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在文化习俗以及思维方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陈德彰先生在《翻译辨误》 一书中曾经指出,“中文重意合”。所谓重意合,是说中文看重意思表达,清楚即可,对语法规则尺度的把握较为宽松。但是在日语中,却有着繁杂的语法规则,如果表意不明,则很有可能会在进行商务日语翻译时造成误会。
比如说,“行ってきます”作为日本人的日常生活惯用语,与“いってらしゃい”搭配在一起使用。表达的意思是“我出去了,还会回来”,这句话在商务日语交流中属于常见的句型。对于“行ってきます”这句日语,有人会按照字面的意思表达,直接翻译成“我走了”。但对于日本人来讲,“行ってきます”所表达的一定是“我出去了,还会回来”,而不是“我走了”的意思,而真正的“我走了”这句话,应该表达为行きます。
之所以存在这样的差别,这是因为日本人具有较真、死板的性格。他们不论做什么事情,一定会按照留下来的规矩办事,因此可以用一个句型去回答的事情,他们也不会,一定要按着规矩来,哪怕特别麻烦。而且,日本人不习惯给人添麻烦,因此他们会在说话的时候,提前说明自己是否会回来,从而不给别人造成困惑。
假如在商务日语翻译时,将“我走了”翻译成“行きます”,对于日本人来讲,和其使用的日常惯用语“行ってきま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含义。此时,作为听话者的日本人难免会产生“你还会回来吗”的疑问。由此可见,在商务日语翻译中,要正确、全面地了解中日文化的差异,了解日语中独特的表达用法。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