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脚被指暴力催收,后脚好分期捆绑授权、利率36%的证据就来了。
最近,北京商 分享一位市民的朋友圈频繁刷到贷款广告,以好分期为例:
广告称:“别再四处求人了,我借了4次都成功了,感谢好分期借我15万9,额度还能循环使用……”
20万元的贷款额度,利率低至10.95%,要知道现在的小贷产品,即使是首页明示区,利率低至10.95%的,那也是少之又少。
对于现在需要贷款的用户来说,极具诱惑。
01
贷款利率直逼红线
调查得知,省呗、还呗、豆豆钱、好分期等,页面都显示最高贷款额度20万元,对于急需资金的消费者来说确实诱惑不小,但是现在急需大额资金的除了征信很好,偿还能力高的,就是收入不高,还款能力差的,好分期是否“一视同仁”?
根据公开测试表示,进入好分期贷款平台后,有三个流程“瓜分”额度。
(1)进入好分期APP,勾选同意好分期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政策,页面不再提示可借20万元。
(2)上传本人身份证用于身份核验和借款评估,得出预估贷款额度(不再是20万可借额度)。
(3)添加银行卡信息,以及个人信息,包括工作单位及月收入、家庭住址等。
(4)收到平台的短信,拿到最后可贷额度。
操作猛如虎,到手不足一万五,真是骚操作。
如果说贷款额度低是因个人还款能力等而异,那贷款利率高至35.94%不知是以何为据?
这是一位好分期用户的借款账单,在好分期平台共借7笔贷款,本金14750,利息2828.49,年利率到了35.9425%。
法律对民间借贷的利率早有规定,不得超过LPR的4倍,大部分平台的综合息费控制在24%以内,少部分控制在36%以内,且利率必须在首页明显位置标示,确保用户的知情权。
可是好分期却频频被用户指控年化率与平台利率不符甚至超出法定红线,违反:
不得超过LPR的4倍;不得超过36%;不得多重项目收费推高综合费用等多项规定。
02
捆绑授权存隐患,征信查询是幌子
除了贷款利率高,个人信息得不到保障也是部分 贷的诟病。
据悉,好分期的预付放款方仅为三湘银行,但在申请借款过程中却要勾选“全套借款协议”。
除了三湘银行的个人综合授权以外,还要捆绑勾选新 银行、重庆市黑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北京微财科技有限公司等个人信息处理授权书等。
等于说,办理1个平台的贷款,10个平台获取你的信息,既有泄露个人信息的隐患,又有诱导贷款的嫌疑。
且个人信息保护法亦明文规定,如果个人信息提供给其他方,需要取得用户单独同意,不能一揽子捆绑同意;对于需要收集个人敏感信息的,必须单独同意,一个隐私一个协议。捆绑授权已经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相关部门可以对此实施违法违规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好分期APP会有信用 告领取提醒,包括“履约行为、风险记录、失信行为”等信息查询,实则这一风险 告主要用于个人的简单了解,展现的更多是大数据信息,并非央行提供的个人征信 告。
而这一 告,领取还需要个人支付29.9元,违反央行规定不得以“向信息主体收费”的形式采集信用信息要求。
03
与多家企业关系密切
其实“捆绑授权”也并非无缘无故,这些公司本就是“联合作业”。
6月15日,中国裁判文书 发布《黄某凯、北京好还科技有限公司等名誉权纠纷民事一审民事裁定书》显示:
原告黄某凯与北京好还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市黑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北京微财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名誉权纠纷一案,本院于2022年4月6日立案后,依法适用建议程序进行审理,原告黄某凯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本案按原告黄某凯撤回起诉处理。
起因便是该 友在好分期上贷款,逾期还款。
而后被好分期泄露个人信息给第三方催收公司,导致被暴力催收。
最后原告一口气起诉6家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好分期APP的开发运营者为北京微财科技有限公司,而好分期APP的放贷主体则为重庆市黑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2019年10月31日,黑卡小贷负责人由张适时变更为李玲,而张适时是人人贷三位创始人之一。
李玲任职的三家企业之一的河北友信惠普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北京微财科技有限公司又持股了10%。
有这盘根错节的关系,合作开展贷款业务,要求捆绑授权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只是好分期,其他贷款平台也有高利率、多重费用、暴力催收等问题,目前监管持续收紧,贷款产品的合格性以及营销宣传的合理性,是平台发展需要考虑的关键。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