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疗法层出,艾滋病无药可医的时代即将终结?

图/新华

近日,武汉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张同存、顾潮江两位教授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证书,发明名称是“一种治疗HIV感染的嵌合抗原受体的重组基因构建及其应用”。

他们于2017年10月在国际临床实验注册中心完成CAR-T治疗艾滋病的临床注册,并开展人体临床研究试验。目前,治疗了两例艾滋病患者。一例治疗3个月,HIV指标迅速下降;一例治疗9个月,已完全清除HIV。

这是否意味着人类在战胜艾滋病的道路上看到了曙光?

多种疗法让攻克艾滋病不再是幻想

事实上,自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大量创新药物和疗法的涌现,艾滋病早已不再是令人谈之色变的不治之症了。

可以这样讲,目前通行的传统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Therapy,ART)就已经可以实现某种意义上的艾滋病的治愈。

当然,一直以来,科学家也都在思索完全治愈艾滋病的创新疗法。其中,免疫疗法就是近年来脱颖而出的一匹黑马。这种疗法是通过设计出一种能特异性寻找并结合HIV的T细胞受体,同时指导T细胞杀死HIV感染的细胞。而患者只需要提供足够的血样让科研人员将其中的T细胞分离,再将特异性识别HIV的受体导入到T细胞的表面后进行回输。

2018年9月26日,《细胞》子刊发布了美国一机构的应用免疫疗法治疗艾滋病的I期临床试验初步结果,证实了该疗法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而来自武汉科技大学的张同存、顾潮江两位教授的CAR-T疗法,不仅能中和血液中的HIV,而且还能杀死处于休眠状态的已感染HIV细胞。

另一种称之为“shock & kill”或“kick & kill”的方法也正在被研发。这种疗法主要是针对隐藏的HIV病毒库。它使用了一种潜伏逆转剂来激活或攻破潜伏的HIV病毒库,同时结合传统通行的抗逆转录病毒疗法,一举杀死这些病毒。

对艾滋病人的歧视恶化了他们的生存环境

然而,虽然治愈的前景是光明的,但当下艾滋病带给人们的阴影确是不容小觑的。据世界卫生组织 告,至今年7月中旬,全球约有3690万艾滋病毒携带者,艾滋病毒仍然属于一项全球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仅2017年一年,全球就有94万人死于艾滋病毒相关病症。

与此同时,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对艾滋病仍然有颇多误解。许多人因持有”皮肤接触和唾液接触“会导致艾滋病毒的传播这一错误观念,而对艾滋病人避之而不及,甚至产生歧视。这对艾滋病人的生存环境无疑是雪上加霜。

“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是克服所有疾病的最佳方案。这种观念对艾滋病毒的携带者尤为重要。越早积极用药,病毒的变异和增殖就越容易被控制。在今天,倘若一个人在20岁左右感染艾滋,只要按时用药,坚持参与治疗,他可以多存活40年。

□邹瑞雪(生物行业从业者)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10月15日
下一篇 2018年10月1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