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读书的流浪汉大师并非复旦毕业,舆论如何看待?

3月20日,上海#徐汇审计局回应 红流浪汉#后,关于沈巍的舆情热度随即到达了沸点。而这一次 民围观的话题已经从所谓的大师变成了体制内的争议。缘起于抖音,发酵在全 ,流浪汉沈巍的故事其实是互联 时代繁荣与喧嚣之下被消费、被造势的必然结果。

01谣言先行,靠包装走红?

最先拍到沈巍的抖音账 或许从来没有料到破破烂烂的拾荒者会塑造出”十条抖音九条沈”的奇观,能够吸引四面八方的 友赶来,并以最快的速度火遍全 。

有直播流量主蹲点拍摄专门开通账 ”记录沈先生”,有商家为买沈巍的视频花费1000元,更有 友自称”沈夫人””师娘”守护在其身边……这背后的动机显而易见——最大限度的榨取流浪汉的价值。

而后, 友们猎奇的是这位”国学大师”的身世。经”人肉”,果然出现了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沈先生摇身一变复旦大学1991届的毕业生(实为普通大学),因为妻女车祸过世(并未结婚),哀莫大于心死,因此有家不回,辞去公务员(系休病假中),流落街头,以看书作为唯一的心灵寄托。他的视频也因此被打上了”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标签。

爆红归爆红,对于沈巍的评价却分成了两派。有 友说”不过是包装的 红的罢了”,还有 友欣赏他的才华和孜孜不倦的读书精神。

02媒体曝光,他为何捡垃圾?

舆情监测系统鹰眼速读 显示, 红流浪汉事件首度到达舆情峰值仅用了2个小时,这与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密不可分。

今日头条上的文章传播次数到达153次,成为此次舆情热潮的第一推手。在微博客类 交平台上,@新京 @新浪新闻 等蓝V纷纷介入 道,”审计局一直按时足额发放工资”这一信息被突出显示, 友互动加剧舆情升温。

03真相到来,舆论出现转向

目前,关于 红流浪汉的讨论仍在继续。与疯狂追逐流量博眼球的部分 民相比,沈巍还算清醒。他一直强调自己是个半吊子,不是我水平有多高,而是你们读书实在少。”如果有一天没人来看我了,你们中还有人来看我,那才是真正的爱好文学”。但在拾荒者身上,一旦充满传奇色彩的标签退去,舆论早已不在关注所追捧的”读书精神”,反而是体制内待遇的争论。

@DamienNoRice: 友们生病了希望单位国家各种照顾,又看不得别人病了被单位国家照顾。

@曾氏_:从评论可以看出大家对体制内是多么憎恶与猜忌!哎…大家别激动,现在进体制简单,用点心考,相信以你们评论的状况来看,也是凑数的…

@那片海lwl:公务员休假还足额发工资,真铁饭碗啊!

通过鹰击早发现系统分析可见,整体而言舆论倾向以负面为主;从发展趋势看, 民正面情感随舆情热度到达顶点。真相到来,大部分 民还是站在了 红流浪汉的立场上,实现了舆论转向。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 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

更多舆情热点请关注:

新浪微博:@蚁坊软件 @蚁工厂 @鹰眼舆情观察室 @鹰眼口碑研究室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2月10日
下一篇 2019年2月1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