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的新年钟声——日本人何以青睐《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诗张继的《枫桥夜泊》,以其空灵旷远的意境传达出诗人清寂孤单的羁旅愁怀,不但在我国流传极广,在日本也称得上是家喻户晓。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使苏州的寒山寺成为名寺古刹,被无数佛教弟子奉为圣地。据日本学者考证,早在日本南北朝时期,《枫桥夜泊》就风靡于当时的知识分子阶层。元朝时《枫桥夜泊》被收录到《三体诗》中,被来中国游历的日本五山文学僧人中岩圆月等携带归日,对五山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由此在日本广泛传播。日本江户时代,唐风盛行,《枫桥夜泊》愈发受到日本国人喜爱。到了晚清时期,此诗连日本儿童都已耳熟能详。而到了当代,《枫桥夜泊》则被收录到日本中学教材中作为日本学生的必读作品之一,可见此诗在日本的影响力。由于《枫桥夜泊》在日本的影响,日本游客对寒山寺心生向往,许多人特地前来苏州瞻仰心中的圣地。

  我曾多次陪同外宾游览苏州郊外的寒山寺,而1990年冬新年元旦来临前夕,陪同日本客人到寒山寺游览的情景,尤为印象深刻。

  那几位日本软件专家,到达上海后说:希望利用周末工作之余,去苏州寒山寺参观,因为他们曾在中学时代的教材里,学习过中国唐诗《枫桥夜泊》,至今还能用日语背诵此诗。真没想到,这些“理工男”对中国古诗如此珍爱!于是,领导命我为翻译,陪同这几位客人去了苏州。那时没有高铁,我们乘坐上海至南京的普快列车前往苏州。在软座车箱里,这几位年约40多岁的日本专家,按耐不住兴奋的心情,一遍又一遍地用日语朗诵起《枫桥夜泊》。

  经典就是经典,《枫桥夜泊》不仅在中国脍炙人口,在日本也几乎家喻户晓。然而,唐人七绝,佳作林立,为何独此流传日本几乎妇孺皆习之诵之?在成千上万的中国诗歌中,为何只有《枫桥夜泊》在东瀛流传之广?就此问题,请教几位日本客人,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枫桥夜泊》的意境符合日本人的审美情感。接着又七嘴八舌地解释:在中学时代的语文课上,他们的老师无不深情地讲道:“情与景的融合与相互衬托,是《枫桥夜泊》这首诗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

  那天,我们一行前往苏州寒山寺,正值新年来临。寒山寺因《枫桥夜泊》,在日本大有名气。此前,我对日本人为何喜爱《枫桥夜泊》,寒山寺为何在日本颇具人气,缺乏深刻理解。但那以后我开始留心学习这方面的资料。多年后我看到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一份研究资料,这份资料介绍了以下情况。

  清代苏州著名诗学家叶燮曾感叹:“唐人张继‘月落乌啼’一诗,人人童而习之。寺有兴废,诗无兴废,故因诗以知寒山。”现实中的寒山寺或许会因朝代更替而经历起伏,但《枫桥夜泊》这首诗却能跨越空间流传于后人稚童口中,拥有长久的生命力,正所谓“诗无兴废”。提及《枫桥夜泊》,人们就会想起诗中的寒山寺美景与高僧寒山,拾得传说者自会神往这一古寺名刹。日本人甚至在东京郊外的青梅山上,仿照苏州寒山寺筹建了一座寺庙,亦名“寒山寺”,并在附近的溪流上架起了“枫桥”,还原人们心中对寒山寺的美好遐想。《枫桥夜泊》这首诗因其独特的魅力,不仅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千古绝唱,更让姑苏城外的寒山寺誉满中日古刹。

  日本人信奉佛教,那天到达寒山寺后,见到黄墙黑瓦的寺院大墙,一行人便立刻肃然起敬。接待我们的是当时掌管寺院的楚光长老,这位七十岁老人曾东渡日本,与东瀛佛教界人士进行过交流。楚光长老拿出他在日本时拍的照片,博得日本客人赞叹不已。接着,长老的徒弟们铺纸研墨,长老挥毫题字,为日本客人写了书法条幅。最后,楚光长老写了条幅赠我,四个大字:“寒山钟声”,落款是“庚午冬月苏州寒山寺七十老人楚光”。那时,我家唯一的书法真迹,就是这个挂在客厅墙上的寒山寺长老赠送的书法条幅。

  岁至年末,时近元旦,楚光长老请我们一行前去撞钟。若到了元旦前夜,蜂拥而至的朝拜者将纷踏山门,迎接新年的“夜半钟声”将通宵达旦响彻姑苏城外。我们来到寒山寺的钟楼,赶在人潮到来之前,推动撞钟的木桩,提前敲响了迎接新年的钟声。“咚——咚——”,浑厚的古刹钟声响遍了寺院内外,演绎着楚光长老所书“寒山钟声”的意境。

  在《枫桥夜泊》中,寒山寺的钟声传递出空寂悠远、苍茫清冷的愁绪。诗中的钟声并非一种可感的听觉体验,而是诗句营造出的寂寥感伤的审美意境。未见寺院而先闻钟声,钟声打破夜的寂静,寒山寺显得神秘幽远。而现实中,寒山寺的新年钟声,除了传递出古诗意境,也带来元旦即将来临的快乐,它勾起远道而来的日本客人思乡团圆之情,提醒他们新年将至,海外游子该归乡了。

  走出寒山寺,日本客人要找“枫桥”,当地导游告知:唐代枫桥现已不在。张继作诗之时,这一带还很空旷,离寒山寺不远的地方有座“枫桥”,晚间的江风传来涛声,寺庙的钟声远近可闻,停泊“枫桥”边的客船在幽静深远的夜晚,陪伴着“月落乌啼”。而如今,这个景致看不到了。日本客人无不遗憾,他们不甘就此而归,于是赶往太湖,去听“江枫渔火”的涛声。一首唐诗《枫桥夜泊》,穿越了时代江风,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衍生出一首流行歌曲《涛声依旧》。真可谓:诗歌,诗歌,有诗便有歌。

  时隔十年,2000年5月,我再次来到寒山寺,想见见楚光长老,但寺院里的和尚告知:他老人家已退休离开了寒山寺。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哦,涛声依旧,故人难见。(容子)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10月15日
下一篇 2020年10月15日

相关推荐

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