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履职平台 不断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宿州实践”

安徽省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赵琳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安徽省宿州市人大常委会以代表工作站(室)建设为抓手,积极拓宽代表联系群众平台,努力破解闭会期间代表履职难题,以人大代表全方位履职不断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宿州实践”。

坚定对标新要求,拓宽履职新平台。宿州市人大常委会坚定贯彻中央及省、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打造“代表机关”目标,精心谋划代表工作站(室)规范化建设工作。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在新一届市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结束后,聚焦顶层设计,从硬件到软件到机制,三管齐下推进站(室)规范化建设。制定出台《宿州市人大代表工作站(室)试点建设方案》《宿州市关于加强和完善人大代表工作站(室)建设工作的意见》,从指导思想、站室职责、工作要求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二是优化空间布局。代表工作站(室)均选址在人民群众生活聚居地或群众服务中心,乡镇(街道)设立代表工作站,村( 区)设立代表工作室。如萧县人大常委会在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和村( 区)政务服务全程代理工作站设立人大代表接待岗,面对面联系人民群众。三是明确功能定位。按照“四个必须”规范站(室)建设,即必须成为代表的温暖之家,为代表提供开展活动、学习知识、交流经验的工作场所;必须成为代表的履职之所,让代表有固定的场所接待群众,为代表依法履职提供平台载体;必须成为代表的活动之地,组织代表开展主题接待、视察调研等工作,丰富闭会期间代表活动;必须成为代表的凝心之寓,推动各级代表当好党委决策部署的宣讲员、群众意见征集的信息员、群众矛盾问题的疏导员。按照“全覆盖、标准化、全员化、多样化、闭环化”标准,全市建成代表工作站(含代表联络站)111个,工作室599个,基本实现全覆盖,为闭会期间代表常态化履职提供了新平台,使各级人大的工作更接地气、更合民意、更富实效。

擦亮代表身份证,激发履职为民情。人大工作的主体是代表、水平看代表、活力在代表。宿州市人大常委会在本届履职之初,就要求代表工作必须适应新时代、肩负新使命,注重破解闭会期间代表履职难题。一是推进代表进站全员化。在规范建设工作站(室)后,着力推动全国、省、市、县、乡五级人大代表,进入站(室)开展活动。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按照就地就近原则进站(室)开展活动,县区人大常委会根据要求,协助安排上级人大代表进站(室)开展活动。人大代表工作站(室)所覆盖辖区内的人民群众,均可入站(室)与代表互动交流。二是推进软件运行制度化。不断健全常规运行机制,要求各工作站(室)建立健全工作职责、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等,将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工作计划、代表活动等详细记录,确保每一次活动、每一项内容都能记录在册。不断健全建议办理机制,各工作站(室)开辟多种渠道收集民情民意,对收集到的各类民情民意,实行跟踪督办制度,确保每一项建议都能处理到位。三是推进活动开展多样化。各县区人大常委会指导村( 区)工作室组织各级人大代表进驻各自然村“群众说事室”或 格点,参与群众说事;各工作站(室)坚持“我家大门常打开”,热情接待群众说事找“茬”,及时收集群众的好建议、“金点子”;各级领导干部代表带头到工作站(室)以代表身份联系人民群众,倾听群众心声;结合疫情防控要求,代表工作站(室)还采取“线上+线下”等灵活多样方式开展工作,方便群众向代表反映民情民意。实践证明,人大代表通过站(室)密切联系群众,在群众心中形成了“有事找代表”的身份认同,进一步激发了广大代表为民履职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豪感,提高了履职热情。

把准工作契合点,聚集民意惠民生。2022年3月,安徽省委出台加强新时代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文件,要求“全省五级人大代表每人每月提一条涉及民生的建议”,省人大常委会随即在全省各级人大部署“聚民意,惠民生”行动。全市代表工作站(室)主要职责为“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与省委、省人大常委会工作部署高度契合,代表工作站(室)成为贯彻落实新部署的重要平台。一是坚持高点站位。要求各级人大代表,立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立足于贯彻省、市委“一改两为”部署和“民生大事、关键小事”提出意见建议。二是坚持方式创新。如砀山县人大常委会实行“五联六进”工作法,在人大代表工作室标明“人大代表我值班,请到家中聊聊天”。同时,把代表姓名、电话、微信二维码公示上墙,方便群众和代表“线上”交流。灵璧县人大常委会建立政情咨询员制度,选聘民政、人 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担任政情咨询员与值班代表一道,为群众提供专业服务。三是聚焦民生实事。动员各级人大代表聚焦原选举单位或原选区 情民意、群众诉求,围绕省、市委开展的“暖民心”具体行动,及时反馈群众诉求,助力党委、政府补齐工作短板,让群众在一件件民生实事中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代表进站入室开展活动,有效解决了“会议代表、会散就了”现象,使各级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更紧密、收集民意更精准、作用发挥更突出。

建立健全新制度,严明规矩重实效。代表工作站(室)要高效运行,离不开有力有效的机制保障。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宿州市人大代表工作站(室)建设标准》等4项具有宿州特色的工作制度,从建设标准、运行流程、星级评定、代表履职考核四个方面进一步指导县乡人大和各级代表明确工作职责,推动工作开展。一是完善活动机制。结合实际,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接待、年年有考评”,力争实现“一站一品”,真正让代表工作站(室)用起来、动起来、活起来。二是完善办理机制。实行工作流程闭环管理,做好意见建议的收集、研处、办理、反馈、评价等工作流程闭环管理,确保群众所提意见建议件件有回音,努力让群众反映问题“说了不白说”,代表提出意见建议“提了不白提”。三是完善考核机制。制定《宿州市星级人大代表工作站(室)评定办法》《宿州市人大代表工作站(室)代表履职考核办法》。创办《代表之声》专刊,将代表优秀调研成果和重要意见建议呈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负责同志参阅。人大代表进站(室)工作情况作为本届人大代表履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从制度上促进人大代表依法履职。

随着一个个热点难点问题、建议意见集中反映上来,一件件民生实事、便民措施快速落实下去,代表工作站(室)作用的充分发挥,得到了群众的认可点赞;依托代表工作站(室)平台,各级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尽责的良好作风,也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肯定,代表工作站(室)成为新时代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尽责的“加油站”、 情民意的“信息台”、凝心聚力的“连心桥”,不断推动全市人大代表工作再上新台阶,书写了地方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6月3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