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联 面临哪些难点?未来如何发展?听听专家怎么说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刘利华,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长王鹏出席论坛并致辞。

刘利华指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数据已成为重要基础性战略资源,以数字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成为支撑未来经济 会发展的重心。要把握好全联 带来的新机遇,通过数字经济持续发展与经济 会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需要加强关键技术创新突破,培育产业发展生态,构建安全可信的发展环境,开展全联 治理研究。

王鹏表示,互联 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互联 行业主管部门,不断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业综合实力再上台阶, 络服务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互联 基础资源逐步拓展,跨领域融合发展不断深化。他强调,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要把握互联 和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立足新发展阶段,要强化关键技术创新引领,增强互联 基础资源供给,丰富融合发展应用模式,培育产业良性发展生态。

多位与会人员围绕全联 发展情况、新型 络技术、互联 基础资源服务、工业互联 发展情况等作主旨 告。

原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指出,全联 发展面临的难点主要是如何与先进制造业相结合,复杂大系统的设计、管理和协调挑战,“物计算”的发展挑战,构建统一全联 标识体系,如何辨识规模化、体系化的全联 应用系统等。为突破全联 发展瓶颈,他提出了物联计算机的概念,解决物的传感、联 和计算的功能。

物联计算机和个人计算机有很大的相似性,可以将其定义为新一类通用微型计算机,主要具有可识别、可定位、可计算、可通讯、可操控五大功能。物联计算机主要目标是将全球的“(有联 需求的)物”无障碍、简易地连接全联 ,同时又最大限度地满足“物”的数字化、 络化、智能化计算需求,支撑“物的计算机化”的实现。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宏科指出,传统 络缺乏高级智能和智慧的能力,使 络的灵活性、管控性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受到了限制。随着通信 络的发展,多形态 络需要相互连接,但是异构 络深度融合受限、跨 资源调度困难等问题,导致 络利用率和传输效率低。

针对这些难题,他提出了三层两域的“标识 络”原理、机制及体系架构,研发了相应设备和系统。目前已在特定行业进行了探索性应用,有效满足了行业用户的急需。

江苏省无锡市副市长高亚光表示,无锡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车联 先导区,实现了从测试验证到技术引领,从区域试点到区域覆盖,从场景打造到应用落地,从项目建设到产业培育的跨越。无锡正不断扩展各类基础设施,协同开展数据融合应用,大力推进产业培育。

她指出,车联 规模之困、技术之忧、运营之难是目前无锡乃至全国发展车联 面临的挑战。未来,无锡将进一步发展和深化车联 数字基建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同规划、同建设、同投用,完成车联 全域覆盖、交通数据全面汇聚,加速车联 政策法规与技术创新,挖掘车联 会和经济价值,推进车联 产业化与商业化进程。

中国互联 络信息中心主任曾宇表示,近年来,中国互联 络信息中心持续加强技术产品、基础设施建设和关键技术突破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标识解析总体架构、多标识转换原型系统、“ 域链”平台、互联 基础资源大数据平台等多项研究成果,并重点在新型域名解析关键技术、多标识融合解析与防护、基于图神经 络的大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突破。

未来,中国互联 络信息中心将在核心技术、行业示范应用、产业发展方面积极推进,进一步围绕全联 标识解析架构与系统、全联 新型数据交换中心、全联 新型 络架构、行业应用示范推广等重点任务,积极应对技术和管理挑战,推动和促进产业生态的形成。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 络信息中心党委书记廖方宇提出,万物互联时代接入对象和载荷内容都在不断变化,标识技术需要支撑包括用户、主机、物品、服务、数据、算力等定义和访问控制。围绕唯一性、持久性、兼容性、互操作性、动态更新等核心需求,标识技术从支持主机系统到支持多元数据对象发展。IP协议需要与标识技术进行同步演进,从单纯的服务定位寻址,扩展至支撑资源调度、数据流通、流量管理、内容管控等综合治理工作。在数字经济的支撑性方面,要求 络基础资源能够支撑好数据要素流通。

中国工业互联 研究院院长鲁春丛介绍,近年来,工业互联 产业支撑能力持续攀升,逐步探索形成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 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六大典型模式。全面实施了“5G+工业互联 ”512工程,在建项目1800个,覆盖22个国民经济重要行业。他表示,未来还将进一步加强政策保障力度,夯实产业基础支撑,强化融合应用创新。持续提升工业互联 创新能力,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

互联 域名系统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毛伟表示,随着新基建、物联 应用多样化和相关技术的驱动,域名作为核心枢纽,能够支撑整个互联 业务的转型。域名系统的核心技术从简单解析开始不断创新和突破,逐步成为涵盖D 络空间,N互联 关键基础资源,S软硬件技术系统在内的,支撑全球互联 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重要基石,下一代域名系统还将向“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分析、精准决策”。他强调,在当前历史机遇、技术趋势、市场需求的催生下,我们要坚持打造下一代DNS,全面重塑 络根基。

会上,与会嘉宾共同发布了《推动全联 创新发展倡议》,该倡议旨在更好把握全联 发展新机遇,为推动我国经济 会转型发挥更大作用。

本次论坛还设置了全联 发展与合作、工业互联 架构现状与未来两个专题研讨会。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重点围绕全联 标识解析、产业应用和行业生态建设、工业互联 络架构、可信与安全保障体系、工业软件与创新服务平台等展开了深入交流,并就未来在合作研究、协同创新等方面达成了高度一致,为持续推动全联 发展与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发布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10月15日
下一篇 2021年10月1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