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哈啰单车、助力车、顺风车、打车等产品,先后获得蚂蚁、复星、GGV、成为资本等投资的本地出行及生活服务平台“哈啰”,如今也开始在金融领域暗暗发力。
“臻有钱恭喜您!预审8000授信额限时发放,今日申请有机会享免息红包,到哈啰-钱包-借钱领取……”近日,哈啰贷款平台“臻有钱”向用户发送了这样一条贷款营销短信。从产品来看,臻有钱主要采用的是助贷的商业模式,并接入了风险 告、借钱优选等产品,此外还涉猎了保险、手机租赁、车抵贷等业务。
一键授权多波推荐
如果一个贷款平台发来短信,宣称有预审近万元的授信额度限时发放,还有机会领到免息红包,你会点击一试吗?
贷款申请一共分为三步:首先是个人信息填写,借款用户需要填写学历、月薪、居住地、详细地址及多个联系人的姓名手机 及关系等个人信息;随后则需上传身份证正反面核对身份信息;最后则是刷脸认证。
不过,不同于与其他助贷平台的一次推荐,臻有钱的助贷采取的是“一键授权、多波提额”方式,申请贷款时并非用户单独授权,而需一键同意三家机构的多份协议。若其中一家审批成功,就不再为用户申请其他机构额度,若不成功,则会将用户贷款申请、个人信息及授权顺延至其他贷款公司。
这时,用户可以直接点击提现,但同时也可再次申请提额。若要提额仅需进行人脸认证,臻有钱平台会再次推荐第二波贷款机构。从推荐的机构来看,第二波贷款机构包括百信银行、唯品富邦消费金融、小赢卡贷,第三波贷款机构包括洋钱罐、度小满、我来数科,第四波则是度小满、我来数科、中邮消费金融。
重复此前的一键授权操作后,最终,百信银行给出了3万元额度,年利率24%;小赢卡贷给出8000元额度,年利率35.99%;我来数科额度11300元,年利率36%。
整体来说,从贷款利率来看,臻有钱推荐的贷款利率与宣传的10.8%起仍有一定差距;另外,一键同意多家机构协议的授权操作,也引发争议。
盘和林认为,一键授权多家在联合贷业务中比较普遍,主要是平台和多家金融机构要承担同一笔贷款业务,所以用户不能只授权给一家,而要授权给多家,但对于助贷业务,这显然违反了“最小必要原则”,同时也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关条款,这种一键授权实际上类似于默认同意和概括授权,而这些操作都是违规行为。
协议“套娃”藏忧
如果说一键授权多家贷款机构操作引人费解,那被授权的机构又进一步捆绑超50份个人信息查询授权书的设置,在业内来说也属罕见。
不过,在被授权的部分助贷公司协议中,又进一步捆绑了多份协议。从具体内容来看,其中除了有融资担保公司的个人征信查询 送授权书、融资担保服务申请书,和多家消金公司的用户注册协议、贷款申请和使用合同,以及部分银行的电子签章使用授权书、人脸信息使用授权书外,还包括超50份个人信息查询授权书,进一步被授权的机构中有银行、信息科技公司、小贷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获取的信息包括身份证、联系电话、通讯信息、 保信息、财产信息、就业状况、收入情况等多项个人隐私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警惕过度借贷营销诱导的风险提示明确提醒,一些金融机构、互联 平台在开展相关业务或合作业务时,对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不到位,比如以默认同意、概括授权等方式获取授权,侵害了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权。
另外,个人信息保护法亦明文规定,如果个人信息提供给其他方,需要取得用户单独同意,不能一揽子捆绑同意。
“超50份个人信息捆绑授权确实存在信息滥用风险。”盘和林同样说道,对于此类行为后续整改要分两个层面,一是业务层面需要减少嵌入,将业务分离出来;另外则是信息层面,要细化授权操作,对用户信息授权数量进行限制。
另谈及原因,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进一步指出,“目前行业还是缺少对信贷环节中个人信息保护条款的更明确规范和指引,特别是在助贷平台协议方面,从而导致各家在具体执行中的信息授权、共享等范围不一致,很多条款个人用户也难以辨别,从而出现争议和侵害权益行为”。在于百程看来,一键授权容易形成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后续在具体个人信息授权过程中,平台还是要以合规为前提,比如明确提醒、细化授权内容或者进行单独授权等,给予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
频推风险 告
例如,一助贷公司工作人员如是说道,“接入风险 告是资金方对我们的一些硬性要求,行业很多助贷公司实际都会接入”。
“列入风险 告的确实有很多家,会有很小一部分的盈利空间,不过我们资金方没有特别要求。”另一助贷公司相关负责人同样介绍。
王诗强进一步称,购买风险评估 告并不会提高某家平台的通过率,但是会获得更多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服务的可能性。在客户不购买风险评估 告或者会员服务时,助贷机构只会将他们导流到部分中大型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基于风险定价,可能风险评估要求较高,从而导致客户通过率较低。但是,当客户购买风险评估 告后,相当于其实际融资成本变高,助贷机构就会将他们导流到风控要求较低、融资成本要求较高的机构,此时,客户获得融资的概率就会变大。
跨界布局更要注重合规
哈啰公司成立于2016年9月,业务起步于大众熟悉的共享单车,目前,哈啰主要提供移动出行服务及新兴本地服务,包括两轮共享服务(哈啰单车、哈啰助力车)以及四轮出行服务(哈啰顺风车、哈啰打车)等,另外也布局了租车服务聚合平台哈啰租车。截至2022年4月底,哈啰注册用户突破5.5亿。
和不少互联 巨头一样,有了流量后,哈啰也将目光瞄准金融。从产品布局来看,哈啰平台目前推出了借钱、保险、信用卡等金融类业务,其中贷款产品除了自营的臻有钱外,还包括借款优选、车抵贷等。
另在11月初,有媒体消息称,哈啰目前有意布局 络小贷牌照,做大助贷业务,但管理层对收购 络小贷仍持犹豫态度。
在于百程看来,哈啰已成为出行领域的大型平台,覆盖多种出行相关服务和生态,积累了几亿级的用户以及过千万的日活。作为细分领域的互联 巨头,布局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与原有业务形成协同,提升用户黏性,同时增加盈利,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哈啰也不例外。
不过,金融业务持牌已成为合规要求,理财、基金、保险等代销及支付业务,包括直接发放贷款等,均需要相关金融牌照。“因此,助贷以及信用卡推荐等,就成为哈啰等互联 平台试水金融的初期首选业务。”于百程进一步称,哈啰的核心优势是出行场景,用户刚需且高频,涉及出行、车、票务甚至住宿等,与之相关的消费场景也比较多,信贷、保险、支付等金融服务与这些业务场景有比较好的契合度。但是,互联 平台开展金融业务,在合规性、数据安全、消费者隐私保护、合理营销等方面更需要重视,要以符合相关监管要求为前提。
“在金融领域,这一类平台可能缺乏业务合规性的思考,既缺少合规人才、合规认识的问题,也有平台技术不够完备的问题。”盘和林同样称,要布局金融,未来互联 平台还是要更注重合规化,注重用户信息保护,提高金融业务的合规性。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