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哈顿”“维也纳”等洋地名清理,但清理得依法

针对各地清理不规范地名的行动,民政部做出回应:

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是进一步规范地名管理、传承和弘扬优秀地名文化的重要举措。各地要准确把握政策,严格按照有关法规和原则标准组织实施,防止随意扩大清理整治范围。要重点清理整治 会影响恶劣、各方反映强烈的城镇新建居民区、大型建筑物中的‘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要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充分进行专家论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审慎提出清理整治清单,严格按程序推进实施。要加强宣传,为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为了响应民政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等6部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通知》,多地正逐步开展对于“大、洋、怪、重”地名的治理,并于近期对一些不规范地名进行了公示。这在引发一些人叫好的同时,也招致了舆论的反弹,那些被圈出的地方到底该不该改、怎么改,很值得治理者思考。

一条马路,一个小区,虽然在城市单元中属于极小的要素,但若是名字不规范,着实有碍观瞻,甚至带来不少麻烦。放眼望去,不少城市的地名都存在突出问题:比如重复,有的地方仅“人民路”就有四五条,导航软件上密密麻麻的红点想必曾让不少司机路人感到困惑。比如“洋怪”,一些地名因与城市气质不搭调而屡遭市民诟病。

特别是在一些历史古都,满目的拉菲、塞纳、国会山、纽约城确实看着别扭。再如“贪大”,商务区的大厦动辄就是“环球”“万国”“国际”,似乎名字大气就能让自身更加高端。虽说地名仅仅是识别符 ,但在我们的语境里,这也是一种文化景观,那些透着崇洋媚外、封建色彩等歪风邪气的名字,确实该改改。

此次整治固然是民心所向,但相关部门也必须注意到,这不单纯是个改名的问题,推进起来必须慎之又慎。许多不规范地名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已经深度融入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如果突然更名,势必牵一发而动全身,老百姓的房产证、身份证等一系列地址信息都要跟着改,很容易从“便民”变成“扰民”。

更要注意到,一些名称已经通过了工商注册成了商标,随意改动不仅有侵权之嫌,更可能影响企业的品牌价值。目前,这些问题已经在多地暴露了出来,好在相关部门都敞开大门征求意见。我们相信,遇事多商量,有话好好说,就能凝聚起最广泛的共识。

城市精细化治理绝非易事,相关部门在推进治理的过程中,既需大智大勇,又需至纤至悉。拿捏好力度与温度,才能避免把好事办成烦恼。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5月8日
下一篇 2019年5月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