓴清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参与到本次研讨会,创始人兼CEO张晶晶全程主持会议。智瓴清创致力于推动科技发展,为高新科技企业服务,打造先进技术产学研沟通平台。
新冠病毒或将长存,寄希望于疫苗研发
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尹浩、北京大学健康医疗数据国家研究员教授 黄安鹏、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徐勇军、北京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贺威、北京科技大学顺德研究院院长张晓彤、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主任陈晓华和武汉商学院副院长王路群进行了相关话题的圆桌讨论。
圆桌讨论中,学者们表示本次疫情中,国家层面给予了对科技创新的工作支持。对抗疫情的下一步该如何走,学者们都强调了研发疫苗的重要性。根本上消除疫情几乎不可能。新冠疫情的低毒性、高传染性决定了它将长时间存在于我们的 会中。唯一的希望寄托在疫苗身上。
黄安鹏表示,疫情检测方面,科技部支持加快检测速度,1-2小时内即可完成。
徐勇军表示,彻底消除疫情,还需要不断加大科研的投入力度。
黄安鹏表示:支持疫苗研发,刻不容缓。特效药、创新药物研发也需要尽快安排日程。4万3千多大夫在武汉、不同的大夫、不同的科室切入点不同,这次所有的数据汇集武汉,是一次机会。
对于目前疫情追踪与防控所面临的技术问题,张晓彤指出,缺平台、缺数据,少模型是目前的挑战。我们现在缺少宏观的规划和平台,条块分布的小系统解决不了宏观问题,需要各个企业、事业、机构单位共同努力,缺乏应急的科研平台和手段。
最后,夕阳再晨公益组织还在研讨会中分享了基于大数据的街道 区风险防控等级管理系统实践与思考。
研讨会在现场安排了湖北和北京地区的疫情防控现场连线,两地的5家企业(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格灵深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场外通过现场连线展示了科技抗疫的最新成果。
北京市经济与信息化局为落实疫情防控相关部署,先后上线了“京心相助”、“京心相护”、“健康宝”,分别解决了进(返)京人员到 区的 到问题、楼宇出入人员的信息收集和统计问题以及所有在京及进(返)京人员个人健康状态查询问题。同时,依托“健康宝”数据基础与底层架构,为企业开复工、楼宇调查、教育系统学生返京等提供有力支持。
武汉,这座大病初愈的城市逐渐恢复生机,武汉大学的樱花也已经悄然绽放,在直播中我们也看到了樱云朵朵。又是一年樱花季,而今不在花红处,花在旧时红处红。武汉加油,科技加油!
科技成为抗疫的“硬核重器”
自疫情发生以来,新的需求场景不断出现,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机遇,各家科技企业都在利用自身的优势与能力,以科技力量助力防疫。人工智能等现代智能信息技术在此次疫情中的首次引入对疫情防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阿里云副总裁李树翀表示:阿里,基于互联 的IT企业,疫情有影响,但影响不大。阿里的健康码很早就在内部存在了,数字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完善。面对疫情,有数字化底蕴和创新基因的企业走得更快。而有很多企业基于阿里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实现了快速迭代。
思源政通科技集团公司高级副总裁吕兆海表示:未来将以用户为中心建立业务的有效联动,无论是新基建还是平台,或是入口和体系,最后的目的都是服务,从服务反过来看,需要联动什么,以用户的视角反观系统和体系的联动点。用户不仅仅是人,还包括组织、政府。
腾讯云资深架构师郭红英表示:贡献科技力量的同时,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打磨自己的产品。腾讯重在打磨产品,也得到了用户的良好反馈。充分借助疫情期间的大量数据,问题反馈对有利于产品进行快速迭代。
百度智慧政务事业部高级客户经理刘洋表示:百度是一家开放的公司,从上游到下游全产业链全生态的系统构建。面对疫情,科技公司应秉承开发的态度,寻找合作伙伴。
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的研究员尹浩,分享了《疫情传播预测与精准防控系统》,项目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应急专项项目群,周期为一年(2020年3月20至2021年3月19),核心研究目标就是建设大规模人群流动的传染病精准防控策略与系统。
北京大学健康医疗数据国家研究员黄安鹏教授分享了《应对大规模疫情的互联 医疗核心技术》。黄教授还指出,如果能够通过诸如手机或某种终端实时监测并上传个人完整的体温数据,才能真正发挥测体温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徐勇军进行了主题分享《大数据分析在疫情预测中的实践及思考》。徐勇军指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疫情预测则一定程度上弥补此前的不足,但判断数据的可信度就是一大难题。
北京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贺威带来了《智能机器人抗击疫情的实践和思考》的主题分享。本次疫情中,智能机器人在医用辅助、物流配送、安防巡检、复工生产等场景中为防疫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防疫医院的格外青睐。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