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创智能:装备制造里的一朵“工业云”

“这台BU700的客户来自美国,在进行出厂前的最终检验,那边即将发往南非、波兰、印度尼西亚的BU600正在装配中……”在博创智能工厂,公司生产经理林发亮对着一台台“大家伙”如数家珍。在这个“人烟稀少”的生产车间,装载了全球最先进的ERP系统,首创电箱智能组装线、油制板智能组装线及其在线智能检测检验平台,平均只要15天,一台定制的注塑机就能在这里装配完成。

注塑机是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机电、汽车、建材、包装等众多领域。对于博创而言,从2002年成立进入注塑机领域,至今才短短17年时间,生意却做遍了全球,更是在英国、美国和俄罗斯成立了子公司。“企业在创立之初就有着用决心走出去的理想,从商标设计到高管聘任都是国际顶尖团队主导。”博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康建坦言,正是由于这种国际化的基因,让博创在一次次变革中把握先机。

去年4月,博创二板智能双色注塑机正式从博创广州增城总部组装成型,亮相CHINAPLAS国际橡塑展。“这款机型可以说是世界最先进的注塑设备,生产工序比传统工艺减少50%,周期时间缩短30%,品质提升20%以上。”朱康建说,这是博创在二板智能注塑机领域的一大突破,目前产品已从增城智能工厂杨帆出海,向北美、欧洲等知名企业交付使用。

现在博创建设了注塑成型智能装备行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塑云平台,为行业用户提供工业整体解决方案。“我们将继续深耕增城,还要建设一个智能车间,让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 的核心成果从增城走向世界。”他说。

配套全球最顶尖的厂商

从机加工到部装再到总装,高达15米的顶吊循着轨道来回作业,自动化的组装线上伴着机械声不停运转,电子显示屏上的即时数据不断跳动,一台台注塑装备从博创增城智能工厂组装出机,将从这里配送至全国各地以及英国、南非、新西兰、土耳其等国家。

订单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博创,其成绩源自于企业的初始基因。由于曾在香港上市公司担任高管,朱康建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全球视野和精益管理。“公司在最开始成立的时候就已经用最高标准要求自己”,在朱康建看来,与世界一流的企业合作,才能让生产的产品有一流的品质,为客户提供一流的服务。

“我们邀请来自德国、日本等国家的行业专家担任公司高管,聘请欧洲顶级设计团队设计品牌标识,让现代化、国际化成为博创最明显的特征。”朱康建说,为了让产品进入全球市场,在增城区政府相关部门的助推下,公司通过参与各种国际洽谈会、行业论坛,一直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推荐企业产品。

选择顶尖的客户厂商,也意味着对企业的鞭策。为了能够和美的、长虹等企业开展长期合作,博创注重品质在实践中创新,不断提高制造过程中间产品的自动化检测水平,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离散型制造产业生态体系和新型制造模式。从东南亚到欧洲、北美,博创逐步实现着对标一流的宗旨。

从理念到成效,博创的发展显而易见。以美国为例,博创自2012年进入美国市场,并于同年创建了博创美国分公司,经过一系列的摸索运营,次年博创就在美国设立了21个销售和服务 点。在2015年,博创研制的国家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产线出口美国,综合技术性能击败德国同类产品,实现了智能注塑无人化生产。到2017年,博创已经成为美国十大注塑机设备进口商。“我们还在美国建立了功能齐备的主机与零配件中心库,并以此面向美国的客户提供高端、优质、高效的产品和服务,这是国内同行业企业所做不到的。”朱康建自豪地说。

“放眼世界,我们一直致力于尽快赶上并超越国外高端机器同行,通过高端产品占领国际市场。”朱康建说,博创短短16年在全球设立100多个办事处和服务处,成为国内销售排名前三的注塑机品牌。去年,公司生产产值超10亿元,其中40%来自海外市场。

立志成为细分领域“单打冠军”

经过几年的快速崛起,博创智能注塑设备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但与国内外老牌企业数十年的发展差距也让公司意识到竞争要专注坚持,不能一蹴而就。

“小公司与大公司竞争不能硬碰硬,要集中人力、物力专注细分领域。”朱康建以“自断一臂”形容博创的发展战略。他认为,相比于行业内的巨头,应该利用体量小的比较优势迅速反应研判市场发展趋势,专攻一个着力点。

十年前,国内的二板机哀鸿遍野,很多人提出反对,行业内许多企业甚至从此一蹶不振,但在朱康建看来,“二板智能机将是未来的增长点,很快公司就明确了产品细分领域,立志成为二板智能注塑机全球领导者。”随后,博创迎难而上,斥巨资引进欧洲研发团队,提出二板机的研发新思路。

一直将发展的战略视野对标国际的博创,要求自己从全行业布局向“单打冠军”转变。为了实现这样的升级,博创集中资源专注研发目标领域。“我们选择提升企业的‘最强大脑’,以便实现‘弯道超车’。”朱康建说,在公司总共近1000名员工中,研发技术人员占比超过了12%,每年投入研发的经费累计超过三千万。“另外,增城区也在一直支持着博创的创新研发,相关补助经费上千万。”

产学研合作是博创的另一大“杀手锏”。从成立至今,博创一直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与香港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等共建“云计算和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工智能与注塑成型装备融合创新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多个产学研创新平台,专注研制新一代智能化的二板注塑成型装备。

博创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在2007 年,博创与欧洲技术团队合作成功开发二板机,并取得了多项国家专利;2012年,新一代二板机全面投入生产;2013年,成功推出全球领先技术、亚洲首台BU6800超大型二板智能注塑机,填补了我国自行研发制造超大型注塑装备的空白;2015 年,成为中国塑料行业唯一一家入选全国46 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单位;2017 年,以更成熟的技术和更丰富的经验,成为了二板智能注塑机专家、亚洲首台6800 吨二板智能注塑机制造商。

十年后的今天,二板机成为行业主流,博创也成为中国唯一的国家大型二板注塑机制造智能工厂示范基地。

打造注塑装备的“无人驾驶”

2010年,在博创出版的企业宣传画册上,封底是一条智能化的注塑生产无人车间。“在那时我们清楚的感知到,人力资源的成本将成为企业不断上升的成本,无人工厂一定是大势所趋。”朱康建回忆道,当时智能制造还只是个概念,博创也没有智能方面的专业人才,但是那并不代表未来就是那样。

从2011年开始,博创开始布局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 平台,旨在实现智能注塑无人化生产,为注塑装备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注塑成型智能工厂解决方案,让企业降本提质,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目标既定,“蓝图”要变成“施工表”。在2016年,博创投资1.5亿元,建设国家大型注塑成型装备智能制造示范基地,成为行业内唯一一家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基地,构建了信息化条件下的离散型制造产业生态体系和新型制造模式。“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大潮下,新一代人工智能可以引领注塑成型装备研发与产业协同创新”,在朱康建看来,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塑机行业,未来将实现注塑装备的“无人驾驶”。

在工业互联 方面,为进一步打造百亿级的塑料行业、注塑装备行业共享经济生态链。博创投入近1亿资金,成立了广州中和互联 技术有限公司,组建一支由150名信息化专业成员的团队,全面运营“注塑成型智能装备行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塑云平台”。

“这是一个开放式平台,兼容不同品牌注塑机,并可与各种主流软件互联互通,在移动客户端上便能查看即时信息。”林发亮介绍,通过工业云平台可以实现注塑机装备数据提取、传输、处理、监测等综合功能。“通过云计算它能为注塑工厂提供多元化服务,下一步,我们将做针对性数学建模以开发注塑设备在智能诊断、故障预警等方面的应用,对塑机生产状态、设备利用率的监测与分析,清晰指出企业设备管理的痛点,从装备制造商向工业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

“智能化”“信息化”是未来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的内核。去年11月底,博创二板智能注塑机生产工厂正式投产,实现智能装备与云平台间的高效协同与集成,达到生产过程可视化、管理透明化、生产资源优化配置,预计产值可达到7-8亿元。

“9年来的坚持到现在,封底的那个画面在我们客户的工厂已完全实现”,朱康建欣喜地说,博创智能注塑生产线也在业内第一个通过UL认证,成为行业内第一条出口美国的智能生产线。“未来,注塑机的柔性智能化生产系统,能适应各种个性化较强的生产需求,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动化生产”,朱康建憧憬道。

博创的两个特殊日子

仔细询问得知,原来“博创安全警示日”是因为在博创的客户在注塑机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安全问题,“博创耻辱日”则是因为一次客户来到博创洽谈时,陪同的员工临时有事丢下客户不管不问。

“这两件事发生后公司管理层高度重视,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严肃处理。”朱康建说,安全生产和客户至上一直是博创的理念,经历了这两件事后,公司决定以此为警示和耻辱,把这两个典型事例公开展示,让全体员工始终把“用心做好每一台机器,用爱服务好每一位客户”作为质量方针。

从此以后,博创就将这种理念渗透到公司各项政策、流程、运作中的点点滴滴,并使之具体化、明确化,让其成为员工可以遵奉的信条,时刻遵守并践行。正是这种质量要求和钻石服务,也让博创在一次次智能制造的变革浪潮中把握住了先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2月15日
下一篇 2019年2月1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