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公布了“基础教育精品课”名单,全国各地共推荐精品课14799节,覆盖9158所中小学校。我市3节精品课程名列其中,分别为龙沙小学戚明薇,道德与法治学科—“让我们的家更美好”;讷河市城南中心学校王玲,道德与法治学科—“家的味道”;市实验中学魏悦心,数学学科—“数学建模 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
戚明薇:
引导学生爱家爱国
《让我们的家更美好》是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中的第二课,由“担当家庭责任”和“同商议 共承担”两个话题组成。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自理自立,主动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让学生知道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了解,学习化解成员之间的矛盾。
戚明薇老师说: “教学时通过创设情境、视频案例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询问、关心和帮助家人。同时,因地制宜地选取学生生活中真实可信的生动案例,呈现学生在真实生活中遇到的困惑。结合时政热点,联系学生身边的例子,我给孩子们分享了我们的家乡抗疫英雄纪钟的故事,通过他和儿子的两封家书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另外,将时事教育引入课堂,向学生讲解‘孟晚舟女士平安回国’的事例,引导学生明白‘家’不只局限于我们的‘小家’,还有我们的祖国这个‘大家’。我们要一起努力承担家庭责任,肩负 会责任,共建和谐的家,守护我们的国。”
赛事汇聚全国名师,可谓是龙争虎斗,戚老师说,虽说表面上看来是个体行为,但单打独斗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学校、一个区域集体教研活动的努力,台前的展示是台后的集体智慧,凸显的是我们市教研的最新成果和教师所掌握的最新理念。通过这次的磨砺,让我更加关注设计的每一个细节,细到每一次引导和评价语言,让我的心灵得到充实,视野得到开阔,观念得到更新。
魏悦心:
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数学建模 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选自人教A版2017课标版教材必修第一册。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建模的全过程,了解数学建模的概念,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在探究数学建模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函数模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课题研究的过程,感受课题研究的意义,提升数学建模核心素养。
魏悦心老师说: “本节课选自2021年使用新教材中的一节探究课,这正呼应了新教材、新高考改革中凸显‘数学建模’数学素养培养的要求,所以我大胆选择了这样一节课。教学内容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延伸至大学数学建模思想。教学手段的多元化,从视频的直观理解到习题探究,再到数学软件的应用。不仅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更在学习中体会善于发现,热爱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
本节课的授课方式也是我日常课堂教学不断尝试的展示。在过去几轮的教学中,我一直在大胆的尝试探究课,不断将数学建模思想运用到日常授课中,这类创新性的探究方法我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特理解。”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魏悦心在准备初期还很迷茫具体该怎么上好这节课,在团队的帮助下不断的试课磨课后,精品课才逐渐成熟。魏老师说:“准备这节课的过程就是教学能力提升的过程,收获很大,今后能更好的驾驭数学教学。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在以后教学中要精益求精,不断专研教学和教师技能。”
王玲:
学会共情产生共鸣
《家的意味》为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内容,通过本节课想要让学生们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明确家的丰富内涵;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亲敬长;培养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亲敬长的情感。从导入部分的甲骨文猜字游戏开始就迅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每个教学环节都尽量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以他们的年龄和心境,用最直白和浅显易懂的方式让他们接受新知。
备课和磨课的过程是漫长艰辛的,把很多教学素材恰当的融合,并契合时代主题和学生发展特点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反复试炼和字斟句酌的过程中,王玲接受了多方的建议让这节课更加出彩,王玲说: “能够获得部级精品课的荣誉,绝不是我的一人之功,它凝聚了很多人的辛勤汗水,我也会继续坚守这份教育初心,把精彩留给学生,把掌声送给学生,把期望带给学生。”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