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NAS新卷王,全家老少一天上手,六千字绿联DH2600体验来了

大家好,这里是承担了全家希望的数码小白木有灵魂。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曾经和大家分享过零基础的数码小白如何帮家里搭建NAS系统,从而把老婆孩子老人需求一 打尽。不得不说,大家反馈相当热烈,可见零基础方便好用的NAS是毫无疑问的刚需。家庭存储、信息同步乃至高品质影音的需求已经从数码发烧友走入寻常百姓家。

自然而然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家用NAS届突然开始内卷。相比于群晖和威联通这些积累多年但更侧重专业级用户的品牌,不少国民级国产玩家,包括绿联、联想、海康等都开始杀入家用NAS赛道。一个个纷纷在硬件和软件上开始军备竞赛,前线上直接亮刺刀肉搏战了。作为一个消费者,必须为从产品到价格的内卷拍手称快。

然而,产品多了,选择困难症又准时上线了。这么多大牌产品,到底哪家好用,是不是真的零门槛,成为了很多像我一样的数码小白头疼的难题。作为一个差不多是在几个月前连 络拓扑都完全不懂的纯小白,本身又使用过类似的零门槛家用NAS产品,我觉得自己特别适合为大家做一回小白鼠。恰巧这次有机会体验绿联目前的进阶私有云DH2600,在捣腾了差不多几周后,也算是能比较清晰得和大家唠唠这台零门槛NAS界的新卷王,到底有啥特色。

对于太长不看只想抄作业的同学,咱也贴心得提供一句话干货总结在2000元价位段上得了桌面搭配、堆得一手好料,一天上手无压力,能一站式搞定全家小白到发烧全需求。

谈谈设计

一句话总结:精巧耐看,是家用NAS颜值标兵中的柔性美担当

如果你也关注当今的家用NAS市场,就会意识到NAS已经不仅仅是个硬核的数据存储设备了——更精致、更美观和更精简的空间感,让NAS不仅可以摆在机柜里,更能进入厅堂桌面。

首先看看全家福,除了本体主机之外,绿联还搭载了一把用来拆卸底板完成内存升级的螺丝刀,dc接口航嘉出品的主电源,以及供连接主路由使用的 线,配合自家的硬盘完全可以实现开箱即用。

第一眼看到DH2600这台设备,我的感觉是——优雅。金属银、香槟金的主色调交织在一起,配合圆润的造型,感觉淡化了传统NAS有棱有角的硬核感,显得非常柔和且家用友好。底座四只支撑脚还特意做了软垫处理,降低机器运作时震动带来的噪音,也显得比较贴心。

背面是设备的主接口载体,依次是电源开关、USB-C口、两个USB 3.0接口、2.5G 口和DC电源接口,这个接口配置对于家用设备需求来说,无论是外接设备、UPS还是高速 络,基本都足够了,而顶部大大的风扇和镂空的散热栅也足以让过热党放心。

底板则是可通过螺丝拆卸,进入到内存安装区域,出厂自带的三星4G内存说实话非重度用户够用了,但如果你是折腾党想试试docker(可以理解为一些NAS上软件的自定义安装)等重度功能,也完全支持升级到最高16GB。

如果是其他面更多的是科技感,那么正面则更加体现这台机器的温度,甚至是一点点文艺范儿——磁吸面板快拆很方便,而正面保护膜还自带一句slogan,感觉还挺温暖的。底下三盏灯分别是电源、一 硬盘和二 硬盘的指示灯,白灯正常橙灯关注,一目了然。

和其他我体验过的NAS相比,绿联的硬盘盒确实值得一夸,手感和安装逻辑都非常好。拖拉安装没有阻塞感,硬盘盒按压底部可以抽拉打开,安装完硬盘对齐孔位后合上严丝合缝。值得一提同时支持3.5和2.5两种规格的硬盘,灵活度挺高。

这款DH2600是双常规盘位+双M.2 SSD位,M.2的安装位在侧边,直接卡扣快拆装就可以搞定,作为容量盘或者加速盘都没问题。作为主盘,我还是比较倾向于一直以来使用的希捷酷狼,主要是稳定性和性能都不错,珍贵资料一旦丢失得不偿失。

从外观设计上来看,绿联这款NAS在硬科技上做到了结构造型与设备接口一应俱全,在软设计上突破了传统NAS的设计语言,更强调柔性线条与科技感的结合。第一时间,我就在桌面上和自家的macbook乃至整个桌搭进行了搭配,可以说完全不违和,甚至给桌面添加了几分色彩——一台好用又好看的NAS,至少好看这一部分,先得十分。

谈谈性能

一句话总结:家用性能够强劲,小白老鸟都能按需配置

说完了设计,也得谈谈性能,虽然NAS不像传统电脑一样,需要在CPU、GPU等配件上全面堆料才能完全释放性能,但一台优质的NAS依然要考较性能的释放——用小白如我也能听懂的人话来说,就是性能到位、功耗合理、持久输出。

作为最核心的处理器,DH2600采用了21年发布的赛扬N5105,熟悉NAS的各位专业玩家都知道,一发布后就成为了中高端NAS的主流选择,相比之前J4125架构升级而且采用了10nm制程,各类评测 站判断提升幅度在30%左右。

因为NAS追求稳定性、低能耗,同时也希望在Docker等复杂应用场景下提供必需的性能,5105显然是个相对比较优秀的选择,也放一张特别直观的性能对比图,小细节见大不同。

另外一方面的性能,自然是来自内存。首先说一句,如果你不是重度用户,4G内存其实够用了,但所谓我可以不要你不能不给,对于深度玩家,可以扩容到16GB也算是一个双重保障。

结合双m.2 SSD容量/加速盘两相宜、内存起手4GB但可以扩容到16GB、N5105处理器、2.5GbE 口等核心配置的设计理念,我觉得绿联的思路已经呼之欲出了:给日常家庭用户用得起、也比较实在的配置,但允许老鸟用户深度配置、扩容升级,所谓上得去下得来,就是这个道理了。

谈谈上手

一句话总结:小白上手无压力,操作入门so easy

作为一台家用型私有云设备,上手门槛永远是我们这类小白用户关注的焦点,哪怕你设计再漂亮、性能再强劲、场景再多样,复杂的上手门槛直接劝退,更何况家庭用户里抛开熟悉数码产品的年轻人不谈,父母长辈这类数码小白更是对易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下面所有涉及到使用的内容,我也会尽量用大白话和大家说清楚,尽可能不整各种高大上的名词。

绿联这款设备的上手程序还是非常简单的,首先 线连接好自家主路由的Lan口,开关启动后观察指示灯,初次使用开始会进入1白2橙的灯光闪烁,代表硬盘正在初始化,而三白灯就意味着万事俱备,预备开工了。

这个时候,记得打开你的手机,下载一个绿联云的app,因为本身强调是全设备兼容,手机这类随手最高频的利器自然是首要入口。app的引导做得也比较到位,一路滑动,就会进入到设备连接与绑定页面。

绿联在这里提供了几种不同的连接方式,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莫过于局域 自动连接,只要确保手机和机器在一个 络环境下,就可以直接连上;此外,也可以通过扫描盖板的二维码,快速连接机器设备,适合一开始不确定 络设置是否正确的新手用户。至于IP连接,说实话对零门槛用户来说就有点难了。

连接后需要注册账户,本身这也会成为接下来这台私有云的管理账户,拥有最高权限。现如今的家用NAS基本都和手机 做了绑定,方便你进行账户管理和验证。

完成账户注册后,手机app会引导你进入硬盘存储模式的设置界面,这也是初次使用用户的一个必选项。绿联提供了两种存储选择,第一种就是全盘模式,可以理解为把所有硬盘都作为存储空间,优点是空间够大,缺点是如果有一张硬盘出现故障,会造成数据丢失;第二种RAID1模式,看起来复杂,咱们小白用户理解起来就是两张硬盘一张存储一张备份,双保险。

完成了用户引导后,马上就进入到了绿联私有云的主要操作界面,也是自家引以为傲的UGOS专属私有云系统。之前我也曾经说过,很多领先的国际品牌在系统简洁性和易用性上只能说还是国际化思路,而国产大厂们把我们日常使用app的思路摸得是清清楚楚。在我看来,绿联的这套管理系统有几个显著的优势,还是挺眼前一亮的。

第一,界面引导一目了然,所有的核心功能都集成在了app首页,不需要再单独分开去下载或者寻找一个个app了。

第二,多端全覆盖,手机端的ios安卓、电脑端win和mac系统,tv端的安卓,基本上能想到的都覆盖了,而且是同一个账 ,便于数据读取。

基本上到了这里,小白用户的第一次上手也就进入正轨了。接下来,和大家聊聊真实的使用场景和用户体验。

谈谈场景

为了让整个流程更加真实,我会以一个零基础小白快速上手后的自然操作为顺序,和大家分享几个重点场景的操作逻辑及真实体验,看看这个主打零基础家庭需求全覆盖的私有云,到底在不同年龄段用户的需求下,带来了哪些红黑体验。

账 配置

万事开头第一步,既然是全家用的NAS私有云,那肯定要做到人人有账 配置很轻松,否则彼此数据打架乃至隐私泄露,可不是说着玩的。首先还是给大家看一下,绿联云的账 管理首页长这样。

可以说是非常一目了然,管理员账户也就是我本人了,而想要邀请更多用户直接右上角,就会进入邀请界面,可以直接通过图片二维码+邀请码方式发送给亲戚朋友乃至于团队伙伴。只要直接下载绿联云app,通过二维码等方式就能直接连接到设备了。

整个操作可以说相当傻瓜了,全程文字引导,不会出现任何复杂操作,成功接入后就会生成新的用户账 ,可以看到登录时间和用量等信息,同时管理员也有权进行基本操作乃至移除。

对于非管理员用户,在自由传输文件的基础上,类似恢复出厂设置这类操作都没有权限,也算是比较合理的分配了。同时个人的数据只要不开共享,即使管理员也无权查看,这点非常让人放心。一台设备支持最多20个用户的共享需求,无论是大家庭还是小团队,都可以玩转私有云。

数据存储

快速展示了绿联简洁明了的账 配置后,下一步就重点讲讲数据存储与同步的主要细节,在我看来,确实是把极简化配置和最简操作做到了极限

首先,作为私有云最核心的功能,数据同步被做到了最醒目的首页首个功能位,我个人觉得这个自动同步功能非常适合长辈使用,进入后可以选择相册、本机数据、外部存储和通讯录几个核心存储的自动同步,而且是一揽子全备份,非常适合有备份需求但本身对文件管理不求甚解的用户。

另外一个更加自定义的文件备份入口则在底部导航栏文件侧,这里可以看到所有属于该用户账 的文件夹和文件信息,进行自定义操作,更适合需要对特定文件进行存储的用户。

值得一提的是,在文件管理界面,对于任意文件夹和文件,都可以进行复制、删除等操作,其中有两项和个人隐私权限相关的比较重要,一个是加密,会将相关文件隐藏并挪入加密空间,只有通过密码才能看到并打开,适合放一些个人隐私的信息。

另一个则是共享,因为绿联默认所有上传文件权限只到本账 ,为了给其他人比如父母分享一些影音材料,或者孩子的精彩时光,把共享权限打开,指定给全机或者指定账 就行。为了不增加文件管理界面的复杂度,所有的共享文件可以在共享空间这个入口看到,算是一体化了。

同时,为了方便一些天然就希望公开共享或者是小团队数据协同的需求,绿联还设置了一个公共空间,在这个空间上传的材料直接就是共享状态的,便于大家随时取用。

因为本身支持自动化懒人式的文件上传,所以绿联也提供了内置硬盘的整合式入口,比如文件、视频、音频等,会自动对存储文件扫描,整合多个文件夹的信息一目了然得展示给你。

另外,文件去重也是个相对比较实用的功能,在多种同步渠道中一定会有重复文件占用空间,这个时候去重就能比较高效得挖掘更多空间了。

对于想要对外分享的数据,绿联也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思路。对于非绿联云用户,可以直接生成外链,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下载;对于绿联云用户,则可以通过绿联云互传,整体上都还比较方便。

从数据存储的思路上看,我觉得能看出绿联的设想——尽可能简化上传的路径和操作成本,通过整合式的入口清晰分类,做到了让发烧友和普通用户都能满意的存储体验。

数据下载

作为家用的数据中心,下载功能也是NAS的核心职能,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直接通过自身预置的迅雷下载是最方便的,磁力链、BT等都能一 打尽,资源的话rabrg等渠道就已经非常完善了。

另外一个内置的下载能力则是离线下载,这方面我使用不多,因为感觉迅雷已经非常给力了。另外对PT等有需求的朋友,请麻利得打开docker,transmission永远是你的折腾利器。

因为绿联也采用了内 穿透技术,所以公 ip啥需要折腾的玩意在这就彻底不重要了。当然,内 穿透核心还是要看对数据交互的影响,所以也给大家反馈一下比较真实的速度。我们家目前还是刚刚升级的千兆 ,不算太快,家里的布线是有线mesh,可以看到迅雷在资源有保障的前提下,非会员速度还可以。

然后,直接在同一局域 下下载已上传的资源,速度感人。

最后给大家展示下非局域 情况下用公司wifi和5G 进行下载,wifi速率非常不错,5G的话可以拉到2-3mb/s的下载水平,我个人觉得对于出门在外临时拉个素材下个照片啥的,已经非常够用了。

影像管理

作为一台家用型NAS,除了传统NAS必须做好的数据存储和下载外,影音管理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一方面家里不少长辈用户本身手机存储岌岌可危,需要NAS来救急;另外一方面NAS下好了高品质的4K资源,那必须得在家里享受一下不是?

首先还是说说相册管理,因为本身备份提供了手机相册的一键同步,所以底部tab专门设置了相册入口,可以看到备份完的云相册自动按照年、月、日等时间标注形成了缩略图,方便随时查找。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7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