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籍青年教师黄志伟:“我在武汉找到了舞台”

新华 武汉5月2日电 题:台籍青年教师黄志伟:“我在武汉找到了舞台”——新华旺中“台胞在大陆”联合采访 道之二

白衬衫、牛仔裤、黑框眼镜,黄志伟与其他青年教师看起来并无二致,只是一开口说话就很快被认出是来自台湾。2015年8月,结束了在台湾的博士后项目,经校方诚揽和师长介绍,他来到武汉,任教于湖北经济学院,从此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

“能闯要尽量闯”:在大陆找到新起点

黄志伟目前是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保险系全职教师,享有学院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一等奖的殊荣,并担任学院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海峡两岸中小企业研究院副院长。今年,他正积极准备参评副教授。

两年前,身处台湾的黄志伟对台湾未来教职的就业环境有些担忧。在台湾 会“少子化”造成高等教育资源相对过剩的背景下,拥有高学历的黄志伟和岛内许多青年学者一样,面临着职业发展的空前瓶颈。现实压力促使他将目光投向了有着共同文化基础的大陆。

“能闯要尽量闯,能飞要尽量飞。大陆很大,来了一定会有发展。”怀着这种信念,黄志伟与湖北经济学院签约,将武汉作为自己人生的新起点。

囿于对大陆的一知半解,黄志伟来之前“多少有些担忧”,对衣食住行乃至职业发展都存有顾虑。但很快,校方对台湾教师的细心照顾打消了他的不安。

“我拎着包,背着几本书就过来了。”黄志伟说,学校把台湾教师的生活安顿得很好,吃住等琐事都没有让他操心。校方还专门为台湾教师建了微信群,有问题可随时反映,校方第一时间解决。湖北经济学院的热诚换来了台湾教师们的归属感,校方把这种态度总结为八个字:“动之以情,感情留人。”

温兴生说,台湾教师学术与教学均优,有不少具备欧美教育背景,对丰富学校学术生态有巨大作用,因此学校不遗余力引进这样符合学校发展利益的优质台湾教师。

“上天的安排”:与武汉姑娘喜结良缘

在大陆,黄志伟不仅开启了更大的事业发展空间,还与一位武汉姑娘一见钟情、喜结良缘。“我们个性相近,更妙的是曾分别就读于两岸的东华大学。”他略显羞涩地说,“这一定都是上天的安排。”短短一年多,吃惯清淡食物的“台湾郎”就自豪地宣称自己是个“不怕辣的武汉女婿”。

在武汉的工作生活很快刷新了黄志伟对大陆的认识。“来了以后,我发现很多事情不是台湾一些媒体 道的样子。”他说,移动支付和软件打车这两项互联 科技应用的普及能够说明,大陆对新鲜事物的创造力和适应能力非常强,世界上许多地方已经不能与之相比。

他还盛赞大陆学生求知欲强,有着向上拼搏的激情,会主动想办法改善现状,而不满足于“小确幸”。“我想对台湾年轻人说,不要自我设限,要敞开心胸,有机会就来看看这里的世界,或多或少,一定会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有所帮助。”黄志伟说。

“对台引智”:台籍教师成为校园“学术明星”

在湖北经济学院,黄志伟并非孤例。该校秉持积极开放的“对台引智”思路,3年间已引进全职台籍教师32名,绝大多数毕业于台湾和海外名校,年龄在45岁以下的年轻博士占75%。

“他们的加入优化了学校教师结构,让学生获得了更多高质量的学习经历,在教师队伍中有示范作用。”温兴生介绍说,学校与台湾十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希望邀请更多台湾高学历人才前来任教发展。

如今,这些台籍教师已成为经院校园里的“学术明星”,他们的学术研究多与两岸经济 会发展相关。介绍起自己参与建设的两岸中小企业研究院和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黄志伟显得激情洋溢。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为两岸青年提供更多机会和舞台,这让我们这些来自台湾的年轻教师倍感振奋。”黄志伟说,“我想,这里就是我最好的舞台。”(王斯班参与采写)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7年4月1日
下一篇 2017年4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