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消费互联 ”,到“产业互联 ”
互联 这个东西,诞生于1969年的美国。那时候,它的名字还不叫Internet,而是ARPANET,只是一张小规模的校际专用 络。
后来,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TCP/IP技术的成熟,互联 逐渐发展成了全球性的 络,并有了Internet的称谓。
20世纪末,互联 迎来了爆炸式的增长,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方式,也造就了许许多多的互联 巨头企业,例如谷歌、雅虎、亚马逊,还有中国的BAT。
那时候的互联 ,因为计算机软硬件和通信技术的限制,功能并没有现在这般强大。人们访问互联 ,只能发发电邮,看看 页,逛逛论坛,玩一些现在看起来极为粗糙的 络游戏,看一些低分辨率的消遣视频。
进入21世纪后,一些嗅觉敏锐的互联 公司发现,互联 的作用,并不应该仅限于生活和消费,它还应该可以用于生产和创造。
换句话说,互联 并不应该只用来“玩”,还可以用来“提高生产力”。
于是,这些互联 公司,就提出了“产业互联 ”和“互联 +”的说法。
行业普遍认为,国内最早提出产业互联 的,是腾讯。
即便不是最早的,也是叫得最凶的。
在互联 公司看来,当时大家使用的“传统互联 ”,准确来说,应该叫做消费互联 。
消费互联 紧密围绕消费者。它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们在衣食住行、 交娱乐等方面获得更好的消费体验。
2007年之后随着智能手机一同崛起的早期移动互联 ,其实也基本属于消费互联 。 络游戏、视频追剧、电商购物、移动支付,都属于居民消费场景。
而产业互联 ,服务的对象是企业,目的是“降本增效”。
产业互联 的早期应用很简单,就是互联 公司借助 络(建 站,做电商,搞SEO优化),帮助B端(企业)用户打开销售渠道,提升销量。
后来,产业互联 开始慢慢渗透到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例如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渠道管理、财务、人事等。
如今,通过ICT(信息和通信)技术,赋能产业企业,实现对信息、资源、资金的整合,降低无效成本,提升产业的运行效率,这就是真正的产业互联 。
二、“产业互联 ”和“互联 +”的区别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产业互联 ”和“互联 +”经常混为一谈,但细抠字眼的话,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互联 +”,可以理解为“互联 +各行各业”。它强调的是连接,是发挥互联 在 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例如“互联 +教育”,就是基于互联 连接所带来的信息交换能力,削弱信息差,让教育企业服务快速触达用户。
“产业互联 ”则不同,它除了强调互联 的连接作用之外,还强调互联 技术与具体产业的深度融合——互联 渗透进企业的骨髓,改善管理、流程、制度和工艺,提升产业效率。
简而言之,“产业互联 ”更高大上,“互联 +”略low。
三、“物联 ”的崛起
21世纪初,产业互联 慢慢发展起来的同时,另一个新兴事物也开始崛起了,那就是物联 。
物联 最早期的模型,是传感器 络,诞生于1960年代的越战战场。当时,老美在胡志明小道投放了大量的传感器,用于监控北越军队的物资运送。
到了80年代,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大卫·尼科尔斯等人,发明了一台远程监控自动可乐机,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台物联 设备。但事实上,物联 (Internet of Things)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1999年(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凯文·阿什顿教授)。
物联 的出现,打开了人类新世界的大门。人们发现,除了人与人之间需要连接之外,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也需要连接。这种万物互联,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
我们该如何理解物联 呢?
狭义的物联 ,是指的物联 技术,包括蓝牙、Wi-Fi、Zigbee,还有现在逐渐流行起来的Cat.1、NB-IoT等。
广义的物联 ,是指的物联 场景和行业。利用物联 技术,加强对数据的采集,对终端的控制,形成数据流,服务于行业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我们提到物联 ,更偏向技术层面。
物联 概念出现后,从连接对象的角度,互联 分为人联 和物联 。
注意,虽然产业互联 用到较多的物联 技术,但是,产业互联 ≠物联 。同理,消费互联 ≠人联 。
四、“工业互联 ” vs “产业互联 ”
2012年11月26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发布了白皮书《工业互联 :打破智慧与机器的边界》,首次提出工业互联 (Industrial Internet)的概念。
白皮书封面
当时,通用电气董事长兼CEO杰夫·伊梅尔特(Jeffrey R. Immelt)表示:
“互联 改变了我们利用信息和沟通的方式,如今,互联 还能做更多事情。通过智能机器间的连接并最终将人机连接,结合软件和大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突破物理和材料科学的限制,改变世界的运行方式。”
由此可以看出,工业互联 是互联 概念的进一步延伸。工业互联 的连接对象、使用者、使用场景,和消费互联 截然不同。
在通用公司的白皮书中,工业互联 被称为Industrial Internet。
Industry,我们都知道,有“工业、产业、行业、生产制造”的意思。Industrial,通常是作为形容词,意思是“工业的、产业的、用于工业的、工业发达的”。根据韦氏词典,industrial还有一个名词含义,主要指工业生产和服务(industrial production or service)。
通用公司,大家都知道,是一家工业制造业企业。所以,它取名字的时候,脑子里肯定想的是工业。
但我们也应该知道,产业的概念范围,显然是远远大于工业的。
根据咱们国家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产业一共分为三类。简单来说,第一产业是农林牧渔,第二产业是采矿、制造、能源、建筑,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第三产业的范围极广,包括: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教育卫生,文化娱乐等等。
工业是第二产业的组成之一,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已经下降到三分之一(2019年为32%);我们现在说的数字化转型,绝对不是单指工业,而是整个百行千业。
所以,从道理上来说,大家在 上看到的很多新闻 道及文章中的工业互联 ,应该是叫“产业互联 ”。之所以叫“工业互联 ”,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产业互联 ”这个词被某些互联 企业提前“占用”了,二是我们国家主管部门的名字,叫做“工业和信息化部”。
我个人认为,工业互联 的叫法,对于工业(产业)互联 的普及,是有一些影响的。很多老百姓看到和听到工业互联 ,本能地认为这是工业领域企业的事情,和自己无关。其实,工业(产业)互联 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每个行业都要走信息化、数字化、 络化、智能化的道路,都要关注数字化转型。
产业大于行业,行业互联 可以约等于产业互联 。
总而言之,大家如果看到工业互联 这个词,第一反应应该是:它到底是狭义的工业互联 ?还是广义的工业互联 ?
如果只和工业制造有关的,那就是狭义。如果不仅包括工业制造,还包括了第一和第三产业的落地应用,那就是广义。
明白了吗?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