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附日前捷 频传。在刚刚结束的第33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中,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4名学生取得了“二金一银一铜”的优异成绩,其中古云天获总分全国第一,他和张弘毅一起入选国家集训队,分别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保送录取。
另外,在日前举行的2019年丘成桐中学科学奖全球总决赛中,华附共有10支队伍进入总决赛,夺得“1金2铜3优胜4入围”,获奖数量及质量名列全国名校之首。2019年英才计划选拔中,华附共有5人入选,包揽全省一半名额。
学科奥赛:化学全国第一名出自华附
据统计,华附今年数学共有13人入选广东代表队,最后获得“五金五银三铜”的优异成绩,并且三人(饶睿、王艺霖、唐语阳)进入国家集训队,其中饶睿冬令营成绩全国第四。获奖人数及进入集训队人数均居全省第一。
化学共有四人入选广东省代表队,取得两金一银一铜的好成绩,并且两人(古云天、张弘毅)入选国家集训队,入选集训队人数全省第一,古云天在冬令营中总成绩全国第一。物理两人入选广东省代表队,取得两银的好成绩,两人在冬令营中位列广东省第一和第三。
丘成桐奖:华附喜揽1金2铜3优胜
2019年丘成桐中学科学奖全球总决赛于12月14日在清华大学举行。本届丘奖于今年4月启动,来自海内外700多支队伍 名参赛。经过两天封闭式面对面的全英语交流和答辩,最终产生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经济金融建模六个学科各奖项(注:每学科金奖1名,银奖1名,铜奖3名,优胜奖5名)。
华附高二1班成果、徐游新以研究项目“昆虫呼吸蛋白的分子演化”获得丘成桐中学科学奖金奖。对于团队喜得金奖,成果感到十分惊喜:“这是我们从来没有敢想过的结果,看到手机上通知结果的未接来电时甚至完全没有往这个方面想。在这样的比赛中,运气总是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结果也往往不可预测、出乎预料。正因如此,我们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将我们能够做好的事情给做好,在整个准备的过程中的收获的分量并不比最后的奖项要小。”
徐游新认为比赛的最大收获是过程中带来的知识水平和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她说:“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学习新的东西:从一开始阅读文献了解有关昆虫呼吸蛋白的知识,再到学习如何使用各种用于数据处理的软件与 站,以及摸索如何撰写论文。为了准备比赛而做的研究,已让我们受益匪浅,而在有幸进入半决赛以及总决赛后,更是从研究内容展示的准备中得到了演讲能力的提升,还参与了三次本来只在大学毕业前才有机会参加的论文答辩。这对我们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是难能可贵的锻炼与考验。”
英才计划:华附5人入选
日前,2019年英才计划学科论坛结果出炉,华附共有五人入选(全省共10人),并获得优异的成绩。据介绍,中国科协和教育部自2013年开始共同组织实施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简称“英才计划”),旨在选拔一批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中学生走进大学,在自然科学基础学科领域的著名科学家指导下参加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使中学生感受名师魅力,体验科研过程,激发科学兴趣,提高创新能力,树立科学志向,进而发现一批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优秀中学生,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输送后备力量,并以此促进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相衔接,建立高校与中学联合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为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和成长营造良好的 会氛围。
英才计划学科论坛根据学生一年以来的综合表现选出前25%的学员参加,入选同学展示一年来参加“英才计划”的收获、体会以及学习成果,并准备8分钟以内的PPT(生物学科除外),学科工作委员会通过布展问辩、PPT答辩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评议,最终评议出前15%的学生为2019年英才计划年度优秀学员。
入选物理科的陈一苇是英才计划年度优秀学员,师从中山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李志兵,在李志兵及其团队的指导下开始了物理学科的学习与研究。他这一年在李志兵的悉心指导下,完成了“关于耦合相关物理知识的学习”等学习 告和“光学干涉测量流体二维温度场分布数学模型推导与实验验证研究”研究 告,还参与制作了中微子振荡的科普视频,参加了Breakthrough Junior Challenge Prize的国际比赛。
陈一苇表示,通过这一年的学习,逐渐养成了严谨的学习态度,掌握了科研的基本方法,形成了开阔的科研视野。
“这次论坛的评委老师们都是物理学科各个领域的专家,他们在论坛提问过程不断促使我思考——我真的弄明白这个问题了吗?武向平院士还在论坛中鼓励我们保持学习科学、热爱科研的热情,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断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探索前进。他还鼓励我从身边的现象发现问题,再通过学习科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要保持对科研的好奇之心。他的鼓励让我对物理科学进一步产了生浓厚的兴趣。” 陈一苇说。
袁誉珊是英才计划化学学科优秀营员。她表示,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仅要完成学业,还要想办法挤出来一切时间支持科技创新研究,学到很多课堂里学不到的东西。通过科技创新的活动,让她更加关注 会需要什么,自己能为 会做什么。
“很感谢华附给了我一个平台,让我的个性得到张扬。如果你提出一个你自己的点子,在别人看来可能很荒谬,但华附的老师永远会跟你说你这个点子不错。这让我鼓起勇气走上科技创新道路,努力实现梦想,为国家作贡献。”袁誉珊说。
校长姚训琪:华附科技教育进入新阶段
华附校长姚训琪表示,华附的科技教育进入新阶段,原来更多体现在学科竞赛获奖,现在发展到丘成桐奖、英才计划等各种科技创新奖项,科技教育视野更加宽广。“华附的教育会始终坚持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学校非常愿意给所有的同学提供适合的成长路径,只要有梦想,有想法,一定竭尽全力帮助学生们实现,让孩子们的兴趣变成特长,变成职业选择的方向,这样才能跟同学们 效祖国、服务人类的理想和追求吻合起来。”姚训琪说。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