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综艺集体显疲态,观众凭什么听B站的?

一个穿着睡衣的女生光脚坐在舞台上,怀里还抱着大象玩偶,周围的舞美让她看起来像是沐浴在月光下。旋律响起,她开始唱歌,“数完星星,数小羊,1357……”

这对于音综市场而言是有些意外的。目前音综赛道正处在数量众多但士气低沉的状态,大部分节目存在模式固化、嘉宾重复等问题,音乐市场上已经太久没有诞生有传播度的音乐作品了。这导致观众对音综内容整体的期待值和新鲜感大大降低。

B站的《我听》此时上线,让人欣喜又不免担忧,《我听》能够完成突围吗?观众凭什么听B站的?

01 46档音综当前,《我听》有何不同?

据娱乐资本论此前统计,今年综艺市场上音乐综艺达到了46档,这其中有聚焦乐队、说唱等垂类音乐的《草莓星球来的人》《说唱听我的2》等,也有为女性音乐人提供舞台的《黑怕女孩》《爆裂舞台》等,包括展现音乐团体竞演、对抗的《金曲青春》《炙热的我们2》等。

这些节目的切入点可谓丰富多元,有沿袭成功经验的,也有洞察市场新变化的,但是能让观众保持观看兴趣的并不多。

一方面,各类节目始终难以消除模式固化带来的审美疲劳,如《中国好声音2021》作为综N代的代表,节目进行到第10年,改变导师模式已经是治标不治本。而《黑怕女孩》《少年说唱企划》等虽然是新综艺,但本质上依旧未脱离“101模式”。

音综想要重新获得观众市场的注意,本质上需要让观众看到新的模式、新的音乐作品、新的音乐人。站在这个角度上,B站的《我听》正在填补空白。

在节目模式上,《我听》借用磁带AB面的概念对赛制进行了创新。首轮演唱中,选手们两两角逐,根据召集人、鲜听团和观光团的打分结果,争夺磁带的A面席位。

有意思的是,这个设计体现出了浓浓的代际感。三位召集人中,出道更早的薛之谦、戴佩妮都曾发过专辑磁带,许嵩的第一张专辑就已经是CD,而对绝大多数选手来说,磁带甚至是带有“古董”意味的老物件。所以当召集人陈述赛制时,大家纷纷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

有人是典型的 交小能手,属于氛围组担当,他们擅长沟通,很快就能与周围的人打成一片,并对其他人起到带动作用。比如王正濠,因为第一个抵达“有谱村”,放下行李后便来到村口迎接后来的伙伴。还有杨默依,找到房间后立刻和与自己发型相似的室友相认,“你好像小一 的我”,并带着略显害羞的对方去其它房间打招呼。

也有人相对 恐,在尴尬中躲避 交,或者选择另类的表达方式。比如朱恩池,本想找室友郑闯缓解紧张的情绪,结果直接上演了一出“ 恐遇上话痨”的名场面。

很多选手唱完之后,谭晶都会忍不住发出合作意向,引得薛之谦开玩笑说,“谭晶老师是来收歌的”。

02 《新世代》之后,B站为什么推出《我听》?

可是如果仔细观察B站一直以来的自制综艺布局,会发现此举似乎在意料中。一直以来B站都关注年轻市场,了解年轻用户的需求,年轻人需要什么,B站就生产什么,而以此为准则,B站总能对内容市场输出一些不一样的内容。

于是B站带着《我听》出现了,为音乐市场引入新的音乐内容,挖掘新一代音乐人才,也深度挖掘00后音乐人的创作、展现其特点,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00后群体的渠道。

观看这档节目就像开盲盒,观众可以在这里看到各式各样的年轻音乐人。观众对当下的年轻音乐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他们喜欢什么样的音乐、他们想做什么样的音乐。甚至前一辈音乐人也对00后音乐人有了了解,如薛之谦、戴佩妮等召集人也在后采时提到,自己参与节目的初衷就在于此。

这解释了B站打造《我听》的原因,它旨在为市场输出其缺失的内容,也解释了B站自制综艺受到年轻用户偏爱的原因,它不停留在过去,永远在探索更年轻、更新颖的世界,《新世代》获得的成功可以铭记,但是更重要的是展现00后们的新未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8月1日
下一篇 2021年8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