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经纪人”模式遭抵制,房企与中介的博弈正式拉开

6月23日,深房中协发布《关于不得以个人名义从事房地产代理及居间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表示,房地产经纪业务应当由房地产经纪机构统一承接,服务 酬由房地产经纪机构统一收取。任何人员不得以个人名义承接房地产经纪业务并收取费用。

自此,房企与中介的博弈正式拉开。

“全民经纪人”是指,地产开发商/发展商/渠道商不论职业资质发动一切不特定个人充当其“房产经纪人”,为其提供客户信息,并在成交后付予个人一定 酬的营销模式。

年初受到疫情影响,售楼部直接关门,成交量一片惨淡。地产商们另寻出路,想到用全民营销的办法挽救自己于水深火热之中。在开发商眼里不管白猫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而“全民经纪人”这只黑猫能够帮助带来成交,就是好猫。

恒大打响“全民营销”第一枪,年初恒大恒房通,2月全民营销实现近10万套、价值1026.1亿元的 上认购房源。头部房企碧桂园凤凰通,今年前2个月线上全民营销占比28.62%,累计注册用户数超2000万(碧桂园员工28万,业主200万、其它人数1772万)。自此各大房企如碧桂园、万科、奥园、阳光城、融创、龙湖、等纷纷效仿。

而对中介公司而言,其新房代理板块的蛋糕被瓜分,部分持有牌照的经纪人,利用所在经纪公司的资源,为房企促进成交却不带来收益,即走私单,且其现象泛滥,则是深圳五大中介机构,发起这场联合抵制的主要原因之一。

甚至没有牌照的人,只要能带来成交,同样可以赚取佣金。也就是说,谁都可以来介绍客户,谁都可以来领取佣金,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只要能成交都可以坐下来一起分钱。

难道房地产经纪沦落到“地摊经济”的一部分,谁都有能力插一脚,谁都来分一杯羹?

正如5大房企的声明中提到:“全民经纪人”模式并不符合当前的法律法规要求。

对于房地产经纪人这个职业,我们国家有明确规定的,设有明确的门槛。

根据《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国家对房地产经纪人员实行职业资格制度,纳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统一规划和管理。”

第十条规定了:“房地产经纪人协理和房地产经纪人职业资格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的考试制度,由房地产经纪行业组织负责管理和实施考试工作,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考试。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人力资源 会保障部门负责对房地产经纪人协理和房地产经纪人职业资格考试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其次,即使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个人也不能单独承接房产经纪业务,更不能单独收取费用。对于个人名义承接业务属于法律明令禁止的。在《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了:“房地产经纪业务应当由房地产经纪机构统一承接,服务 酬由房地产经纪机构统一收取。分支机构应当以设立该分支机构的房地产经纪机构名义承揽业务。房地产经纪人员不得以个人名义承接房地产经纪业务和收取费用。”

所以既然这个行业有设定一定的门槛,甚至专门出台管理办法,就证明这个行业是有很强专业性,以及职业道德要求的,而且往往会涉及到广大购房人的切身利益。如果没有专门的监管,专业的设定,对整个市场会产生很不好的影响。这也是 “全民经纪人”模式现在的硬伤。

现如今中介与房企正式“开战”,目前房企方暂时没有正面的回应,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什么时候能够结束,什么时候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也未知,所以在这样艰难的生存环境下,房产中介如何找到出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下是几点建议:

  • 1、切换业务模式
  • 首先,售房淡了,就从租房下手;再者,代理业务淡了,还有商品房买卖;最后,房屋交易淡了,中介又会忙于融资、抵押按揭、担保等业务,一般银行都有返点的,一般在千分之六到千分之十左右。

  • 2、用房产中介软件提升工作效率
  • 互联 时代,使用软件成为房产中介企业的共识,易房大师房产中介管理软件,十二年房产中介软件经验,深度解决中介企业管理需求,解决门店管理、房客源管理、员工管理等办公管理,让办公更加便捷、智能、高效。

    除了基础办公,房产中介营销也是必不可少的,易房大师房源采集、房源群发、集成 站、中介微店、小程序等功能,完善中介企业使用体验,多渠道互连互通,全 络营销,实现房产中介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 3、提升服务质量
  • 房产中介房屋交易,是要跟人打交道的,不止是开发房源、维护客户、签约过户,还需要背后对客户的很多细节服务,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感情的接触,慢慢会产生一些信任,用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成为回头客,形成良性裂变循环,是房产中介公司长久发展之计。

    市场低迷下,开发商“全民经纪人”营销,中介公司也要加快步伐营销拓客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6月1日
    下一篇 2020年6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