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集体“水逆”,家长眼里只剩下焦虑和不安?

国内针对在线教育领域的监管正加大范围。5月10日,北京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称在线教育机构“作业帮”和“猿辅导”有“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交易的行为”,对其处以警告和250万元顶格罚款的行政处罚。

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仅至2020年6月,中国在线教育用户就已达3.8亿人,占整体 民40.5%,预计2021年在线用户规模为4.46亿人。2020全年,行业整体融资规模更是达到539.3亿元。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中国家庭普遍的共识。在这个共识背后,各类在线教育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但是与此同时,夸张的广告词、质量参差不齐的课程、真假难辨的“海外名师”……这些“怪异”的属性,也让焦虑的家长们在混乱中无奈地做出着选择。

一、焦虑的家长和自我沉醉的讲师

17岁的上海高一学生徐鸿(化名),每周六清晨的六点就会被父母叫醒,第一件事是坐到书桌前,让父母拍下自己晨读的模样,再上传到课堂的打卡群。

老师会在群里公布每个同学晨读的打卡时间,最早的一位五点半就起床了。徐鸿记得,自己有两次起迟了,清晨六点零五分就在群里被“圈”了出来,老师顺带还点了父母的名字。

自从年初 名了在线英语课堂之后,每周六徐鸿都要和生物钟做斗争,从清晨六点十五开始的早读,到中午10点15分结束的作文课,虽然一周上一次课。但徐鸿常常与朋友吐槽:“简直是花钱买罪受,每次都在游离中在度过。”

晨读一个多小时后,匆匆吃完早餐,徐鸿开始第二节语法课。这一天,徐鸿都要盯著屏幕接近10个小时。“英语4个小时、然后是1个半小时的一对一数学、2小时的小班语文写作、还有一节硬笔书法课”,想到这些课徐鸿感觉都没办法喘气——“尤其是硬笔书法,班级里都是小学和初中生,就我一个高中生,就因为在学校老师说了一句考试的试卷上写的字太差了,我妈就给我 了这个班。”

一个人在空荡荡的房子里,听课久了,“脑子里很混乱,眼前一片空白,眼神都不知道怎么聚焦了。”在学校里本来就像“机器般转动”,回到家里还要继续这样的状态,徐鸿觉得学习效率大大减半,上课时心思常飘到九霄云外。感到无聊时,便“缩放”直播页面,和同学聊天、妈妈不在的时候也可能会打“王者”。有时候靠著墙坐在床上看录播课,一不小心沉睡过去。

徐鸿和好朋友私下里觉得,线上授课老师有时候更像在唱独角戏,偶尔提个问题,自说自话地当作同学都在听课,“像是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

事实上,如今家长在线教育最大的诟病就是效果问题。应试阶段,成绩是家长最大的诉求,关乎升学、关乎孩子的未来。但在线教育能解决这个问题么?至少在徐鸿身上暂时还没有答案。家长们不知道自己孩子适合什么老师,只想着花了钱,在“鸡娃”、“牛蛙”热中占据一席之地,还有的老师本身就是在产业链中的产品,照着课件讲课,效果很差。

徐鸿还在线上课程中遇到过不少尴尬时刻,有时在直播课上会听到有人突然大叫;有的同学在课上高歌(忘记关麦);有的老师在晚上开课,同学的爆粗口与埋怨意外地传遍直播间。在微博上,关于 课的话题有几百个,“ 课直播中的尴尬瞬间”、“大型 课翻车现场”、“ 课忘关麦会有什么后果”、“被 课逼疯了”等标签,大都有过万讨论和上亿阅读量。

做完作业,徐鸿会用手机拍下相片上传到班级群,老师回以“赞”的表情。偶尔徐鸿想问课业问题,在微信上私信老师,隔了小半天才收到了回复——“好好听课,好好看讲义,不行再看录播,最后再问我”。

某在线教育公司的老师曾直言:“教学效果这个行业最大的软肋,学习过程分成两块,基础知识和提分训练,基础知识有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无非就是不断重复,可以相对的标准化。但提分训练是非常不好解决的,本土化(各地的试卷不同)、学生的自主性等等。”

但据懂懂笔记调查,除此之外,师资也是在线教育长久存在的一大问题,某些头部企业仍在聘用一些在校大学生,或未取得相应资质的教师进行授课。

徐鸿的父母也被在线教育好好的上了一课,“我们最开始的目的只是想为孩子好,大家都在外面学,光学校里的那些基础知识根本不够,一到考试题目很多都超纲了”,说到这里徐鸿的妈妈也是一脸无奈,“本想能提分,结果现在孩子不仅分数没变,而且视力都差了。退费也没办法退,转课也不行,只能上到暑假前,赶紧给他换到线下班,不然又要跟不上了。”

消费调解平台“电诉宝”受理的用户维权案例显示,退款难、 络欺诈、霸王条款是2020年全年在线教育投诉的主要问题。

二、在线教育背后的乱象

即便是没想着给孩子提分的家长,也会面临别的烦恼。比起徐鸿家长追逐着应试教育的线上课程,家住杭州的李娜目前给二年级的孩子(小杰) 名参加的,则大多是兴趣类线上课程。

李娜带着孩子试过一些课后发现,主课类的课程线上的效果并不好,而且价格和线下培训相比没有太大的竞争力,兴趣类的就不一样了,各类的打折优惠总能减轻一些压力。

李娜和丈夫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刚开始觉得线上的课程应该能省一些,但仔细一算每个月在校外参加培训的花费也接近三千元了,包括真人外教AI互动课、在线钢琴课、逻辑思维的课程还有在线围棋课。

AI的外教课孩子开始感觉一般,李娜的丈夫也觉得没有必要,“这么小的孩子,其实没必要学这么多”,但是不知道怎么了,小杰某天放学之后突然催着李娜买课。“后来问了孩子才知道,班里有几个同学也在上这个课”,她琢磨了一下,便找群里家长要了优惠券也给孩子 了名。

目前最让李娜苦恼的是,在线教育平台的很多产品价格非常不透明,售卖渠道又太多。“在官 直接买和通过助教老师或者家长群里买,拿到的折扣不一样,双11、双12各种节日还可能有活动,会有比较大的折扣和赠品”。

“比如斑马的课程,年课原价8000元,现在的价格是7372元,额外送价值4587元赠品课程礼盒,但是在X音直播间,这个课的价格可以到5000多元。我们总想着便宜点儿,但总是等不到最便宜的课程”,李娜表示。

价格问题,其实是互联 时代的特性了。回想下曾经所面对的推广手段——“您的4名好友已抢购成功……点我抢 ”、“原价¥4000 亲子节价¥2099”……这些原本已经被人淡忘的话术,随着在线教育的发展又回到了家长们视线中。除此之外,热门综艺节目、 交平台,电梯间的海 位,也一度成为在线教育广告集中的投放平台。

在2020年末曾有一家媒体 道,几大头部的在线教育机构仅在抖音平台上的日均投放额超过了3000万元。其中,猿辅导日均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