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有 友称 警查询其个人信息,
并加微信求爱,引发大量关注。
事件回顾↓
9月12日晚
微博 友@ooooviki 反映称:其个人信息疑遭“ 警”查询,对方要求其做女友,遭拒后对她进行人身攻击。@ooooviki 贴出的聊天记录截图显示,微信昵称“海洋馆长”的用户自称公司负责 络舆情、监管,已经对@ooooviki 的位置进行定位,并展示了@ooooviki 购房入户、变更姓名、分户立户等信息页面。
9月14日
郑州市公安局官方微博通 调查结果:系男友付某找杨某冒充 警测试女友宋某的“忠诚度”。事态扩大后,付某曾向女友坦白并请求其删除微博。但女友宋某拒接并继续扩散。
9月14日
事件当事人”ooooviki”和男友“CDC厘源月笙”在微博上道歉,称其对聊天记录的主观错误臆断发表了错误言论,严重伤害了警察的形象。
事情发生后,
友都非常气愤,觉得
应当严查所谓的“忠诚度测试”,
必须取缔。
那么,现在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警方通 后仍有类似商品出售
某电商平台出售的忠诚度测试服务
卖家发来的所谓测试过程
卖家发来的测试截图,结论是“忠诚”
律师称涉嫌侵犯个人隐私
湖北典恒律师事务所陈亮律师表示,如果未经允许,把男/女朋友的联系方式、身份信息等告诉他人,涉嫌侵犯个人隐私。经营这种业务的店铺和平台,如果并不能有效测试所谓的情感忠诚度,则涉嫌虚假宣传、非法经营甚至诈骗。同时,若平台非法获取并使用被测试对象的个人信息,也涉嫌侵犯公民个人隐私。
至于卖家将“忠诚度测试”作为商品出售,陈亮分析,这类服务违反了一定的公序良俗,应当被认定为一种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公然出售此类服务肯定是不合适的。
湖北警官学院犯罪心理学教授涂俊文介绍,所谓忠诚度测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忠诚度也没有“常模”可供评估。选择这类服务的人,有既不信任自己、也不信任男/女朋友的心理,“感情需要的是经营,不是测试。”情侣间应当明确自己的定位和需要,建立正确的恋爱观,才能保障关系的持续。
如果在感情上不理智,
寄希望于做忠诚度测试,
最终反而将另一半信息泄露出去,
还可能触犯法律,得不偿失。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