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收割机?一文看懂爆火的WEB3.0

全文约4500字,阅读需要7分钟

提到加密货币、元宇宙、区块链你能想到什么?

是今年比特币暴跌引发矿难

比特币兑人民币

是扎克伯格将Facebook改名后,建造的这个“略显粗糙”的虚拟世界

扎克伯格在元宇宙的自拍

还是这个“讲解”区块链原理的卖书大哥?

把这三个放在一起看呢,无不透露着一丝魔幻,虚无缥缈,割韭菜的气息??????

而他们却都属于今年爆火的一个概念——WEB3.0,其热度甚至有力压元宇宙之势,各路媒体 说它是“互联 的未来”,还让无数投行人转而抢占这个赛道。

究竟是什么魔力吸引着如此多的资金和关注?

WEB3.0又究竟是金融市场的骗局,还是下一代互联 的雏形和种子呢?

也许看过文章,你会产生自己的判断。

WEB3.0就是第三代互联 。

万维 的发明人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 Lee)认为Web 3.0应该是语义 (Semantic Web)。这种 络不仅可以理解词语和概念,还能够理解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也有人说它类似于云计算、三维虚拟 络等。不过这些定义都没有得到业界的公认。

Gavin Wood

乍一听有点懵,好像比之前的概念更难理解了。

别急,要想明白WEB3.0,我们就先了解一下WEB1.0和WEB2.0分别是什么。

  • “只读”的WEB1.0
  • 1991年,世界上第一个 站的问世标志了WEB1.0时代的开始。

    WEB1.0的特点是由 络平台单方面向用户输送信息 站提供什么,用户就看什么,用户几乎没有机会进行互动。

    有点类似于看 纸,用户虽然能选择看哪份 纸,但是却无法参与到 纸内容的制订中。

    那一时期典型的WEB1.0型公司有搜狐、新浪和 易等等。

  • “可读”+“可写”的WEB2.0
  • WEB2.0是当今我们使用最广泛的互联 形式。在这一代互联 中,你不仅可以看,还可以发布内容。你看到的内容也是平台根据你的个人习惯,个性化推送给你的。

    这一时代最典型的公司有Facebook、微博、Bilibili、知乎、抖音、小红书等。

    互联 从“平台向用户的单向传播”,变成了“用户与用户的双向互动”。

    是不是觉得这样已经挺好了?

    但是请注意,这里的内容是用户创造的,但是并不意味着为用户所有。

    纵使是“懂王”特朗普这样的人物,也在去年被推特封了 。

    WEB2.0平台第二个引发争议的地方在于它对用户信息的采集乃至过度采集

    在大型互联 平台面前,用户个体相对弱势。

    就像在你注册某个软件时需要勾选的用户协议,就是一种“要么同意,要么不服务”的条约。当你离不开这些平台时,难免会进行一些让步。

    而这属于当今互联 公司独有的一种商业模式,先用免费或极便宜的产品吸引用户,再收集用户数据为用户个性化推荐广告或更多的产品等。

    这种逻辑本身没什么问题,平台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投放广告或用其他手段赚到了钱。

    用户也通过刷小视频,阅读符合他们胃口的文章寻得了开心。

    但一些互联 平台也通过越来越多得对用户信息的攫取,完善其算法引导用户过度消费、沉迷

    哈佛大学教授和作家Shoshana Zuboff发明了 “监控资本主义 “的概念来描述他们的行为。

    大数据杀熟、假新闻横行、信息茧房等这种方式导致的问题也让WEB2.0的弊端日益凸显。

    当用户们不想再被“薅羊毛”了该怎么办呢?

    这时就有人提出了WEB3.0的概念

  • “可读+可写+可拥有”的WEB3.0
  • 正如Web2.0的诞生一样,Web3.0的到来,寄予着人们想要解决目前互联 存在的问题的希望。

    首要就是解决数字内容和用户数据所有权的问题。

    因此,在WEB3.0中,基于区块链技术,我们所创造的内容,归属权明确为我们所有

    我们的身份信息与谁共享、作何种用途均由我们决定,只有经我们签名授权的个人数据才能被合法使用。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厉害。

    我们可以发现,Web1.0、Web2.0、Web3.0 的划分不在于技术指标,而在于产生和处理数据的形式,代表着数字世界生产关系的不同阶段

    而WEB3.0所畅想的,也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而是一个全新的对互联 生态系统的构想

    例如在Web 2.0的经济系统上,你需要一个“中心平台”(例如支付宝、微信)来承认你的数字资产,代表你进行交易活动

    加文·伍德(Gavin Wood)说:“你不被信任去做像支付水费这样无害的事情,你受到的待遇就像孩子向父母求助一样。”

    而在WEB3.0中,你的数字资产被保存在你自己的数字钱包中,进行交易时也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现在,是不是能够理解开头提到的“去中心化生态系统 络”的意思了。

    总结来说:

    WEB1.0是用户只能获取信息的世界

    WEB2.0是用户创造内容与互动世界

    WEB3.0是用户能拥有自己内容的世界

    那WEB3.0又和加密货币、元宇宙等概念有什么关系?NFT、DAO、智能合约又是什么东西呢?

    接下来我会通过一次WEB3.0之旅向你介绍那里面究竟有什么。

  • WEB3.0“漂流记”
  • 首先要说明,WEB3.0的世界不等于元宇宙。元宇宙大多指的是一种沉浸感的数字世界,更像一个有着宏大世界观的游戏。

    WEB3.0则更底层,元宇宙可以建构在WEB3.0的基础之上。

    了解了这点,我们书归正题。

    那么,在进入WEB3.0之前,我们应该做一些准备以备不时之需。

    就比如可以准备一些金钱,万一想买纪念品呢。

    这里的钱,在WEB3.0中,就是加密货币

    典型的加密货币除了比特币以外,还有以太坊、泰达币和马斯克偏爱的狗狗币等。

    而加密货币除了是你的现金以外,还有一个更大的作用,就是维持WEB3.0里的价值流动

    这是因为WEB3.0所依托的区块链是需要自主运行的,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有人对其缝缝补补,维护它的运行。

    那如何吸引人来做“修理工”呢,这就用到了区块链的激励系统

    也就是把加密货币作为“修理工”维护这一区块链的奖励。

    而这一系统就可以通过公开透明的“智能合约”来实现,比如维护两个小时区块链,就奖励0.1个比特币,这一过程全程留痕,自动执行,没有做手脚的空间。

    而区块链也不止一条,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一条区块链,每一条链上都有一种加密货币

    就比如我喜欢喝奶茶,我就可以创建一个奶茶币。

    如果我这条链运营得好,项目多了,就会有更多的人认可它。也会有更多的人相信和需要奶茶币,那奶茶币的市值就会上涨。

    也许你发现了,加密货币带有一种股票的属性,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借机进行炒作。

    不可否认,如今WEB3.0吸引人数最多的,资金投入最多的就是“币圈”,如今的加密货币市值已经达到了2万亿美金

    但这里面隐含着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加密货币的价格波动太大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股票就已经是风险很高的投资品了。

    而加密货币这个姓“币”的东西年化波动还是股票的好几倍,这谁能遭得住啊。

    即使后面推出了和美元绑定的稳定币,但依然发生了前段时间跌得比自由落体还直的Luna币,让多少人血本无归的事件。

    因此我国法律规定,禁止挖矿、炒币等活动。现在的炒币更多是一种不劳而获的投机行为,创造的不是价值,而是一颗又一颗韭菜。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0月3日
    下一篇 2022年10月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