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的前身,叫“GIF快手”,诞生于2011年3月,最初是一款用来制作、分享GIF图片的手机应用。2012年11月,快手从纯粹的工具应用转型为短视频 区,用于用户记录和分享生产、生活的平台。后来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和移动流量成本的下降,快手在2015年以后迎来市场,更在2021年年初成功上市成中国“短视频第一股”。
但上市以后,快手非但没有变得更赚钱,反而比 2020 年多亏了约 109 亿元,亏损率同比增长了 139.7%。
“短视频第一股”为何敌不过老对手?
作为 ” 中国短视频第一股 “,快手自 2021 年 2 月 5 日于港交所上市后,股价曾飙升到历史最高点 417.8 港元,市值一度达到 1.7 万港元。也因为这个数字,快手曾一跃成为中国上市互联 公司的前五,仅次于腾讯、阿里、美团和拼多多。
可惜好景不长,巅峰过后的快手股价一路滑坡,截止2022年8月1日,快手股价跌至77.8港元,总市值为3339亿。
快手为何衰退至此?其中一大原因是在存量市场的斗争中,快手留不住用户。当流量的竞争愈激烈,快手的获客成本就越高,快手每获得一个日活用户的营销成本从 2020 年的 299 元,增长到 2021 年 1013.91 元,涨幅高达 239.10%。
困境求出路,快手将在内容发力
内容同质化是目前短视频平台存在的普遍问题,而短视频的用户需要丰富多彩的内容满足自己的体验需求,为用户留存最重要的是保障内容持续输出,快手在开放流量、现金补助上帮助内容生产者光速成长。在内容生态的助力下,快手的各项核心指标增长稳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