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科技与教育跨越式发展

“神舟”飞天、“蛟龙”入海、“神威”夺冠……我国取得的创新成绩让世界刮目相看,这些在科技前沿领域开始并跑,甚至领跑的辉煌成就,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不无关系。

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为推进科技和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有力推动了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民族的振兴和 会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前,经济发展和 会进步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和教育作为强大的动力和支撑,持续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教育是立国之本,科技是强国之路。实践证明,科教兴国战略在 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有力支持了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1995年9月,教育法正式实施,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同年,国家正式启动“211”工程,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1999年,国家开始实施“985工程”,重点支持若干所高校创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国家合理调整高校布局结构,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多种形式联合办学,逐步改变高等教育长期存在的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状况,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在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方面,逐步形成了政府为主与 会参与相结合的办学新体制。国家大幅度增加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有力支持了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新形势下,持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应对国际环境变化、把握发展主动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科技创新成为国际竞争博弈的主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世界各国对科技和教育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纷纷加大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以应对国际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新变化,从长远战略布局未来发展,力图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掌握未来科技与产业发展的主动权。

新发展阶段持续推进科教兴国战略

当前,我国经济要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科教兴国战略被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今天,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立足于新发展阶段,在新的层次上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这对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第一,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与创新驱动战略是密切相关的,科教兴国在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奠定基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科教兴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重心加快“自西向东”转移,我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在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学与教育所蕴藏的巨大潜能,通过创新驱动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为支撑科技强国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向依靠创新、知识、技术及劳动力素质提升转变。

第二,要尊重知识和人才、崇尚科学。当今世界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党的十九大 告指出,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并指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当前,我国急需切实提高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着力夯实人才发展基础,加快形成有利于科技人才发展的培养机制、使用机制、激励机制以及竞争机制,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充分释放科技人才创新活力。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加强高校、科研院所及产业深度合作,推进目标导向研究和自由探索研究相互衔接、优势互补,形成教研相长、产研互补、协同育人的“科教产融合创新模式”。

第三,瞄准科技自立自强,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健全 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优势,推动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企业创新资源共享共用,形成多主体共同参与具有国家战略意图和保护国家战略安全的重大科技项目和重点工程,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仍面临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在此背景下,必须把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抢占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第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发展动力。坚持问题与需求导向,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完善科技治理机制为着力点,以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强劲“动能”大幅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势能”,深化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探索构建多层次、立体联动式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围绕关键核心元器件、高端装备和基础软件等领域,探索构建梯度重点攻关计划,全方位、多层次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重大科研项目管理改革,实施重大攻关项目“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组建多种形式的创新联合体,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能力;建立以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健全科技成果分类评价体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5月3日
下一篇 2021年5月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