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图一楼大厅里的朗读亭
还记得去年初火爆全 的“清流”文化综艺《朗读者》吗?当时节目组选了几个城市,做了一个“漂流朗读亭”的落地活动,杭州是重要一站,也在全城刮起了一股朗读热潮,“朗读亭”到过的地方,无不留下排长龙的场面,不少市民排队3小时,只为在亭子里读上3分钟。
那么,他们到底最爱读什么呢?
上万文本供选择
读完后还可以通过微信分享
杭图的朗读亭就在一楼大厅的总服务台旁,远远看过去,就是一个3米高的玻璃小房子。
走进去,门一关,杂音瞬间消失。亭内两侧还挂有遮挡的布帘,外面的人只能看到录音者的背影,安静又私密。
选好文本后,还可以在10种配乐里选择一项,设置好配乐速度,点击,就可以开始朗读了。
朗读结束,按下“完成”键,这段录音就自动发到你的微信里,可以保存或者分享出去。
中午来市民中心办证的应先生,花了30分钟体验了一把朗读亭。他先选了一首聂鲁达的《我喜欢你是寂静的》,接着又选了一首辛弃疾的词。“挺有意思的,周末我要带孩子来读一读。”他录音的时候,突然想到父亲之前在杭州帮他们带孩子时,经常会教读古诗,一老一少念来很有韵味,“他回老家了,我把孩子读的录下来发给他听听,应该会很高兴的。”
文字,在每个人的朗读声里,和人生产生新的勾连。
杭图的后台收到不少朗读者的留言,其中一位是这样说的:朱自清父亲的“背影”同我父亲的“背影”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景,曾经发生过相同的叹息,拨动了我们心里同一根弦。那时我高二,在银行排队办理业务,父亲在门口蹲着吃盒饭,我回头的那一瞬间,忽然泪如雨下,时光趴在他的肩膀留下太多的痕迹。
点读最多的是《再别康桥》
读者建议开发成APP随时朗读
从杭图的统计看,朗读亭运营近两个月来,有1030位读者参与了朗读,朗读了3598次。工作人员介绍,一般工作日,使用者日均大约50人次,节假日则会翻番,有时还会排队。朗读者基本都是20岁上下的年轻人,女性居多。
而点播率最高的前三位作品,是徐志摩《再别康桥》、余光中《乡愁》和朱自清《背影》。
她们的态度是:“肯定要分享一下。这就跟抖音、全民K歌什么,是一个道理嘛。”
“这一年来,和朗读、吟诵相关的综艺节目越来越多,像今年的《经典咏流传》、《声临其境》都很热,朗诵这件事肯定会在年轻人里越来越流行的。”工作人员说,这个苗头从收到的读者反馈就可以看出来,两种诉求最多,一是希望能多放几座朗读亭,二是希望能开发出类似“唱吧”、“全民K歌”这样带朗读功能的APP。
昨天下午有一位王先生,从朗读亭里出来后就建议说:“我们自己录,设备肯定没这么好。要是有个APP,在哪都能录出这样的效果,还能自己做后期,分享出去,就方便多了,每天睡前读个两版,多好。”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