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伟东给公司命名为“和讯华谷”,蕴含着四个他最为欣赏的公司:和记黄埔、腾讯、华为、谷歌;他希望各取一字能博采众家之长。
址|www.xtecher.com
21世纪是一个数据的时代。风起云涌的背后,谁掌握了海量优质的数据,谁就拥有了一面窥探市场的镜子:俯瞰千山,更早知道风将会往哪边吹,草会往哪边倒。
在大数据的行业,山头林立,旌旗猎猎,一个喜欢身穿白衬衣、牛仔裤的年轻人,指挥着一个中国80%的活跃智能手机庞大的用户群、覆盖超过50亿用户数量、月活用户数达6亿、日推送信息量超过10亿条、C轮融资数千万美元、估值达30亿的大数据公司。
这家公司叫和讯华谷,核心产品叫“极光推送”,这位年轻的掌陀者名叫罗伟东。
预热:连续创业者
从研究生时期开始,他就一直在创业。
2003年,罗伟东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获得了香港理工大学的全额奖学金。然而迎接这位年轻人的,不是想象中香港的繁华与喧嚣,却是全城的死寂,SARS的阴霾笼罩全港,连热闹喧嚣的兰桂坊都水静蛾飞,更别提位于红磡的香港理工大学。
电视上滚动播放的是“用1:99消毒水清洁家具”,“饭前饭后要洗手。”连烟火气十足的饭堂,同学们都隔着玻璃吃饭,摘开口罩就吃,各吃各的,全程无话。
同年的愚人节,他的偶像张国荣跳楼自杀,他更觉灰暗。
然而福祸相依,万籁俱寂时,人与人面对面交流少了,他便自建了一个技术 区 站,开始第一次创业。
当时,国内只有两个做得比较大的技术 区 站,一个是罗伟东做的Matrix 区,另一个就是如今新官上任的丁香园CTO范凯做的Javeeye。
罗伟东初出茅庐, 站第一年就收获80万会员,赚取的广告费不菲。后来同类型 站如雨后春笋,他兴趣寡淡,索性关闭,“这只能是一个兴趣,不能成为一门生意。”而Matrix为他带来的最大财富是结识了今天并肩作战的数位创业小伙伴。
待维多利亚港的风吹散了SARS的霾,罗伟东也迎来了第二次创业,这一次做Service Provider(服务提供商,简称“SP”),通过提供短消息、彩信等手机增值服务盈利。
那正是SP野蛮生长的疯狂时代,也是最暴利的黄金时代。国内巨头腾讯、新浪都前赴后继投入这片荒蛮之地疯狂捞金,第二次创业给罗伟东带来了丰厚的金钱回馈。
2006年,他硕士毕业年之时迎来一位 友,与之相识于罗之前创立的技术 区,是位斯坦福MBA。
两个聪明的年轻头脑碰撞会晤,一拍即合,共同成立了一间名为SERVO的公司。那时,安卓手机刚刚兴起,缺乏一个直接可以搜索到本地文件的本地搜索引擎,SERVO着力于此,很快客户便接踵而至:华为、中国移动、HTC等。
直到后来,Google开发了同样功能的软件且免费开放。为避免与巨头正面相撞,二人最终决定将SERVO出售给日本公司Synclore。
三次创业,实现人脉和财富的积累。但对年轻的罗伟东来讲,这只是正式起跑前的预热。
进军:大数据的扩张版图
这一次,他选择的是毗邻香港的深圳。
说来也巧,罗伟东总能踩准时代的大风口,前三次创业无一不是如此,这一次又是。可踩准大风口并不见得是好事:洪水猛兽都卧等在此。
这一次,他原本在做“中国版WhatsApp”,名叫KKtalk。但三个月后微信问世,罗伟东瞬间明白竞争格局的巨变。尽管当时KKtalk用户量已经有400万。
可那时,腾讯一个月的市场预算已超过罗伟东账上所有的现金,且腾讯自有庞大的用户群又让人望成莫及。罗伟东陷入了痛苦:上一间公司已败阵于谷歌,这次又直面腾讯。市场之大,一定还有巨头看不到的需求。
痛定思痛,他开始琢磨,回顾产品的研发的过程,发现“推送消息”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为中国的用户 络环境非常复杂,消息传来传去很容易丢失。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用户进入电梯信 源被切断、切换 络等情况,会导致消息传送不到用户手中。这对大公司来讲,并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每一个开发者而言却事关生死。
由此,罗伟东产生一个想法:何不把它抽象出来,做一个“推送服务”?
当时,美国有一家同类公司名字叫Urban Airship,有很多用户,也很受资本市场欢迎,这给了他极大的鼓励。
他迅速挽起袖子:开干。
和讯华谷由此成立,成为国内第一家推送公司,并推出核心产品“极光推送”。
显然,这一次他的方向又踩对了。一年以后,腾讯成立信鸽推送、百度成立百度云推送,它们再次证明了罗伟东方向看的很准,好在,“极光”由于提前进入市场,占据了天然优势:
目前,极光覆盖总用户数已超过50亿,为40余万款移动应用提供稳定、精准的毫秒级消息推送解决方案,月活用户达6亿,日推送信息量超过10亿条。目前中国有接近7亿的手机 民,极光覆盖全国80%智能移动终端用户。
数据看起来惊艳,可坐拥海量数据群,该怎么商业化?这个问题让罗伟东思索了很久。因为极光在抵达这个惊艳数据的头几年之路,一直探索盈利模式。
路很难走,钱眼看就没了。他甚至一度非常焦虑。融A轮之前,他时常失眠,整夜辗转反侧,总是盯着天花板看。
彼时,公司濒临生死边缘: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基本运营成本都拿不出来。他连续见了将近四十个投资人,还是一无所获。
“没办法,我只能拿自己的钱出来。”
后来,IDG对极光进行了400万美金的A轮投资,审计账目的时候,才发现公司还欠着罗伟东很多钱,投资人觉得很感动,这是个真的在all in的团队。
A轮以后,公司呈现崭新的面貌,极光开始积极探索盈利模式。
目前,极光发展出三大业务板块:推送服务、广告服务、数据服务。
推送服务,分免费服务和付费服务。免费服务提供基础的推送服务,满足大部分开发者的需求;付费服务为需求更高的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专享高速推送通道以及全程高级技术支持等额外服务。
广告业务,基于海量数据建立了丰富标签模型,可以绘制出比行业同类企业数据类型更丰富、更精细颗粒的用户画像,进而帮助广告主更加精准地匹配人群,通过look-alike技术扩大目标人群数量。目前,此项服务合作过的企业包括平安、戴尔、易居等知名企业。
数据服务,不仅有六亿活跃的手机用户量,更核心的是从数据的密度、纬度、连读性方面使数据与数据之间产生关联,给数据增值。例如,可以为对冲基金客户刻画一款APP的用户数量、手机型 、年龄分层、用户特征、城市分布,从而更好地做出投资判断;也可以为地产客户分析一个mall的客流趋势、来访频次、停留时长、消费能力,从而改善商业地产的运营和获客效率。
目前,极光的发展进行得非常有序,C轮融资金额达数千万美金,正在筹划D轮融资。此外,极光也对硅谷知名人工智能创业公司Skymind进行了投资,下一步会将深度学习技术应用到极光的数据业务中。
和讯华谷:集四家之所长
成立于2011年的极光,如今已进入第五个年头。当初二十人的团队已壮大发展成二百六十多人的团队。作为管理者,罗伟东却不喜欢别人叫他“罗总”。他有着自己的一套管理法则:把边界定好,赋予资源、权责和信任,确保每个人做的事在机制合理的范围内,并且认同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
他认为自己管理的并不是员工,而是“管理机制”。出现问题时,要审视的是机制,一套良好的机制能使管理行之有效,放之四海皆准。
2016年10月6日一则消息,引起罗伟东深深感慨。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的去世。同为创业者,张锐的焦虑、不安,他感同身受。
他很清楚创业是一场持久的马拉松,需要持久的体力。他一直刻意控制自己的工作时长。工作之外,他极少参加应酬,甚至很多次到了餐厅门外,他跟朋友说“我想回去睡觉”,然后就真的回去睡觉了。
因为他的经商哲学里没有囊括应酬。
这一点让他显得特立独行,罗伟东亦喜欢特立独行的人和事,他喜欢张国荣身上散发的我行我素和内里坚定的执拗。十年来的张国荣悼念会,每一次,罗伟东都会捧上白菊。
他给公司命名为“和讯华谷”,蕴含着四个他最为欣赏的公司:和记黄埔、腾讯、华为、谷歌。和记黄埔集团创始人李嘉诚先生的商业智慧和谦卑的人生态度,谷歌的“Don’t be evil”原则,华为的狼性,腾讯的用户体验,都是极光所追求的境界。他各取一字,希望集四家之所长。
罗伟东生于广东,却在江西的农场长大,童年住在农庄,种西瓜、葡萄、蔬菜,身旁是鱼塘,爬树、抓虫、与大自然为伍。这个灵活的少年自小处处流露着机灵。一次小伙伴掉进鱼塘,大家都不会游泳,急得不得了,他急中生智,从远处找来长长的竹杆伸给溺水的同学,成功救了对方。
从小到大,罗伟东都极有主见,母亲并不希望他去香港读研究生,他还是去了,父母希望他找份安稳工作,他却过关斩将,走在惊涛骇浪的创业路上。
一个心里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即使置身滚滚红尘,也不会迷失方向。
如今,他心里的方向再清晰不过了。更好的是,他的失眠也悄悄离开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