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例的印刷出版业反垄断主张,就在中国

读者的需求改变更直接影响着出版业的变局。

出版业发展史,就是一部出版技术进步史。技术固然重要,也只是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如宋代火药、活字印刷并未推动古代中国 会的重大变革,传到西方情况才发生改变。

– Budding of publishing –

隋唐:不谙出版业务的朝代

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术就开始出现,但 书商或工匠不断刻印作品, 主要是刻印佛像、佛经与历书等。有时, 书商也刻印文人的作品,例如吴越书商私自刻印白居易、元稹的“杂诗”等。

但是, 唐代文人不将印刷品作为阅读对象, 说明印刷品尚未获得唐代读者的认可。究其原因, 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是, 唐代书商不谙出版业务。

说唐代书商不谙出版, 可能有些人不相信。需知古代 会的等级次序是所谓士、农、工、商, 士人地位最高, 商人地位最低。宋以前, 书商都是“入籍”的贱民, 地位与奴婢相类, 文化水平很低。

自汉至唐上千年间, 以前书商尚不具备像宋代书商那样可以自营书籍作坊的 会条件,一直是士人制作书卷, 以满足士人自己的需要。与书商相比,士人最懂出版, 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书籍是士人心中的最爱, 唐代士人常常把抄本卷轴制成精美的工艺品。

至迟到中唐, 朝野都已知道民间有印刷品在流行。在此情况下, 书商刻印作品再多, 至多是先行者的勇敢尝试,而还没有利用印刷复制全面成功的事例, 所以隋唐是雕版出版的孕育时期。

– Usher in a new era –

《九经》:结束旧时代,开创新时代

在中国出版史上,以冯道为首一批学者刊行《九经》大获成功, 结束了一个旧时代, 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成为雕版出版从孕育发展到成熟的历史性标志。

冯道《九经》的成功问世, 第一次完满解决了以印刷取代手抄所带来的重大问题, 成为雕版出版已经成熟的历史性标志,冯道也当之无愧地成为出版家代表。

– Refused to monopoly –

宋代:拒绝垄断,向民间大胆开放

将五代业已成熟的雕版出版不遗余力向全国推广, 是宋代的最大功绩。

两宋推广雕版出版, 重要经验有二。一是官府带头; 二是大胆向民间开放。此时,全国对印刷复制的态度, 已由原来的冷漠转变为热情支持。 会舆论对是否需要刻书,早已没有异议; 有争议的, 主要是如何把刻书办成公益事业, 或国子监是否应该售书等。

从五代到北宋, 国子监仍是全国刻书的主要阵地。北宋国子监奉诏刻书近七千卷, 几乎把重要的经传与史籍都刻了, 还刻了三部大书, 即《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当时,刻书业处于初创阶段, 官府刻书的条件远比民间优越。

民间刻书, 北宋已有, 然而未成气候。到南宋, 民间刻书像雨后春笋, 蓬勃发展起来。

两宋刻书业集中在蜀、浙、闽三地。其中,福建建阳的刻书业, 到南宋才兴盛起来。蜀、浙两地刻书业之所以能最早发展起来, 一是因为两地都是我国印刷术的发源地, 拥有大批熟练刻工; 二是因两地造纸业都很发达。古代做出版, 必须兼有刻工多与造纸业发达这两个条件。

据《书林清话》中资料, 南宋民间士人刻书, 以廖莹中、岳珂为代表, 总数近五十家; 南宋书商刻书, 以临安陈氏、建安余氏为代表, 总数有二十多家。可见从北宋到南宋, 中国刻书业已经实现从官府为主, 到官民并举的重要转变。

在世界中世纪史上, 欧洲与阿拉伯文明古国都对出版业实行政教合一的垄断政策, 唯有中国坚持向民间开放, 可谓全世界一枝独秀。是一种胆量,一种气魄, 更是一种政治文明。

– The heyday of publishing –

明清:精品的刻本中,鼎盛的出版业

两宋数百年一直努力推广雕版出版, 在完善刻书制度与扩大出版物的品种、范围方面, 都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尽管如此, 以刻本取代抄本的历史任务, 尚未最后完成。

明清两代, 进入雕版出版业全盛期。官府刻书取得很大发展, 而大众文化类出版物如异军突起, 出版业进入以民间为主体的崭新阶段。

明清两代的民间刻书业,遍布全国各地, 直至穷乡僻壤。全国出现许多著名出版中心, 和分布各地的次出版中心。全国民间刻书的能力与总量都超过官府, 新技术多为民间发明, 精品多为民间刻本。

明清刻书数量, 远远超过宋代。宋代刻书, 有人估计不超过一万种。缪咏禾根据《明代版刻综录》《中国古代善本书目》《地方志综录》、小说书目、戏曲书目等多种资料, 估计明代刻书的总数为三万五千种左右。

清代刻书数量迄今未有统计, 暂时可以将《清史稿·艺文志》的九千六百三十三种、武作成《清史稿艺文志补编》的一万零四百三十八种、王绍曾《清史稿艺文志拾遗》的五万四千八百八十种, 三者相加(三者并无重复) , 总数为七万四千九百五十一种, 其中除小部分抄本与前代刻本外, 绝大部分是清刻。

与宋刻相比, 明清刻本的门类与品种更齐全, 选题创新更多。

处于鼎盛时期的明清刻书业, 在校书、刻印、发行诸方面, 都取得超越前代的巨大成就。在发行方面, 南京、湖州等地刊行的小说、戏曲, 风靡全国, 长期占领全国市场。为扩展市场, 除靠长途贩运, 有些书商还在外地设立分店。

明清在印刷技术方面的重要进步, 至少有二: 其一, 创造并应用印刷字体———宋体字; 其二, 发明并应用套印技术。随着技术不断进步, 明清刻本的卷面艺术比宋刻更丰富。再加版画的成熟, 明清刻本中的精品大都成为独具一格的艺术品。书籍的审美价值比宋刻大为提高。

中国出版业出现这样大的变革, 究其原因与雕版印刷的推广有很大关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9月1日
下一篇 2019年9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