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情况
1. 考院校:南京农业大学;
2.专业:日语笔译(专硕);
3.科目:101政治、213翻译硕士日语、359日语翻译基础、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4.备考时长:2021.9.7-2021.12.24;
5.初试成绩:政治72/翻译硕士日语84/专业课132/百科106。总分394 、排名2/84 。复试成绩187 、排名1/17 。综合成绩:1/14;
6.招生情况:推免9,统考录取14 。
考研感受、原因及择校
说说我为什么九月份才开始准备考研。九月之前其实一直在准备保研,各项条件满足,一切都顺利进展的时候,得知要获得本校的保研名额一定要有计算机证书,我刚好没有这个证书,只能被迫将自己三个月的努力全部清零,立刻投入到考研的学习中。于是9月6 立刻重新思考了我要考哪所学校、考什么专业、买什么参考书。
决定 南农,原因如下:第一,当时已经取得了南农夏令营的优秀营员,如果进入初试,复试会有优先推荐政策,而且熟知师资力量和面试偏好;第二,南农较其他院校相对来说更侧重考察基础,范围不是太广,专业课参考书目也不厚,通过三个月的努力应该可以够得着;第三,地处南京,是211、双一流,较本科学校整体实力较强,也满足了读研能更进一步的愿望。
决定 考笔译之前,一直学的是学硕(日语语言文学),暑假学完了学硕的内容,发现并不是那么感兴趣了,而且学硕考察英语,三个月可能难以补上英语漏洞。而学习翻译能让我感到快乐,能体会到语言的魅力,那么之后的备考路应该不会很痛苦,于是选择了 考笔译,从头开始学起。
另外,我的考研过程中,其实杂七杂八的事还是比较多的。当时还担任着部门的部长,这个学期一直在忙招新相关的事,加上疫情开学推迟,导致我聘期结束也推迟了大半个月,一直到11月28 我才彻底结束了部门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考研中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就是最后这20来天。在此之前,一直都是两边平衡的状态。有活动的时候就早起多学一会,或者晚上加班处理工作的事情,我的考研教室也在部门的对面,给我节省了不少时间。总体来说,不能说完全没有占用时间,但大体上我觉得平衡的还算可以,而且大家都很支持我理解我关心我,尽可能不让我做一些工作。现在回忆起来那段时间我还真没什么抱怨,反而是觉得学习之余还能到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调整一下心情,带给我的基本都是快乐和感动。
其实三个月的时间,很多人都说短,其实不然,三个月能做的事太多了,甚至还可以给自己留一些放松的时间,只要记住一个原则:自律+高效,就没有什么做不完的。三个月高分上岸也并不是只能出现在小说里的剧情。
下面就说一说我的学习方法吧。
各科备考经验
总体时间表
101思想政治理论
一、个人学习顺序
1.马原:跟着腿姐(陆寓丰)或徐涛的强化班视频,配套《考点清单》,把马原精细的学一遍。学一章配套做一章《30天70分》的题。
PS:跟哪个老师看个人喜好,我最初跟的徐涛,但发现徐涛老师更侧重普遍的理解性学习,穿插了很多段子和例子,不太适合我这种时间紧迫的考生,于是选择了腿姐,三倍速一周听完了马原。个人觉得几倍速合适自己的理解程度就选几倍速,没有固定要求。
2.史纲、思修:直接跟着腿姐《冲刺背诵手册》,先学习史纲,边学边有意识地去记,前一天晚上学第二天早上回顾,并完成对应章节的题目。史纲完后回顾总结后,学习思修,思修直接开始背就好,背法律部分,其他部分熟读有印象就好,同样,也是配套做题检测背诵情况,并补充背诵手册没有的内容。
3.毛概:首先对《背诵手册》上的基础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了解毛概的框架。之后跟着空卡整理的帽子题开始背诵,同时做《30天70分》,这部分的错题一定要回归背诵手册。比如五位一体中“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做错了,就把“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等相关知识再巩固一遍,这样后期才不会犯迷糊。总之毛概做到keyword能对应上就好。空卡或腿姐的口诀确实很有用,对于一些一直记不住的点可以用口诀记。
4.时政:这部分是考研政治的重中之重,这一年的重大会议和事件等都会和四个板块的知识点自由组合。材料时政或者选项时政或者两者都是时政,总之分值占到将近一半以上。这部分可以先不着急,后期跟腿姐的冲刺班学,也可以先通过肖八选择题和肖四大题进行掌握,做肖八的阶段可以把反复出现的时政罗列下来,然后去看市面上总结的时政资料进行补充,差不多两轮就可以掌握了。不必在意分数,因为那都是你没学过的,不会很正常,记就完事了。如果跟的肖四大题,那就好好背,四套过两轮,背吐了也要坚持住,到考场你就会发现背诵出奇迹!不论押题押得中不中,你都已经熟知了答题套路,把背过的东西灵活运用就不会太难。
6.其他:
(1)关于练习题,我没有做《肖秀荣1000题》,只做了一部分腿姐的《30天70分》,差不多有1000题,二者择一就好,主要是用来检测知识点掌握程度的。
(2)除了腿姐,我还会在微博上,做“双姐”“徐涛”发的选择题练习,茶余饭后当个消遣。或者用小程序做选择题也可以。
(3)政治内容很多,想面面俱到也很难,抓重点学就好,学不到的、预测不会考的就放他去吧,重点永远是自己的专业课。这一门除了后期背肖四,前期我每天最多投入一个半小时,最后感觉也并没有复习的很全面,不过也就是抱着不拉分就好的想法准备的,这一门大家随便看看我的二流子复习法就好, 上有很多政治很牛的大佬。
二、资料获取途径
5.“考研政治腿姐”超话多刷,有很多优秀的人;
6.“考研政治双姐”微博:做时政选择题练习;
7.“鸟山学长”B站UP主,没有花花草草,只有逻辑和干货,肖4带背可以跟。
213翻译硕士日语
一、真题回忆
1.单词(1*20=20分)
汉字写假名 10个、假名写汉字 10个。
记得的有:饒舌、希薄、鍬、磁石、硬化、こんりゅう、のうこう…
2.语法(1*10=10分)
とあっての、ひとり、のみか、おまけに、もさることながら…
3.词汇(1*10=10分)
不难,但会纠结一会,偏重類義語的辨析。
比如有一题:会 の__:内部/内側/…。平时还是要多注意近义词的区别。
4.排序(1*10=10分)
和N1题型一样。
5.阅读(8+10=18分)
第一篇(2*4=8):600字左右。
第二篇(2*5=10):一整面A4纸长。
6.翻译(5*2=10分)
第一篇,洛杉矶小东京,アメリカ日系人博物館。
第二篇,味噌的香气,邻居的味噌,我家的味噌。
7.作文(22分)
600字,常体。
考前没看过这类的,不过也不算难写。考后发现人民中国以及高校日语演讲比赛已经有这类题目了。
二、经验
1.时间分布:初期:07:00-08:30 背单词(300-400个);14:00-15:00 学校给的参考书目(每天两篇课文);15:00-16:30 N1/专八语法、单词练习。中后期:07:00-08:30 背单词(500-600个);14:00-15:00 二轮、三轮复习语法;15:00-16:30 N1、专八真题/练习作文。
2.各部分参考书及学习方法:(标重点的是学校官方给出的)
单词:
《新经典日本语》高级3、4册;基础1、2册;
《红宝书随身带》10000词;
《日语专业八级考试》单词部分;
《新日语能力考试考前对策》N1词汇–佐佐木仁子。
语法:
《蓝宝书N1语法》;
《新日语能力考试考前对策》N1语法-佐佐木仁子。
阅读:
N1、专八真题。
作文:
Tips1:先复习学校给的参考书目,按照“单词-语法-课文-课后知识拓展”的顺序复习。看课文时,关注以下几点:课后没有且你不会的单词、语法;能够用在作文里的句子;脑子里总结这篇文章表达的观点。第一遍通读,第二遍查词,而后做笔记。参考书可以直接从高级的开始看,每天看两篇,如果觉得难的话,可以一天一篇。考试大部分的词也都从高级的里面出,第一遍复习一定要扎实。高级的复习完了再复习初级,初级简单可以一天三到四课,但一定不要眼高手低。
Tips2:《红宝书》单词每天早上都要背。它是按照假名顺序编写而成,按照顺序背即可。每天背多少可以看自己的接受程度。可以把难记的标记下来或写在本子上,第二天背之前快速复盘。考试之前,红宝书的单词我没有停过,三个月背了三遍。写在本子上不会的词数量也越来越少。
Tips3:专八单词和N1单词有重叠,但专八单词中更重要的是汉字词汇和四字词,可以在背完一遍红宝书单词后,把专八的汉字词和四字词语过一遍,不会的筛出来写在本子上,便于之后专八的二三轮复习。
Tip4:后期下午复习完语法做完练习题后,可以看上述第三本单词书,这本书是将单词的词性以及相似的分类起来,而且配有章节练习题,不仅可以检测自己的漏洞,也可以加强辨析。建议背完第一遍红宝书后再开始这本书,你会发现会学的非常快,不用一个星期基本就可以学完。
Tips5:作文就跟着专八真题或者各大高校的题目进行练习,一般我会一周练两篇,一篇800字左右,一篇600字左右,写完可以找老师修改(一定要很礼貌的去询问老师愿不愿意),平时阅读时多积累积累素材,练习时才会言之有物。
Tips6:阅读每天三篇短的,保持手感。
Tips7:213的翻译分值不大,侧重文学类翻译,可以以专八真题的翻译为素材练习。
综上,213的学习侧重于基础知识,我在备考时并没有特意去以考试为目的复习,而是当做整体日语能力的提升,因为12月中旬还有专八考试,不妨以准备专八的目的,学习这个科目。扎扎实实学下来,你会发现N1考满分不是神话,专八考优秀也不是不可能,都重在基础。
359日语翻译基础
一、真题回忆
1.日译汉(5*10=50分)
8道都是杨树曾书上的。
2. 汉译日(5*10=50分)
7~8道都是杨树曾书上的。
3. 应用文写作(20分)
信函。
往年是考杨树曾书上的原文,今年变了话题,考的是公司搬迁,告知客户新地址。
4. 小论文(30分)
400字左右,である体。
ヤコブソンの翻訳理論は何、そして、中国の翻訳史を説明する。
往年连续好几年考了严复的翻译理论和科技日语的关系,今年变了。
总体来说,题目不难,考120~130+是完全有可能的。题量比较大,时间也比较紧,翻译部分几乎是杨树曾原文,而且往年的题目和今年有重复。但是应用文写作和小论文内容在今年开始变化,今后考生要多注意商务日语写作能力的提升以及翻译理论的背诵,而不能只是背诵参考书和往年题目了。
二、经验
1.参考书目:(标重点的是学校官方给出的)
《翻译理论与实践》杨树曾;
《科技日语》杨秋香;
人民 日文版:中日对译。
2.学习方法:
(1)《翻译理论与实践》这本书是重中之重!!所有的句子汉语和日语都要记下来!PS:每章的练习部分之前都没考过,不做也没事。
第一遍:仔仔细细通读一遍,每个句子不认识的单词、惯用语、语法都查清楚。重点是学习其翻译的方法和思路。但是这本书错误非常多,有很多日语表达不正确,还有中文意思不通畅,自己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学会质疑,订正不了的去询问老师,总之不要将错就错。
第二遍:主要过一遍日译汉,把汉语捂住,对着日语视译汉语。日译汉的记忆相对容易一些。
第三遍:主要背汉译日,把日语捂住,对着汉语视译日语。日语的记忆会难一些,但是多背几遍,就会脱口而出。当然并不是所有句子都需要背诵,考试考得基本都是较长一点的句子,可以重点记忆那些看起来不长不短的句子。太短小的句子不背也可以。
第四遍:默写汉译日。盖住日语部分,限定时间,默写出来日语,再对着书订正。这一遍你会发现自己第三遍背的句子会有很多漏洞,所以动手默写是一定需要的。
第五遍:对着默写的句子进行日译汉。因为默写本上没有汉语的干扰,会最大程度还原考题状态。
第六遍:差不多到了考前,就主要复习汉译日,不放心还可以再默写一遍。
总之就是反反复复背诵,才会出奇迹。
(2)参考书上的内容练习量远远不够,仅仅能够应付考试,但是作为将来要学习翻译的研究生,备考期间还要进行一定的翻译练习,保持手感。我的做法是:每天练一篇长翻译,一篇短翻译。
长翻译的素材来自:人民 日文版中日对译、专八翻译真题。
(3)还有一本参考书是《科技日语》,这本书几乎没怎么考过里面的译文,我是考前一周才开始看的,主要看了一下序言部分,把严复翻译理论和科技日语的关系弄清楚,写成小论文,就没再看其他的了。今年考试中确实没考这类的,考的科技相关的翻译也比较简单,日常多练翻译肯定没问题。
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一、真题回忆
1. 填空(1*20=20分)(5道题20个空)
(1)南农校史;
(2)南农培养人才:国际眼光、中国情怀、南农品格;
(3)国际译联;
(4)可持续发展;
(5)汉学。
2. 名词解释(3*10=30分)
(1)红山文化;
(2)诗经;
(3)3d打印;
(4)倾销;
(5)中国最大的群岛、最大的沙漠、最大的港口;
(6)翻译目的论;
(7)河西走廊;
(8)珍珠港事件;
(9、10想不起来了)
3. 应用文写作(40分)
总结类:关于考研总结。
4. 大作文(60分)
二、经验
1.参考书目:
《黄皮书》名词解释篇+《黄皮书》各大高校真题;
《最后的礼物》(11月出版);
《52MTI应用文写作》;
爱初心整理的南农历年448真题;
12月爱初心整理的中西方名词解释必背;
纸条APP 看大作文素材。
2.学习方法:
这门课其实一开始就是抱着不拉分就好的想法,因为考察的知识实在太广了,复习基本是大海捞针,而且一般成绩都是100-110左右,所以我在这科上没有花费过多的时间。以下是我的复习顺序:
(1)分析真题出题喜好,确定所用教材
备考初期我先看了近几年的真题,总结了南农的出题方向,南农一般喜欢考:校史、生物类、物理类、历史类、名词缩写类。于是我去《黄皮书》和官方给的教材上对应的找了是否有真题上的这些考点,发现黄皮书的命中率很高,所以选择用黄皮书。并且从爱考的这几类开始背。
(2)背历年真题
《黄皮书》上常考的类型背完后,开始背真题,虽然很难有重复的真题,但这一步主要是想熟悉答题套路。百科知识背多了就会发现,答题是有一定模板的。
(3)背《黄皮书》其他类型知识
以防南农变换出题喜好,其他类型的知识也要心中有数。背的时候也不需要太详细,能记住与之有关的一两点就够了,尽量多背一些词条。背不完也没事,熟知套路了编也是能编一些的。
(4)11月开始背《最后的礼物》
主要是这一年的热词,背了之后发现背政治好像会轻松一点,毕竟热点都是相通的。我当时只过了一遍,后期确实没有太多时间了。
(5)总结各类应用文模板
依然是先从南农考察的喜好上入手,之前南农比较喜欢考通知类的,所以我先把通知类的应用文模板整理出来,并从其他高校的真题中选择与通知有关的进行练习。各类应用文例文和模板都可以看《52MTI应用文写作》这本书,非常全面清晰。应用文写作是很容易拿满分的,所以一定要重视!!
(6)练习大作文
考前一定要自己动手写几篇,可能你脑子里有想法,但是写道纸上就没那么顺畅了,而且这部分占60分,关系到这门科的成败,所以至少考前练5-8篇,多积累一些素材。我当时只练了2篇,考场上感觉写的非常不顺畅,一度怀疑自己跑题了。
(7)最后冲刺阶段背爱初心整理的中西方必背名词解释
复试备考
一、复试流程
1. 抽取试题 码(前面被抽过的不能再选);
2. 自我介绍;
3. 按试题开始作答;
(1)即兴演讲:;
(2)日译汉:两句(不难);
(3)汉译日:一句(不难)。
4. 自由问答。
(1)简单介绍一下你本科期间做的研究;
(2)研究生阶段你想研究什么。
二、复试准备
1. 一分钟自我介绍,一定不要太长,老师会听疲惫的;
2. 西方以及中国的翻译理论,用日语叙述,熟背。
3. 自由问题我准备了30个左右的问题(全日语), 熟背。
4. 一些特殊情况的套话,比如听不清等一些时候的敬语表达。
其他就没有准备了,结果证明,除了自我介绍和自由问答的两个问题押中了之外,其他都没有用上,但我觉得今年没有问翻译理论,之后可能还是会问,毕竟这是翻硕的基础问题,还是准备一下为好。
PS:复试中最难受的是等待的过程,南农不会提前通知到你了,外院是按照姓氏字母排序,到谁了就直接打钉钉视频,所以不确定他什么时候会打过来,正能坐在电脑前一遍一遍的练,一分钟一分钟的等。
最后,复试的秘诀就是自信!大方!笑容!相信我,真的不会太难!
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我备考的经验啦,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参考。最后想说,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看完这篇千万不要开始质疑自己的学习,它仅仅是给还在不知道考试形式以及担心考研很难的同学的一颗定心丸。考研这条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走,如你所见,我也只是一个平凡的考生,甚至经历的情况比你还要糟糕,但我也依然摸黑走过来了,所以你也一样没有问题。同时,也想告诉准备考研较晚的同学,时间只是一个表面因素,重要的是由内而外对学习的激情和对上岸的渴望,内生动力才会让自己走的更远。我一直觉得唯有踏踏实实、不对比、不沉沦于情绪、保持好心情,学习才会走上坡路。希望大家都能相信自己,锻造自己,不负自己!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