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长三角物流因为疫情正遭遇严重挑战。
与之同时,一个纺织工序所需要的打样面料,4月1日就从张家港发出,但10天下来还没送到在南通的腾女士手上。南通与苏州之间,只隔了长江,且已建成多个过江通道。
从中谷物流用大数据对企业自身全国层面的业务画像看,当前中国南北大动脉的运输体系比较畅通,压力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如果严格按照防疫政策,可以进出完成供需两方的需求,但耗费的时间太长,成本太大,且全部聚焦到人身上。”
4月11日,国务院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区“不得随意限制货运车辆和司乘人员通行,不得以车籍地、户籍地作为限制通行条件,不得简单以货车司乘人员、船员通信行程卡绿色带* 为由限制车辆船舶的通行、停靠。”
为何卡在“最后一公里”
多个物流公司高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海运没有受到影响,水运、铁路也正常,但疫情对陆运(汽运)影响很大, 主要压力在于省际之间不通,各自根据境内疫情防控政策封闭,表现出来的就是高速环环设卡。
防疫政策同时也规定,由疫情防控指挥部对基本生活保障物资的运输车辆发出“特别通行证”,因此生产物资的物流运输暂不能优先通行。
“据我们所知,长三角交界的地区,用来中转仓储的各种物资是非常丰富的,但难以进入高风险地区。”有物流企业的人士指出。这也是相互的,高风险地区的物资也难以跨省运出来。
上述4月11日举行的物流行业协会研讨会内容显示,当前农产品、水果、医药品等容易拿到通行证,但工业品拿到通行证很难,且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明显。
以宋先生为例,原本纺织面料的运输,只需要在合作的物流企业提供的系统操作界面上填写有关信息,但近几年来面临“层层加码”。如今,在和物流企业合作的前提下,一方面,要在企业生产基地所在的开发区提供的系统中,填 运输的有关资料;另一方面,当驾驶员开到目的地的高速收费站时,需要扫码再填 资料,接下来就是等待。
腾女士表示,当前南通地区对全部货车要办理电子通行凭证,具体办理就是下载一个“好通码app”,并提供诸多资料,包括48小时核酸证明、双码(行程码和健康码,其中不去过风险地区不带星最好),以及货车驾驶员的驾驶证、行驶证、身份证等。
“徒增了很多工作量,沟通琐碎,现在愿意送货的司机骤减,运费也在大涨。企业愿意加钱,但司机不愿意在路上耽搁,这样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营。”腾女士表示,通行证是企业主动办理的,但内容需要司机填。
上述研讨会内容显示,保供企业在全力运转,非保供企业受影响大;大型的物流企业复工企业较好,小型物流企业获得通行证较难。
南通一家小企业的负责人表示,当前有两个货柜要进太仓港,不得不求助太仓的企业帮助办理通行证。
另据某货车app数据分析,全国有大概700万辆重卡,其注册用户占比超过26%,这些用户中个体车主占75%(2020年为80%)。
江苏某港口集团的管理者指出,想要解决物流障碍,具体细节上,不能对物流运输的驾驶员太过苛责,要在确保运输安全的前提下给予充分保障,调动物流运输企业的积极性。
“铁水”运输迎来爆发式增长
为打通“最后一公里”,很多企业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重塑了物流方式,以陆改水、陆改铁为多。
南京海关发言人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海关统筹联动,依托现有航线发挥水路运输优势,积极为企业“陆改水”提供便利。通过疏通内港至上海的外贸内支线物流通道,引导企业属地 关,查验放行后通过新港内河水路运输。协助企业做好转关手续等多种方式,对接通关和物流信息,建立中转水上“绿色通道”,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带来的影响。
即使是“绕路”,也比“滞留”好。
另有大量企业改用中欧(亚)班列完成进出口,2022年以来更加关注回程。
自2021年8月以来,南京先后开通德国汉堡、诺伊斯和波兰马拉至南京三条回程线路,共计运输货物货值超过1.09亿美元,涉及200多家周边企业。
目前,江苏中欧(亚)班列已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力争开行500列的目标。2022年第一季度,江苏中欧(亚)班列开行534列,同增71.2%。其中,去程349列,同比增长29.3%;回程185列,同比增长343.2%。
“目前,既有中央政策也有地方政策,有很多区域不相通融且相互冲突,只有让物流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有明确依据,从制度上得到保障,自我风险控制,行政监督,形成统一完备的制度流程,才能做到物流通畅。”上述某港口集团的管理者提出建议。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