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软件行业之光庭信息研究 告:深耕汽车电子软件

1. 公司介绍:领先的智能汽车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

1.1 历史沿革:聚焦汽车电子软件,助力汽车智能化转型

武汉光庭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1 年 1 月,是一家主要为汽车零部件供应 商和汽车整车制造商提供专业汽车电子软件定制化开发和软件技术服务的信息技术 企业。在公司的发展历程中,公司的业务由车载导航系统逐渐拓展至车载信息娱乐系 统、液晶仪表显示系统、车载通讯系统、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底盘电控系统、 电驱动系统等领域,具备了面向智能 联汽车的全域全栈软件开发能力。2021 年 12 月,公司成功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

公司目前处于汽车产业链的上游,面向产业链中下游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和汽车整 车制造商提供专业的汽车电子软件产品及服务。随着智能 联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 “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已经到来。公司在汽车产业链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从传统的 软件服务商的角色演变为战略合作伙伴。

面向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软件战略合作伙伴:汽车电子软件正逐渐成为越来越 多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产品战略核心。公司正在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软件交 付合作伙伴变为软件能力的共建者和协同创新合作伙伴,共同开发有竞争力的 产品解决方案以满足汽车整车制造商的需求。

面向汽车整车制造商的新型软件供应商: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逐步集中化是未 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公司将站在汽车整车制造商和汽车终端用户的双重视角,全流程深度参与汽车电子软件的策划、设计、开发与评价,协助汽车整车制造商建 立基于新型电子电气架构、面向服务的架构(SOA)的软件研发和服务体系,构建 汽车整车制造商软件核心竞争力。

1.2 财务分析:营业收入稳定增长,具备较高的盈利能力

2017-2020 年,公司营业收入的 CAGR 达 27.30%,扣非归母净利润的 CAGR 达 126.89%。2021 年 1-9 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77 亿元,同比增长 36.91%,扣非 归母净利润为 0.36 亿元,同比增长 17.54%。2017-2020 年,公司营业收入持续增 长,一方面是得益于行业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是得益于公司技术实力及客户服务能 力的提升。

汽车电子软件和技术服务按具体应用领域可分为智能座舱、智能电控、智能 联 汽车测试、移动地图数据服务、智能驾驶五项业务。其中,智能座舱、智能电控、 智能 联汽车测试、移动地图数据服务业务收入规模较大,2018-2020 年收入合 计占汽车电子软件和技术服务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97.91%、96.96%、96.63%。 智能驾驶业务 2017-2020 年的收入规模较小,是公司战略布局领域。

地理信息系统(GIS)行业应用系公司为自然资源、住建、税务、旅游等行业的政 府行政管理部门,提供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数据处理、可视化及分析和挖掘服 务,包括时空大数据云平台、自然资源综合执法信息化解决方案、智慧旅游信息 化解决方案、空间地理数据采集和处理服务等,该业务的收入规模较小。

2017-2020 年,公司期间费用合计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50.39%、39.15%、 29.52%、29.17%。2018 年公司期间费用率较高主要系当期计提股份支付费用导致 管理费用较高所致。2018-2020 年,公司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整体呈降低的趋 势,逐渐趋于稳定。

公司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水平,2018-2020 年,公司研发投入逐年增长,2021 年上 半年,公司研发投入为 1506.25 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 8.93%,研发投入全部 费用化。研发人员为 130 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比例达到 9.95%。为顺应汽车电子 软件在未来汽车智能化、 联化、电动化等新兴技术方向的发展趋势,公司目前形成 了以“先端技术牵引、业务需求驱动”两级研发模式,并建设了由公司层面组织的先 端技术研发中心及各事业部根据其业务领域的具体情况各自组织的研发部门共同构 成的两级研发体系。

2017-2020 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 0.15、0.17、1.23、0.82 亿元,扣 非归母净利润保持了持续增长。2019 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大幅增长,主要 系公司加强了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以及收到中海庭支付的补偿款。2020 年,公司销 售回款情况良好,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维持在较高水平。

1.3 股权架构:股权结构稳定,实际控制人行业经验丰富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朱敦尧先生,截至 2021 年 12 月 22 日,朱敦尧先生直接持有公 司 42.01%的股份,并担任公司董事长,通过鼎立恒丰、励元齐心员工持股平台持有 公司股份,合计控制公司 52.00%的表决权。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旅日经历为其早期进 入汽车电子软件领域与积累相关客户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将日 本市场作为其业务开拓的主要目标并建立了相对健全的对日业务体系。

2013 年,公司设立了东京光庭,面向日产汽车、日立等汽车整车制造商、汽车零部 件供应商提供汽车电子软件开发、销售和维护;2015 年公司设立了名古屋光庭,面 向电装等日本中部地区汽车电子零部件供应商提供汽车电子软件开发、销售和维护; 除此以外,公司及其子公司武汉乐庭亦可承接对日相关业务。

1.4 募投项目:紧密围绕主营业务,配合公司战略布局

公司本次公开发行股票 2315.56 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为 25%,扣除发行费 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为 147855.79 万元。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预计投资总额为 38731.86 万元,主要用于基于域控制器的汽车电子基础软件平台建设项目、智能 联汽车模拟及测试平台建设项目、智能 联汽车软件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2. 行业分析:汽车软件价值提升,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2.1 汽车产业格局重构,汽车软件前景广阔

“软件定义汽车”成为汽车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升级为汽车电子 软件发展营造了有利环境。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正从分布式向域集中式变革,域集中式 的汽车电子电气架构采用域控制器实现对汽车各大功能域进行控制,从基础硬件架 构的角度推动实现汽车智能 联化,助力行业加速实现“软件定义汽车”。

随着汽车智能 联化程度的提高,软件在汽车整车内容结构中占比逐渐提高。根据麦 肯锡预计,全球汽车整车内容结构中软件驱动的占比将在 2030 年达到 30%。近年 来,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一直保持稳定增长,2019 年市场规模达 962 亿美元,同 比增长 10.07%,预计 2022 年将增长至 1181 亿美元。

2.2 智能驾驶空间广阔,细分领域高速增长

近年来,随着汽车智能化、 联化、电动化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密集出台以及政府机构 对于智能 联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推动了 5G、大数据、人工智 能、物联 等先进技术在智能 联汽车领域中的应用,为汽车行业整体的持续稳定发 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更为汽车行业带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

根据 ICVTank,到 2024 年底,L2 及以上自动驾驶汽车的渗透率将超过一半。到 2026 年,全球 L1 及以上自动驾驶汽车市场渗透率预计达到 94.24%,达到 8746.8 万辆。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统计,2019 年中国智能驾驶行业市场规模为 1226 亿元,预 计到 2021 年智能驾驶行业市场规模将超 2000 亿元。

ADAS 域控制器市场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随着 L2/L2+级 ADAS 市场迎来高速增长 期,传统分散的软硬件架构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智能驾驶系统需求。目前域控制器的 量产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中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开发面临非常高的技术门槛,包 括产品性能、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 2019 年全球 ADAS 域控制器市场规模仅为 0.4 亿美元,预计 2025 年市场总规模有 望达到 19.8 亿美元,2019-2025 年 CAGR 达到 91.6%。

提前切入域控制器赛道的公司先发优势显著。在目前芯片加速迭代的背景下,供应商 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域控制器与芯片的配套开发,提前进行布局的公司领先优 势明显。另一方面,传感器、转向控制、动力单元、刹车系统等执行机构通过域控制 器连接芯片算力平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将控制执行模块进行抽象化,形成可供系统 调配的服务,对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厂商在自动驾驶芯片和 AI 算法领域的技术积累要 求较高。

3. 竞争力分析:核心竞争力凸显,领军智能 联汽车

3.1 产品力:产品线布局清晰,坐拥先发优势

围绕三大产品域和两大支撑,产品线布局清晰:通过 10 余年的持续积累和发展,公 司产品和技术服务涵盖了构成智能 联汽车核心的智能座舱、智能电控和智能驾驶 等领域,并建立了智能 联汽车测试服务体系与移动地图数据服务平台。目前,公司 全域全栈的产品体系已具备为新一代智能 联汽车提供软件开发与技术服务的能力。

三大产品域

1)智能座舱:智能座舱是智能 联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座舱域控制器为核 心,智能座舱将推动液晶仪表信息显示系统、抬头显示系统(HUD)、车载信息娱 乐系统、流媒体后视镜信息系统、车载通信系统(T-BOX)等多种信息系统的创新 与融合。公司的智能座舱产品线主要包括用户体验(UX)设计和人机界面(HMI)软 件开发服务、仪表平台软件解决方案、软硬件分离解决方案、虚拟化座舱整体解 决方案以及 T-BOX 软件解决方案。

2)智能电控:智能电控产品线主要包括新能源电机控制器解决方案、电子助力转向 系统(EPS)应用软件开发服务与电子伺服制动系统应用软件开发服务,为实现新 能源汽车动力控制以及汽车横向与纵向控制提供关键软件产品及服务。

3)智能驾驶:公司在智能驾驶领域形成的产品包括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应用 开发、自动泊车(APA)解决方案。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应用开发方面,公 司通过自研多传感器融合感知算法及车辆控制算法等技术形成解决方案,可应用 于 L2 及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的实现。在自动泊车(APA)解决方案方面,公司 提供完整的自动泊车(APA)解决方案,可采用 12 通道超声波传感器及 360 全景 摄像头融合自动泊车。

两大支撑

1)智能 联汽车测试与仿真:公司该产品线主要为汽车整车制造商、汽车零部件供 应商及自动驾驶算法公司,提供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测试评价、数据产 品及模拟测试技术平台等服务。以自动驾驶有效场景库构建为中心,建设配套的 平台和环境,为面向中国市场自动驾驶产品的研发和验证提供数据及增值服务。

2)移动地图数据服务平台:移动地图数据服务平台(MDC)包括全球导航电子地图服 务和 L2+ADAS 地图更新服务平台,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地图编译系统(KIF)、 全自动地图编译生产流程及量产质量控制体系,拥有丰富的全球数据量产编译经 验。支持 HERE、TOMTOM、ZENRIN、NAVINFO、EMG、IPC、OSM 等全球 主流图商源数据,可将不同的源数据转换为统一的中间数据格式,生成 NDS、 KIWI、PLUMS、X、MVT 等多种导航电子地图格式。L2+自动驾驶地图更新服务 平台提供包含基础车道信息的地图数据,供 L2+自动驾驶时使用,以提高车辆定 位精度、提升车辆规划能力,并提升驾驶舒适性。

公司技术先进,产品处于领先地位:公司围绕“软件定义汽车”研发了一系列核心基 础技术,辅之以“软件工场”理念下的软件工程体系,可充分发挥软件综合竞争力, 加速汽车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进一步融合。

3.2 研发力:首创“超级软件工场”打开成长空间

先端技术牵引:先端技术研发中心定位于对汽车电子软件行业中具有前瞻性与先进 性的技术进行研究,探索相关技术的发展路线以及商业化前景。

1) 公司长期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产业链上下游的参与者、相关行业专家 以及业内同行积极互动,紧密追踪汽车电子软件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并接收先 进的技术理念。

2) 公司积极主动承接国家级、省级、市级各层面关于汽车电子软件及移动地图数据 应用等方向的科研项目,参与制定相关行业标准,从而主动地掌握未来行业发展 趋势并引导今后的技术迭代方向。

3) 公司对于满足未来智能 联汽车发展的共性需求以及未来中长期内具有实用预 期的先进技术立项,组织先端技术研发中心团队进行科研攻关,并推动相关科技 成果在实际业务中的转化利用,同时通过申请专利、著作权等方式对形成的技术 成果进行保护。

面向事业部业务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公司具有全域全栈软件开发能力,为客户提供 智能座舱、智能电控、智能驾驶、智能 联汽车测试以及移动地图数据服务等领域的 软件定制开发及技术服务。各事业部的研发部门主要根据本事业部所处业务领域,结 合市场的需求进行产品规划和技术路线设计,研发高度可复用的基础软件平台、通用 组件、核心算法及辅助工具,同时对本事业部的一线开发团队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 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以及优化技术指标。

打造万人规模的汽车电子软件产业园:根据公司官 2020 年 7 月 30 日发布的《融合生态·智创未来|光庭智能 联汽车软件产业园正式奠基开建》,光庭智能 联汽车 软件产业园奠基仪式于 2020 年 7 月 28 日在武汉光谷光电产业园举行。整个项目建 成后,将成为万人规模的国际专业汽车电子软件研发主题园区,有望带动产业产值百 亿元。

“超级软件工场”打开人均创收增长空间: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下,千人千面的个性 化数字体验以及开放的数字生态已成为变革趋势。公司提出“软件工场”理念下的 敏捷开发流程,首先通过业务经验累积形成精细化的标准操作流程指引,提高开发人 员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准确率,从而确保软件产品的品质。其次,公司形成可以重复 利用的软件设计与代码库,开发人员在为客户提供定制软件开发的过程中能够通过 成熟的代码组件快速搭建软件产品架构,提高软件的开发速度并确保软件产品品质。 再次,公司持续对已经形成的开发工艺进行改进,确保其敏捷开发流程的先进性以应 对汽车智能 联化的需求。最后,可视化的管理模式是公司确保“软件工场”实施的 重要防线与评价机制,利用数据结果对软件产品与服务进行量化管理,监控开发流程 的运行情况,最终实现对产品及服务的品质把控。

公司人均创收水平低于中科创达、东软集团、四维图新,高于诚迈科技,2018-2020 年公司人均创收分别为 42.32、36.57、39.78 万元。公司人均成本低于同行业平均水 平,低于中科创达、东软集团、四维图新,2018-2020 年公司人均成本分别为 21.96、18.78、19.88 万元。与同行业公司相比,公司的人均创收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另 一方面,公司的净利率水平在行业内位于较高水平,2018 年至 2021 年前三季度公 司净利率分别为 29.08%、19.42%、21.95%、16.18%。

相对传统的开发模式,公司提出的“软件工场”下的敏捷开发模式通过开发流程的标 准化、代码组件的重复利用、开发工艺的不断改进以及开发过程的可视化管理,实现 软件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最大限度地缩短开发时间、降低开发成本,同时提高软 件的开发质量。

4. 盈利预测与投资分析

核心假设:

公司专注于智能 联汽车的软件创新和解决方案提供,与国内外知名车厂和全 球领军合作伙伴一起紧密围绕汽车互联化、智能化、电动化和共享化的发展趋势, 协同创新、生态共建,共同开发具备未来前瞻性和领先性的核心技术、新型软件 和专业解决方案。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公司业务包括:定制软件开发、软件技 术服务、第三方测试服务、软件许可、系统集成、其他,我们按照这六个维度来 预测公司未来的收入和毛利率情况。

1. 定制软件开发:定制软件开发指客户以实现单一或多个模块功能为目标,委托公 司根据合同约定承担其整体或部分的软件定制化开发,并根据功能的实现对工 作成果进行验收的业务。2019-2020 年,该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 20.43%、4.41%, 公司主要向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及汽车整车制造商提供定制软件开发服务,在“软 件定义汽车”的趋势下,有望实现较快增长,预测未来三年增速分别为 45.16%、 50.35%、40.51%。毛利率方面,2019-2020 年分别为 54.57%、55.33%,预测 未来三年将保持在 2020 年的水平,维持在 55-56%的区间。

2. 软件技术服务:软件技术服务主要包括现场技术支持、数据采集及整理服务、维 护服务等。2019-2020 年,该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 47.59%、18.31%,预测未来 三年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增速分别为 48.21%、60.67%、40.82%。毛利率方面, 2019-2020 年分别为 29.52%、35.41%,预测未来三年将保持在 2020 年的水 平,维持在 35-36%的区间。

3. 第三方测试服务:第三方测试服务指公司接受客户委托,使用专业仪器设备或软 件工具并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对客户指定的产品进行测试与评价,出具专业测评 告的服务。2019-2020 年,该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 54.36%、31.30%,预测未 来三年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增速分别为 45.37%、57.62%、35.42%。毛利率方 面,2019-2020 年分别为 53.69%、56.75%,预测未来三年将保持在 2020 年的 水平,维持在 56-57%的区间。

4. 软件许可:软件许可是指授权客户使用本公司的自有软件产品,并根据合同约定 按授权数量或时间进行收费的业务。公司向客户许可的软件产品是公司自行研 发的导航数据处理引擎,通过公司的数据处理引擎可将各主要图商的原始地图 数据处理成车载导航仪可使用的标准数据格式。2019-2020 年,该业务收入增速 分别为 62.11%、-32.13%,预测未来三年增速分别为 23.54%、21.25%、19.06%。 毛利率方面,2019-2020 年分别为 78.23%、69.61%,预测未来三年将保持在 2020 年的水平,维持在 69-70%的区间。

5. 系统集成:系统集成指公司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及需求向客户交付符合运行条 件的定制化系统,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和系统的调试安装服务。2019-2020 年, 该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66.02%、1.77%,考虑到行业发展情况以及公司自身优 势,预测未来三年增速分别为 10.93%、9.86%、8.73%。毛利率方面,2019-2020 年分别为 49.83%、53.63%,预测未来三年将保持在 2020 年的水平,维持在 53-54%的区间。

6. 其他:其他业务收入主要为房屋租赁收入、校企实习基地合作收入等,占比较小。 2019-2020 年,该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 254.65%、0.99%,预测未来三年增速分 别为 20.37%、16.53%、14.37%,毛利率将维持在 17-18%的区间。

投资分析:

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公司的业务由车载导航系统逐渐拓展至车载信息娱乐系 统、液晶仪表显示系统、车载通讯系统、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底盘电控 系统、电驱动系统等领域,具备了面向智能 联汽车的全域全栈软件开发能力。 伴随着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演变以及“软件定义汽车”理念的兴起,公司紧密 围绕汽车智能化、 联化、电动化的发展趋势,致力于构建以车载操作系统为核 心的基础软件平台,以软件驱动汽车数字化转型,为用户提供全新的驾乘体验及 服务。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2月3日
下一篇 2022年2月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