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32(总第2048期)

《兴亡:中国两千年治理得失》

丨沈刚 著丨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2022年6月

ISBN:9787559849946

绪 章 帝制时期的运营和治理

第一章 创制:秦汉第一帝国

第一节 秦始皇:开创还是毁灭

第二节 摸着石头过河的汉高祖

第三节 忍者汉文帝

第四节 汉武大帝的矛盾人生

第五节 汉宣帝:霸道王道两手抓

第六节 新帝王莽的理想国

第七节 汉光武帝:儒生皇帝的政治实践

第八节 桓灵末世

第二章 重构:魏晋南北朝大分裂阶段

第一节 曹操、魏文帝的三国时代

第二节 晋武帝:统一还是崩溃

第三节 晋元帝:东晋政权的士族专政

第四节 前秦天王苻坚:大一统的失败尝试

第五节 职业军人宋武帝

第六节 北魏孝文帝的全面汉化

第七节 梁武帝崇佛和西魏宇文泰改革

第三章 调整:隋唐第二帝国

第一节 文帝、炀帝:二世隋朝

第二节 天可汗唐太宗

第三节 女皇武则天的逆袭之路

第四节 成败唐玄宗

第五节 唐宪宗:承前启后的中兴

第六节 武宗和宣宗:帝国的落日

第四章 完善:五代辽宋金对立阶段

第一节 辽太祖太宗:契丹版的一国两元体制

第二节 宋太祖:最后的篡位者

第三节 宋仁宗:盛治和改革

第四节 宋高宗的南渡岁月

第五节 金世宗与宋理宗:文治的迷思

第五章 固化:元明清第三帝国

第一节 元世祖:因俗而治,蒙汉相杂

第二节 明太祖的恐怖政治

第三节 明成祖和他的儿孙

第四节 明世宗:革新与停滞

第五节 深居宫中的明神宗和崛起的努尔哈赤

第六节 明思宗殉国与皇太极、多尔衮建国

第七节 最后的康熙大帝

第八节 乾隆帝的盛世自恋

第九节 道咸大碰撞

第十节 慈禧太后,帝制的终局

结 论 治理体系中的最高统治者

后 记 我的跨界历史写作

参考文献

内容简介

在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和变迁中,儒家思想为什么会成为核心价值观?哪八位帝王发挥了决定性的用?哪些制度左右着 会资源的控制和动员?……

后 记

我少年时代即酷爱文学和历史,大学二年级时,在《萌芽》杂志上发表小说《别了,十八岁》, 第二年获得萌芽文学奖,二十一岁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当年曾是上海市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国家掀起新的一轮改革开放高潮,我从 辞职创业,对于虚构类作品的关注急剧减少,而将工作之余的绝大部分时间,用于历史特别是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的阅读和思考。

相较于文学探索人性,历史学更多地研究组织或团体的兴亡得失,这和我所从事工作的内容颇有相通之处。中国经济经历了三十余年的高速增长,一大批中外企业风起云涌,激荡沉浮。

作为专业从事品牌推广的广告公司负责人,我有幸接触到了许多行业中名列前茅的企业,目睹了他们的成功、扩张和挫折,从服务实践、和客户充分地互动中,总结出品牌主体运营系统五个维度的理论,即从大环境、价值观、方法论、组织保障和资源动员的角度,去分析品牌主体创业、运营和变迁的规律。

这一时期,我又陆续读了许倬云先生的历史文化著作,特别是他的《从历史看组织》等系列跨界作品,从管理学视角剖析大历史的进程,遂萌生了从品牌主体运营系统多个维度,去重新研究历史、叙述历史的想法。

企业和国家政权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组织,企业追求经济利益和持续经营,政权追求 会统治和有效管理,两者的价值并不一致。但从同为品牌主体的视角而言,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

企业生产有形的或无形的产品,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占有和扩大市场份额,如果把政权的运作视为企业的经营,那么这一国家或地区就相当于市场,所处国家或地区的民众,就是我们所说的消费者。所谓政权的产品,指政府对内对外一系列的公共政策,离不开国家统治策略的相关制度安排、法律设计。

品牌是品质的保障。品牌是品牌主体所拥有的超值的无形资产。品牌体现了广大消费者对于特定主体的认可、偏爱和忠诚。中国古代从以血缘为主体的氏族,到血缘和地域并重的部落,最终形成部落联盟形式的最初国家,或以图腾或以地名发展而来的国 ,应该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政治品牌主体的名称。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有云,“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 ,以章明德”,表达了不同品牌主体的区隔,而所谓明德者,当为凸显品牌的核心价值。古代的军政集团或者统治王朝,其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过程,可以看作是政治品牌主体被认可的过程。

差不多二十余年间,我一面阅读了大量的近现代史上重要政治人物的著作选集、回忆录、口述历史和访谈录;一面又阅读古代史籍,特别是前四史,买来全套文白对照的《二十四史全译》和《资治通鉴》,适应了较快地阅读文言文的状态。同时,我还阅读了一大批古代史、近现代史专家前辈的著作专论,积累了历史科学的研究成果。

我在对中国历史的研读中发现,秦汉以来的传统国家治理体系,尽管历经三个连续性的大一统帝国时期,以及两个相对较长的分裂时期,各个阶段不同政权的运营系统呈现出相对的特殊性,但是整体而言,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和郡县制的统治策略,与孔孟的儒学核心价值相结合,最高统治者及作为组织体制主体的士大夫文官势力,通过自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机构,采用严密户籍登记的编户齐民制度,进行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的控制和动员。

在东亚大陆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之内,价值观、方法论、组织和资源高度统一,形成了独特的农业文明闭环。运营系统五个维度某一部分或某几部分,虽然可能发生周期性危机,严重时将造成政权更迭、王朝倾覆,但只要新的朝代建立,统治者对失衡的关系进行调整和修复,以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为方法论的治理体系,依然能够进入有效延续的循环。

1840年后发生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其实是指构成这种循环的闭环治理体系的崩塌,是全球化带来的不同文明治理体系碰撞的结果,反映了支持儒家农业文明运营系统的五个维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和瓦解。

我从环境、价值、策略、组织和资源多个维度,去分析两千年历代治理的成败得失,特别是观察最高统治者在运营系统中的作用,既不是历史事实的重新考证,也不是历史人物的重新评价,而是综合了历史学、政治学、管理学和传播学等多方面知识,展开大历史跨界写作的一种尝试。

我是在2020年春节后,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不得不居家在线上班,由此开始本书的写作。由于我从事的工作以甲方为中心,我常缺乏整块的时间用于阅读和研究。我几乎所有的写作,都发生在工作之余的碎片化空隙。疫情的发生使我减少了出差和应酬,反而拥有了更多写作的时间。为了保证随时随地利用间隙写作,我还把写作软件安装到手机上,一旦脑海里出现思想的火花,立即将其记录下来。

历史写作最忌讳出现与史实不符的硬伤,对于书中展现的历史脉络和细节,我都尽可能地反复查证。对于一些文献上不同的、矛盾的记录,我都反复予以比较,融入个人从事管理和传播工作的感悟,最终形成自己的判断。我严格按照历史时间的顺序,逐步展开和深入我的思考,坚持遵循严谨的历史研究和评论的态度。

感谢母校的前辈、学长和同学,葛剑雄、马勇、刘统、姜鸣和秦朔等先生,热情地为我的写作做了推荐。我曾到复旦校园专门拜访了葛先生,他对我的历史写作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希望我以后可以更聚焦某一朝代、某一具体人物或事件,这使我相当受益。

在本书的写作中,我参考了包括葛先生在内的多位学者的作品,从中汲取养料、获得灵感,书尾我专门列出了主要参考书目的清单,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敬意。

最后,我也要感谢我的家人,我的妈妈、太太、儿子,还有已经仙逝的祖母和父亲,这么多年以来,无论我是从事文学创作,还是进行广告创业,或者是探索大历史写作,他们都给予了我最坚定的支持。

由于我水平有限,本书中可能会存在一些尚未发现的谬误和不足,敬请广大读者批评,并可给我发邮件(shengang@tangshen. com) 指正。谢谢!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6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