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人周刊#?随着中国太空机械臂今年在太空的优秀表现,大家也为咱们太空机械臂所展现出来的各种“超能力”而骄傲无比。
不过,在骄傲的同时,我们一定不要?沾沾自喜?,我们?可能?不?清楚?———太空机械臂并不是中国人的创意和发明的?黑科技?,俄罗斯早在34年前就有了。而且说实话,我们在一些方面甚至还比不上人家34年前?的技术。必须承认,尽管?我们?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但?差距仍然?是客观存在的。
1
俄罗斯“暴风雪” 航天飞机的“鹤鸟”太空机械臂,1988年研制成功并在太空使用,34年前的他们,从技术性能上看:比我们现在的的更长,力气更大。
“鹤鸟”太空机械臂由苏联国家科学中心中央机器人研究所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机械臂长15米(中国核心舱机械臂展开长度为10米);能搬运30吨的物资(中国核心舱机械臂能搬运25吨物资)。
“鹤鸟”太空机械臂能在3个平面内作业,有7个旋转自由度(34年后的中国同样是7自由度)。机械臂的末端装有机械爪,可以抓取有效移动。操作员通过2台独立的电视摄像机观察整个操作过程,电视摄像机可在2个平面内转动。配备的照明灯可照亮机械爪和航天器或轨道空间站表面的工作位置。
2
“鹤鸟”机械臂除了7个工作自由度外,还比我们多1个运输自由度,以便在航天飞机有效载荷舱舱门关闭时折叠收进舱内。机械臂关节(“肩”和“肘”)为铰接杆,由质轻坚固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这种材料能较好地适应昼夜温差巨大的太空环境。
“鹤鸟”机械臂还具备多种控制模式。在手动控制模式下,操作员使用机械臂控制台上的2个手柄操纵机械臂,其中一个手柄移动机械臂,另一个控制机械爪。操作员通过上述外设电视系统监控全过程。
在自动操作模式下,机械臂由机载计算机系统软件自动控制。此时,机载计算机系统将机械臂与机外设备相连,同时计算出携带有效载荷的机械爪移动的最佳路线和所需速度,持续监控所有系统的工作,并在必要时进入目标指示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机械臂可以独立将携带有效载荷的机械爪移至指定位置。
“暴风雪“ 航天飞机的机械臂不仅可由航天飞机驾驶员控制,还可由地面控制。通过地面进行控制时,通测信息从太空传到地面飞行控制中心,经过极速分析和处理后的指令迅速发送到轨道。再上传给计算机系统存储器,然后传输给机械臂。这样,即使太空中的航天飞机上没人,操作员身处地面飞行控制中心,也可以通过无人驾驶的航天飞机来执行太空作业。
3
苏联人通过地面全尺寸仿真和计算机模拟,确定了机械臂具有以下运动特点:
正在进行地面模拟试验的鹤鸟机械臂
(1)空爪运动引起振幅仅为7一10cm,频率为0.5~1Hz的振动,非常稳定;
(2)由于弹性性能好的原因(弹性主要集中在关节和爪的有效载荷固定处),机械爪抓取有效载荷时引起的振幅仅为50cm;
“鹤鸟”机械臂精密的弹性关节结构
(3)最快抓取时间仅为4分钟,而美国当时的同类产品需要一个小时。
上为美国航天飞机,下为苏联航天飞机
这款设计如此优秀的太空机械臂在1988年进行了一次试验,那次它在飞入太空的暴风雪 上表现稳定而良好。美国人也承认其各项参数比当时的美国航天飞机机械臂先进。
在太空中的暴风雪 ,此时鹤鸟机械臂处于折叠状态
可惜,不到三年之后,1991年,苏联轰然解体了。没人关注的暴风雪 航天飞机被遗忘在哈萨克斯坦的仓库里。
2002年12月,因为一场罕见的暴风雪压塌了仓库,105吨的暴风雪 毁于暴风雪之中———它身上先进的“鹤鸟”机械臂,自然一同成了曾经“苏联奇迹”的殉葬品。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