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哦,成电学子居家学习的书桌,原来是酱紫的!

成电学子在家上 课、做科研已一个多月

三尺书桌,生活一隅

今天我们来晒晒他们的书桌

看看他们居家生活、学习的点滴

(o(∩_∩)o 希望拍照后继续保持书桌的干净整洁!)

(1)

从初中开始就有戒不掉的“墙贴”习惯。需要重点记住的知识点,背不下来的诗句,今天的必做事件……都被我贴在小小的墙面上。在家上 课期间,余光看到这满满当当的墙贴,心里总是非常满足,同时也复习了自己的知识点。原本从图书馆借来用以寒假预习知识的书本,现在变成了 课的课本。在家学习, 络课堂,这种新颖的上课方式,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感觉效果还挺好的。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张爱珍

(2)

电脑用来上 课、查资料,桌面分成工作区、紧急处理区、娱乐区、日常区,能够更高效地学习工作。在 上购买了部分本学期的教材,同时每门课结束一章后会打印老师的课件。把笔记记在课件对应位置,方便复习也阻止了用电脑看课件时忍不住打开B站的手。由于上 课需要长时间看着电子设备,因此用保温杯泡了枸杞红枣,希望可以减轻辐射。想念学校、想念老师和同学,希望在不久后能够和大家重聚在校园!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谢欣桐

(3)

作为毕业生,虽然已经没有了 课,却还有一项重大的任务——毕业设计。在家做科研、写论文,效率还是不如在学校高。疫情期间,除了“家里蹲”,我还参加了“逆行者——云计划”线上防疫支教活动,与康定甲根坝乡的孩子们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我给他们讲解防疫知识,还为他们解答平时的课业难题,有时还陪他们聊聊天。谢谢你,我的小书桌,让我在疫情期间也能过得很充实。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曾奕嘉

(4)

一直以来都在外地上学,因为这次疫情,让我有了足够的时间在家里与自己独处。用收集的卡片和从青岛带回来的贝壳装点了书桌,坐在桌前感觉心情也美美哒!安静地学习和看文献,有时候累了,就欣赏下“爱豆”,以及摘抄喜欢的句子。我想,人总是要有一方自己的小天地,可以避开生活繁琐,做自己觉得快乐且有意义的事情。

@材料与能源学院 夏娇娇

(5)

眼前的这张书桌是我读大学后的新天地。虽没有太多从前学习的记忆,但书架上满满的都是曾经努力的痕迹。电脑是学习文献的必备,作为音乐控的我当然离不开各式各样的耳机,这也成为了 上学习的必需品。书桌也是我冥想的天地,放松的时候,或是一杯茶水,或是一份最爱的水果,伴随着音乐闭上眼睛,虽然身体还在书桌前,但我的思绪,早已神游八方。

@材料与能源学院 赵玉琳

(6)

我的书桌很简单,但却陪伴了我一年又一年,我记得高三时,刷题到深夜,是它默默地陪伴着我,给予我前进的动力。书桌上面有正在复习的 课,还有我最喜欢的书籍。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赵晋

(7)

电脑上是老师推荐的慕课,感觉课前预习一下知识才更容易进脑袋啊。可折叠式电脑支架令人回忆起机构创意设计实践课上隔壁小组搭建的作品,学机械的你值得拥有!“诚”可靠的硬盘及时解决了我电脑内存拥挤的问题。疫情当前不能返校,在 上买了部分教材,图书馆借的一本书超期都快俩月了……虽然不能在教室与老师面对面,笔记还是要认真记好。很怀念在学校学习的日子,不久前入手了一台EOS R,希望春暖花开返校后与小伙伴们采风拍出喜爱的作品~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武对娣

(8)

泡好的果茶,红蓝笔记;越来越厚的资料,永远没电的电脑。这大概就是我每日花费时间最多的地方。从小住校,因为疫情,强占父亲书房的领地,布置起了自己的书桌。虽然简单,但坐在这而有一种踏实奋斗的感觉。电子设备换了一代又一代,但我还是偏爱最原始的办法,打印下电子教材,手写课堂笔记。努力做一个只记得快乐和知识的人。

@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刘芷含

(9)

书桌太乱没有收拾,临时用电脑桌学习,但电脑桌太低只能用一些厚书来垫高。虽是临时改造的书桌,但也满足了平时听课的需求,上课和平时看的书可以放在旁边,桌上放上一张草稿就可以开始头脑风暴,激发起学习的动力。

@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范潇东

(10)

时隔多年,再次回到了姥姥家的炕头。我已经看不到炕席边角上时常可见的松散的泥土,席子下面细细的裂缝,脚下高低起伏的地面,却仿佛仍然能感觉到那种特有的泥土的气味,曾经占满我生活每个角落的气息。不变的是在我身旁来来回回走动的身影,是我抬手就拿得到的山楂卷,是我每次都会拨弄两下的小葫芦。这些我无比熟悉的零零碎碎,轻轻柔柔的织成了一张将我包裹住的 ,阻挡了倦怠和松懈,留下了刻苦与坚强。

@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 麻一琪

(1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最幸运的事莫过于把所有装备都带回了家,三块屏幕,一块看 课,一块跟着做练习,还有一块翻阅论文,搭建了自己的小型 课study studio~

@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 祁羊羽

(12)

虽然所有设备都还在学校,但是课程设计还是按照规划好的时间继续推进,所以重新规划了一下房间,一边打代码,一边调试硬件,每天的充实与忙碌,让这个小房间也重新拥有了活力。

@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 刘珮泽

(13)

书桌坐北朝南,阳光总早早地洒进来,窗台上的几盆绿植从容生长。这一尺书桌伴我度过了漫漫岁月,从十二年寒窗苦读堆叠的教辅书,到大学升级的各类电子工具,时光荏苒,不变的是在书桌前坐下汲取知识的宁静的心。在疫情期间闭门不出,于桌上规律而积极学习的日子既难得又倍感珍惜,每天我都满怀信心朝着目标不懈奋进。远离窗外喧嚣,在书本中徜徉,于这温馨一隅度过充实而饱满的每一天,奔向我所期望的美好未来。

@航空航天学院 袁诗意

(14)

@物理学院 孙龙

(15)

我的书桌原来是爸爸妈妈的写字台,高三那年被淘汰之后来到了我的房间。它本该是我挑灯夜战的战场,但因当时学校晚自习延长,一整年都没派上用场。因为疫情,我们不得已在家里上 课,这便是我平凡无奇的小书桌的高光时刻!做笔记,画骨骼,敲键盘,写论文……陪着我赶作业的ddl。

@医学院 朱虹霖

(16)

看着眼前的”老书桌”,想起它曾经陪伴自己奋战的每个日夜,这次疫情期间在家上课,它再次成为我的主场地。虽然没有纸质课本,但有电脑和打印出来的教材资料。看到桌上的听诊器了吗?虽然和老师隔着屏幕,还是可以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学习。希望疫情早点结束,尽快回到美丽的清水河畔。

@医学院 聂新月

(17)

一台电脑,放假前从图书馆借来的书,淘宝买的二手课本,用来看PPT、做笔记的iPad加上泡着西洋参的保温杯就构成了临时的简约书桌。为了保证 速,路由器就放在书桌下面,每天在这里上 课、看书,度过近十个小时的时光。一张小小的书桌,一个安静的环境,给我的理想插上翅膀,飞向远方……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孟秋谷

(18)

去年刚刚搬入新家,书房一开始没怎么布置,没想到却成为我新学期的“根据地”。书桌一切从简,iPad和电脑搭配着用来看慕课、上 课、写论文、查资料,打印机用来打印课后习题、扫描作业,超级方便。自己在 上买了电子电路的参考书(学不会就买书系列),还买了一些课外书,希望趁着这段时间好好充实自己。宅在家的日子让我静下心来,更加投入地学习,希望自己继续加油,每天都有收获!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丁凌娜

(19)

小小的书桌见证了我从小到大的学习时光,每当坐在它的面前就会有一种认真学习的动力。因为特别喜欢花,每周一定会去买几枝鲜花放在桌上。学习累了,就喝口水,吃点水果,看看花,再眺望一下窗外来放松。生活需要仪式感,所以每天上 课之前要先把学习用品放整齐,再开始上课。

@公共管理学院 梁珂馨

(20)

电脑上播放的是大物视频,上课有疑惑的地方下课后要立即复习!宅家学习也应和在学校一样努力啊!旁边摆放的最近看的书,疫情宅家给了我更多的时间看自己喜欢的书。顾城的诗、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林清玄的散文集,你值得拥有。当然更怀念在学校的每一天,待到春暖花开时希望能与成电相遇!

@格拉斯哥学院 尹晴

(21)

我的大书桌陪伴着我走过了初中时光,后来离家上学,它就成为了爸爸写毛笔字的案台,只有我放假回家时才会重新收回使用权。多年过去,书桌表面的透明桌布下压满了我从小到大的毕业照和证件照,承载了满满的回忆。这次疫情期间宅家办公学习,它再次成为了我的主场地,借用AI赋诗云:窗外青山小,墙头绿树浓。书声喧午夜,不觉到晨宗。

@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马莉

(22)

家里书房=我的卧室。在一面墙大的书架下面就是我的书桌,而我的床就在半米远处……可以完美地实现劳逸结合(字面义)。虽然很多课程会使用OneNote记笔记,但对涉及公式推导的理工类课程我还是偏向于使用活页本。这一个月中不时有阳光很好的日子,室内的光影尤其值得拍摄,因此单反就放在手边,随想随拍。还是很怀念在学校的日子,真心希望能够早点早点早点开学。

@英才实验学院 钱映竹

看了这么多书桌,不知道哪一款和你的相似呢?或者,对他们的书桌有什么建议?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感受!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3月1日
下一篇 2020年3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