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标准认证方法公开 它和测试软件有啥不同

很多关心硬件的小伙伴应该已经对很多测试软件非常熟悉了,但也常常会发现这些测试结果似乎和厂商们公布的能力有差别。这还不止,很多厂商会公布一些硬件标准,它们又是怎么确认的,难道也使用这些测试软件?最近Intel微媒体介绍了其EVO标准的测试方法,我们就来通过它了解一下官方标准认证/测试与第三方测试软件的区别吧。

其实从EVO测试的介绍人就可以发现,她并不是所谓的测试部分主管,而是“平台体验”方面的高管,这已经表现出了标准制定与认证的目的是“体验”。另外第三方软件可以各有偏向,比如测试SSD的,测试游戏性能的、测试CPU性能的,即使是综合测试软件也总是有所偏重。但EVO作为一种品类标准,要把所有面向的用户需要的能力都加上才行。

这里还涉及到了体验的定义,Intel认为测试软件喜欢的可重复、受控的、可靠的分数反而不是体验的重点。那些现实的、容易理解的、关键体验才更重要,也就是所谓的KEIs(Key Experience Indicators,关键体验指标)。在此基础上的测试要求就是不插电,这样虽然性能释放受影响,但更接近很多用户选择笔记本电脑所希望的无束缚使用状态。

至于对电脑体验的具体要求,则是Intel直接咨询用户得来的,在EVO标准的测试中被分为10条。比如最重要的1、2、3、4条就是:在我之前准备好所有事(快速载入)、马上自动连接(随时在线)、去除干扰(包括通话录音时的噪声、广告弹窗等)、超过一天用量的电池容量。不知道这些“痛点”有没有击中你呢?

然后再看看具体的测试方式,与现在比较常用的,同样基于实际软件的PCMark10对比,EVO的认证测试使用软件要多得多。而且在设置上也更偏向于实际应用,比如允许后台程序和蓝牙设备存在,使用更高亮度和在线状态测试等。如果从设置看,它的要求显然还更严格一些呢。

那么为啥官方测试成绩,如前文提到的EVO认证的电池续航我们用其他测试软件就根本达不到呢?这里就有两个可能性,第一是测试软件的特性,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可重复和受控,为了达到这两个目的以便横向对比,一般都会强迫CPU与GPU满负荷运转,但我们的电脑其实很少会这样运行,官方测试则是模拟日常状态,测试过程包括高中低负载,当然会给出更长的续航了。

忆联科技的主要产品是SSD及相关技术,它在EVO认证测试中的地位就很容易理解了,比如第一项痛点中的快速载入,就很依赖高速SSD的系统载入、程序打开、文件读取速度了。当然续航等项目也有赖于SSD的低功耗等能力。

豪威集团的能力则在各种传感器上,比如EVO标准强调的智能协同体验,对摄像头的要求更高了,但高素质摄像头不仅自身能力要强,还得和通过转轴、整个屏幕的线路进行优化才能保证低干扰、低延迟,这就需要与Intel的合作。而正是这些合作,才能让EVO认证产品达到Intel保证的品质。

当然,这种标准认定的测试、调校也不是一锤子买卖,在达到标准后,相应的工作继续深入就可以提供各方面的更佳表现,这也是推进标准的方式,比如第三版EVO标准,就是在第二版EVO标准的相应软硬件都成熟后,技术进一步发展的结果,通过更细致的标准制定和优化,提供了更好的表现。想要更详细了解EVO技术的小伙伴,还可以参考我们之前的推送。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6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