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朋友圈晒富图为关键词,可在电商平台搜索出许多卖朋友圈包装素材的商户。图/新京 。
朋友圈是许多人每日必刷的 交平台,同时也是分享个人动态、展示自我的端口。为了包装“人设”,买卖“豪华朋友圈”素材已经不太罕见,甚至形成了产业链。
如果说,买素材只是为了包装“人设”,满足个人的虚荣心理,那可能有失体面,但并不会造成现实的危害,也不违反法律。可目前看,那些“豪华朋友圈”素材的“消费者”,主要是微商和PUA者,他们中的有些人使用这些“素材”,不仅仅是爱慕虚荣的问题,至少还包含着误导与欺骗,个中有些人还可能利用这些虚假素材,去做些违法犯罪的勾当。
兜售“豪华朋友圈”素材的问题也在于此,这类黑灰产业链让很多人以微薄的价格就可以伪装成“朋友圈土豪”,同样一些不法分子也利用极其低廉成本得以诈骗获利成功。
现实中,靠朋友圈“完美人设”诈骗,在这方面并非没有先例。就在最近杭州一26岁女子就通过伪造个人流水和朋友圈图片、视频,请群众演员来帮忙拍摄所谓的房产交易流程等方式,开启了行骗之程,2年时间诈骗了1400多万元;在2019年底,广东河源警方抓获了一个假扮富婆的诈骗团伙,同样也是通过包装为“白富美”的女性身份,营造赚钱假象诱骗投资。
不论是用来诈骗还是PUA,无疑都会造成一些现实的危害。况且,有些时候“豪华朋友圈”素材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没有只是停留在朋友圈,而是一环连着一环,成链条式地扩散。从这个角度来说,兜售“豪华朋友圈”素材,纵然如专业人士所说,本身并不构成违法,但也无异于给那些“借‘奢华’朋友圈诈骗”的行为“递刀子”。
无论如何,虚假朋友圈“素材”带来的道德和法律风险都不可小觑。不论从打击违法犯罪,还是保护 络用户隐私的角度出发,都应加强打击力度,包括借“豪华朋友圈”行骗和贩卖盗来的素材,都该纳入治理射程,而不是任由兜售“豪华朋友圈”素材这类黑灰产业大行其道。
毕竟,假的就是假的,兜售“豪华朋友圈”素材,于 会公德、于法律规则都不无相悖之处,而类似的买卖也该消停了。
□树河(媒体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