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全身心写诗 为新时代放歌
——试谈秦宗慈(汎汎)其人其诗
▓ 祝诚
秦宗慈
秦宗慈(1947—2019),别 (微信昵称)汎汎。北京市人,祖籍河南陕县。出身于诗礼传家的书香门第。
宗慈幼年不幸丧父,自3岁起即由北京外祖父(诗中称为祖父或爷爷者)养育。外祖父家亦诗礼之家、世代书香。“长袍一领亭亭立,百载犹留慈霭声。”(《爷爷诞辰116周年》)“宝剑诗书两相伴,百年万里剑书香。”(《忆剑三首》)他从小便受到外祖父的良好教诲与文化熏陶,是一个优秀传统文化“剑气诗心”的接续传承者。
宗慈中学6年就读于北京四大名校之一的北师大附中,品学兼优。他是一颗读书种子,而又兴趣多样、爱好广泛,动手能力很强。这使他日后从事高校数学教学时,也乐于建设趣味数学 站,用Flash做“华容道”电脑游戏等辅助教学。他读中学时就对中国古典文学产生浓厚兴趣,尤其酷爱历代名家诗词曲赋,能背诵古诗词数百首,这为他创作格律诗词奠定了初基。“忆昔幢幢如盖伞,笼来多少童声。槐花香里记趋庭。”(《临江仙?故宅老槐树》)“唯有青春忆,荫浓书叶香。”(《老槐树》)都是写的青葱华年居住北京老宅时,屋外槐荫蔽日、亭亭如盖,室内书香飘逸、童声琅琅的学习生活环境,惬意而快慰。
宗慈1966年于北师大附中高中毕业。1968年响应 召上山下乡。因母亲当时居住在江苏镇江,故投靠母亲处,后由镇江下放江苏射阳农场8年,接受再教育和军事化组织管理,养成了细致严谨、一丝不苟的为人处世风格。2009年他回首当年道:“旗鼓悠扬红袖舞,恍疑当日待行舟。惟余春涨东流水,映此青丝已白头。”(《下放四十年江边聚会》)又有诗云:“异乡更往他乡去,浪迹人生此际开。迷惘当时挥手处,断垣已作钓鱼台。”(《重见昔日码头》)回忆“1969年3月由此码头登船到苏北射阳农场。”(见诗注)写的都是下放出发地镇江的情景。
从1968年底来到镇江,宗慈就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结下了不解之缘。镇江的历史、山水、人文、生活便与他融为一体,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他如转蓬一般从北京来到镇江,又从镇江下放苏北射阳,故有“异乡更往他乡去,浪迹人生此际开”的喟叹。时代大潮将他裹挟而去。他在农场干农活,在场办工厂当工人,过着军事化管理的日常生活,可谓是工、农、兵、学皆一一经历体验了。
大学时期的秦宗慈,以及1978年和妻子洪梅君的合影。
终于,他的人生转了一圈仿佛又回到了原点,其实却是一次人生转轨。拜1977年恢复高考所赐,宗慈一举考取南京师范学院(今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本科。这一年,他双喜临门,与洪梅君女士喜结连理。二人琴瑟和谐,伉俪情深,有着共同的生活追求、人文修养、诗书雅好。他有诗云:“林幽思古意,竹浅赋新辞。趣近常相遇,携归再论棋。”诗注说:“妻梅君善书法绘画,此诗为梅君画所题。”(《题梅君画》)二人志趣相谐,令人联想到清人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中的情景。二人育有一子名文英,德才兼备,与其妻莎莎同为南京大学毕业,是又一代诗书文化传人。
宗慈大学毕业回到镇江时已34岁矣,先后在市职业大学、镇江高专教授数学专业课程,兼作数学科研,深受学生欢迎与同人盛赞。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还被评为“镇江市劳动模范”,获副教授职称,并以无党派人士身份选任镇江市政协委员两届十年,为参政治市作出贡献。从此,宗慈就在镇江这座烟雨江南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里“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与辛劳汗水,直至2007年7月退休,长达近30年。
现实生活中的宗慈是一位怎样的人呢?他中等身材,生就一副“老九”形象,一副秀郎镜更增添了几分沉静与聪慧。他不是那种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风云人物,他是一位“热水瓶”型外冷内热的学人,“是个极按规矩行事的人”(唐修建《同学老秦》)。他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学工作,热爱学生。透过这书生典型的外表,展读、玩味他的诗词,我们可以触摸到他那热情澎湃、爱深恨切的心灵世界与忧天下、爱祖国、悯民瘼、斥丑类的赤子诗心。正如鲁迅先生评价柔石时所说的那样:“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这从本诗词集的“附录”中洪梅君、秦孝慈、余德浩等亲人,中学、大学的玉琛、卢小平、史占瑞等同窗,刘晓越、徐铭、康祖慰、康顺伟、唐修建、鄔芳杨、风中竹、陈晓绯等同仁、朋友、诗侣的悼念诗文、微信中清晰可见、历历可数,甚是感人。要言之,他是一位令人仰慕与不时怀想的当今好人,一位在格律诗词创作上不懈努力并获得丰硕成果的优秀诗人。
秦宗慈诗词集
其实,这期间他已写出一批佳作,如《九连环》之寓意深远,《题梅君画》之雅思幽情,《下放四十年重逢旧友》之收放自如,《悼念叔叔》之情意绵绵,均可读可吟、可圈可点,显示其耕耘不辍、日趋成熟。第三卷《新天集》,收诗词136首,写于2012——2014年。诗人其时诗思更加浓郁,笔端饱蘸激情,“头白不知容颜老,但提彩笔写新天。”(《赠市政协联谊会诗词小组诸同志四首?其二 小楼》)又欣逢新时代开启,正是东风得意马蹄疾,挥写尽展新中华。他以蓬勃饱满的才情,讴歌新人新事新气象,写出了一首首放歌新时代、充满正能量、展现新面貌、激励筑梦人的好诗好词。
其笔下,既有《鹊桥仙?神州女宇航员刘洋》的“开启人间天路”“碧海追寻几度”,又有《浣溪沙?记女排夺冠》的“重夺金牌壮志酬,英姿矫捷显风流。豪情依旧铁榔头。”既有《望润扬大桥》的“万乘连珠声过往,千帆散玉影沉浮”,又有《政协联谊会游世业洲》的“芬芳一似桃花岸,富丽几多仙客楼。”既有《农民女政协委员》的“至言落落倾肝胆,微博纷纷织锦章”,又有《两会农民工代表》的“此日新添豪气在,点评国是进朝堂。”真是紧随时代的步伐而放声高歌,并着意创造新情境、新意象,道古人、前人之所未道,令人耳目一新,体现了宗慈诗词的独特风貌与传播价值。第四卷《霜华集》,收诗词192首,写于2015——2018年。
妻子梅君书宗慈诗
此一时期,宗慈的创作激情进一步迸发出来:“尽写眼前千样美,犹藏心底一分奢。天公信不负霜华。”(《浣溪沙四首?其四》)从数量来看,2015年40首,2016年42首,2017年79首,他越写越多、越写越好。从题材来看,真可说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从内容来看,也更深层次地折射出一位学人兼诗人的敏锐洞察力与前瞻远望情。他“感时亦作河清颂,愤亊还吟反腐篇”(钱璱之《〈槛外作诗〉歌》)。 《临江仙?国家公祭》《赵亚夫贊》等则是前者的热烈颂赞,《读 有感》《有感寄友人》等则是后者的痛切陈辞。从体裁来看,则诗、词并进,律、绝同作,联章迭出,唱和不绝。从风格来看,一种庄正雅谐、清俊淳真的诗歌风格已然形成。
妻子梅君书宗慈诗
通览宗慈的格律诗词,全面了解其创作历程,深入探究其创作旨趣,努力解读其审美追求,我们看到他的诗词具有不少自家面目与个人特色。
宗慈题梅君画
二是,创境界中见出新意象。宗慈《题梅君画》诗云:“林幽思古意,竹浅赋新辞。”这似在告诉人们,他在追求一种“古意”(古意象、古境界)与“新辞”(新意象、新境界)的统一。正如近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卷下未刊稿》中所云:“借古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请看他的《卜算子?和于湖》一词是如何“和”宋·张孝祥(于湖)原词的。张词云:“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 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冷艳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儿雪。”用“去岁”先雪后梅,而“今岁”又先梅后雪,对照写出连年雪、月、梅美景同框之难得一见。宗慈和词则曰:“芬香当是梅,清冽偏疑雪。可是朦胧看未真,须待东山月。 云破月儿升,梅雪堪三绝。更有飘飘满鬓霜,共待春荣发。”上片用朦胧诗语与悬疑笔法写“看未真”的景色,给人美的遐想;下片更贊叹月下“梅雪堪三绝”。
此时,张孝祥想象中期望出现而未呈现的美景,在宗慈的笔下栩栩如生地显现了。更加可喜的是结尾二句:“更有飘飘满鬓霜,共待春荣发。”这就把诗人赞叹“三绝”美景的画外音说了出来,原来他是把“三绝”美景视作春的使者,而“春荣”才是他真正期盼的景象啊。春荣者,欣欣向荣之春花烂漫也。诗人在创境界中绘出了崭新的意象,表达了全新的审美追求。这也应证了王国维上述接着所言:“然非自有境界,古人亦不为我用。”再看他的《江城子?和顾太清》词:“晨晖薄雱笼轻纱,解浮槎,我渔家。溪水清清风袅助轻划。黄发垂髫皆自乐,应魏晋,更桃花。 似迷仙幻竟交加,思无涯,念无涯。妙笔大同梦境久堪夸。君看武陵溪上水,歌欸乃,橹鸥鸦。”写出了真实“渔家”桃花源般的幸福生活。而清人顾太清的原词,只是“记梦”而已,尽管他描写的乃是一亇“泛灵槎,访仙家”和“明月下,见梅花”的美梦,但他“惊梦醒,怨啼鸦”,却颇为不爽呢。两相对比,一只是“记梦”,一却是写实。一情生怨恨,一情生欢歌。一只是复制《桃花源记》,一却是旧境界翻出新意象,唱出了时代新声。
再看现实题材的创作,宗慈同样作出了可喜的探索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如七律《玉树地震救灾》,与其他写同题材的诗一样,写灾难造成的巨大损失与严重创伤。然而,“红旗半降诉哀愁”与“同心汉藏护金瓯”二句,却创造了新意象。尤其是尾联“女娲重炼斑斓石,玉树明朝花更稠。”更是古典翻新、古语开拓出新境界、新意象的创新。这里的“玉树”,固然是指地名,但“玉树明朝花更稠”,更是讴歌未来美好玉树的新意象,令人对“哀愁”中的奋起充满自信心。又如《赵亚夫贊》,一开篇就从形象入手:“拾来阶畔草,育作席前珠。”不禁引人入胜,令人称奇。“娇艳人争喜,芬香价自殊。”原来它给人们送来了“娇艳”与“芬香”。而这意义非凡,不可小觑:“心中大农业,田里小康途。”这一“大”一“小”之间的关系只用寥寥十字就凝炼出来。最后,点出赞颂对象:“谁助春风梦,财神赵亚夫。”这“春风梦”也就是“中国梦”,而新时代的“财神”虽也姓“赵”,却不是赵公元帅,而是新“财神赵亚夫”!一个崭新的财神意象就这么呼之欲出了。现在,人们倡导“诗歌意象创作论”,窃以为,宗慈用他的创作实践为我们塑造的“玉树繁花”就是一亇劫后重生、凤凰涅槃、艰难玉成的新意象。而“赵亚夫”就是新时代“财神”的新意象。宗慈的创作实践,给人启迪,值得借鉴。
妻子梅君书宗慈诗
三是,寓寄托中见出多趣味。诗贵寄托。苏轼云:“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用陈寅恪先生的话说,好诗得有“第二义”,也就是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吧。宗慈深得个中三昧:“朦胧方悟诗兼味,萧瑟初闻牖外声。”(《鹧鸪天·夜坐》)故其诗词,便颇多“第二义”,耐人咀嚼,令人玩味。比如“幸与龙泉长作伴,纷纷后事不牵连。”(《忆剑三首?其三》)“对久醇深应是淡,缘来雅致不须紅。”(《蝴蝶兰》)“雪晴富士犹迷幻,未静涛声动隐忧。”(《日本游》)等等,即是显例。这其中,他寄托得较多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是形形色色的高雅趣味。“墨铺点染情兼趣,笔舞龙蛇势向天。”(《游米芾书法公园二首》)“莫谓了然无趣味,一枚鸡子混元真。”(《春分》)“神追苍茫耸千仞,趣近缤纷听百泉。”(《登大明湖畔超然楼》)笔下随处,趣味多多。他不仅探寻他人的有趣之处,而且乐于奉献自己的有趣心灵。
正是在这大好形势的激励下,宗慈以正确的认知、虔诚的态度、执着的探求、大胆的传承这一诗体,给我们奉献了一亇新时代成功创作格律诗词的样本。
宗慈北京留影
那么,他是如何在传承中大胆探索新创的呢?
首先 ,表现为性灵派的诗脉传承。从这本诗词集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他学习《诗经》、屈原、李白、杜甫、许浑、苏轼、柳永、姜夔、王漁洋、黄仲则、顾太清等诗词名家的风骚诗脉、汉唐气象所一脉相传的心灵咏唱与赤子情怀。他写诗词,都是从心灵深处自然流露出来的真性情、真爱憎、真感受,表现出了一个放歌新时代的诗人的历史担当,也证明了鲁迅所说的“旧瓶可以装新酒”。(《准风月谈?重三感旧》)确实如他在《和江城子〈读聂公诗〉二首》所云:“叹息珍稀捧聂诗,缘何今日始方知!莫言唐宋方穷尽,笔仿心追正此时。”又云:“一座丰碑聂体诗,哀情笑笔倩谁知?回思应是骚人幸,格律牛棚再造时。”宗慈的格律诗词创作,正是他“笔仿心追”聂绀弩、“格律再造”歌新天的生动证明。
其次,从题材内容来看,许多新时代的新生事物在宗慈格律诗词中扑面而来,一一展现。诸如《国家公祭》《两会农民工代表》《观阅兵》的重大政治事件,《题〈华容道〉电脑游戏软件》《有感李世石与阿尔法狗五番棋落败》的最新科技进展,《看穿越剧》《光棍节》等的生活、文化新景观,均有所反映。在这些新题材诗词中,宗慈创造了新意象、创设了新意境、抒发了新情感、奉献了新审美。上文已有缕述,这里不再赘言。
再次,从表现手法来看。除上所述,他还写有向古人致敬意的“和诗”,如《和东坡二首(其一)》:“坡老诗书当喜读,崎岖谁甚蹇驴嘶。”又如《济南游,用渔洋〈秋柳〉四章韵》:“心追已久慕诗魂,今日虔诚谒此门。”(《阮亭》)“歧黄君解人生疾,孔孟谁禁草莽王。”(《老残》,小说中人物)“堪比黄花更人瘦,只从秋暮怨红稀。”(《易安》)“壮岁有闲偏寂寞,雄心无奈写缠绵。”(《稼轩》)礼赞了历史上与文学作品中与济南密切相关的几位名人,颇得王渔洋所谓之“神韵”。亦有与古代诗家词人的心灵对白。如《秋兴八首用杜韵》:“风摇或有吟望意,莫错笙歌作玉砧。”“宫帏自古言犹隐,世道如今炒愈红。”“待我清歌吐衷曲,细斟北斗酹星垂。”一气竟和杜诗八首,可见其追慕诗圣的殷殷深情。还有反其意而用的自出机杼。如唐玄宗写有《经鲁祭孔子而叹之》一诗,宗慈“和”作云:“夫子何为者?千年毁誉中。斯文方扫地,衣衮复朝宫。世乱留臧否,身修乐达穷。后来平治梦,可与在时同?”与原作的叹凤伤麟就大异其趣了。又如《读王阳明戏作二首》其一云:“心外已然无一物,此心亦在此心中。心心相嵌千千结,苦作灵犀一点通。”他在注中表明自己虽“钦佩阳明先生”,却不敢苟同其哲学思想,他从中透出了自己的哲思理趣。还有《和东坡二首》《暗香疏影?纪念姜夔诞辰860周年》等均新意迭出。正是在这些心灵对话中,他创造了新的意象、开拓了新的意境,展示了新的精神风貌。
复次,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词又是最讲究炼字锻句的体裁。因此,宗慈在这方面功夫下得颇多,绝非率尔操觚者也。他屡屡表明:“雕琢佳词君惠赠,流连妙语我迟眠。”(《浣溪沙?蒙惠赠诗词集答谢德浩兄四首》),“诗书一再逗无眠”(《春节二首》),述说自己为推敲词句而深夜难眠。其“十全自许人犹许,万有他传谁更传”之精彩造句(《焦山碑林亁隆御碑亭》),“驴友嘻呀留靓影,牛群呆邓践青芹”之妙用 络新词(《过始皇陵》),“昏矇偏遇伦敦雾,闭塞幸离比特钱”之联想妙悟(《春节二首》) ,“墨濡在纸深看泪,语咽敷篇细味悲”之深沉诉说(《陈氏坤维为生活所迫于亁隆二年鬻家藏珍本〈元诗选〉并媵诗一首读之感慨》),“环湖不记东西北,约莫南屏钟一声”之巧妙构思(《西湖四首?沿湖漫步》),“寂寞岩边谁瘗鶴,癲痴竹下果逃名”之新颖描述(《登高》), “微云少透峨眉月,一片玲珑心暗生”之奇幻愿景(《鹧鸪天?夜坐》),“欸乃一声何处去,奇思妙句钓看回。漫将灵性注新词”之妙思奇趣(《浣溪沙?蒙惠赠诗词集答谢德浩兄四首?其二》),“一怀情义深如许,犹俟观人风者焉”之散文化笔法(《读孙润祥教授新著〈春种秋收——唐诗中的“三农”景况〉》),均可见其炼字锻句的成果。 其中,有些 络词语用得巧妙而贴切,有些对偶自然天成颇有高古风致,又有的诗句已然带有“聂体诗”的韵味,而 有的散文化句型却诗意隽永,无不令人吟赏,读之余味不尽。
2014年拍摄于杭州西湖
宗慈是一位谦谦君子,为人从来低调,行事不喜张扬。但是,他对自己写作格侓诗词心气不小,期望值颇高。我们从他写的《浣溪沙?蒙惠赠诗词集答谢德浩兄四首》中,即可看出。他所答谢的余德浩先生,是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计算数学研究所副所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其研究开辟了边界元研究的新方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是宗慈的二姐夫。他也喜写格律诗词,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2015年有《余德浩诗词集》问世,收诗词588首。因此,他俩可谓专业是同行、业余是同好,都是数理思维与形象思维并行不悖的“两栖人”。当收到二姐夫惠赠的诗词集后,宗慈一口气写了4首《浣溪沙》致贺。其三写道:“五十年来岂一般,天南海北历风烟。但挥彩笔写佳篇。 未是闲暇聊吟咏,直将高志奏心弦。欲留诗史在人间。”不难看出,这既是对余德浩先生的高度称赞,也是宗慈自我期许的“夫子自道”。原来宗慈的愿景是:“但挥彩笔写佳篇”,“直将高志奏心弦,欲留诗史在人间。”可见余言之不欺也。今日观之,宗慈基本上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古稀正是黄金季,犹待葱茏植万株。”(《和丁先生七十华诞》)惜乎生命的戛然而止,否则他定然会超越自己的这一愿景而奉献出更多更佳的诗篇词作。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有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好人秦宗慈,世所公认,早有定评,立德无疑;终身从教,栽桃培李,育人无数,立功无疑;诗词四百,风騷传承,佳作纷呈,立言无疑,古人谓之“三不朽”。宗慈本人恐无意于此,而此三者实已足慰平生矣。他早已说过:“唯愿绵延长过我,此生应是未曾虚。”(《闲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他,始终是一位谦谦君子。
宗慈晚年曾作有一首七绝《汎汎自题》:“泛泛而谈谈汎汎,江湖欸乃泛歌声。沧浪清浊谁知晓,泛泛渔人言未明。”这是他对“汎汎”一词的含义所作的诗语解释。似在提示人们,“汎汎”并非是谦虚地表示自己渺小轻微,如这样理解就未免是“泛泛而谈”了。那又应作何解读呢?考“汎汎”一词,最早见于《诗经?邶风?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汎汎其景。”此处之“汎汎”,是指一种漂泊情状。因汉字异体字已于1955年整理发布,“泛”与“汎”统一写作“泛”,人们就容易把古汉字“汎汎”当作今天所谓的“泛泛”之义了。而宗慈仍用古字体“汎汎”,便是表示袭用其古“汎汎”字义。“汎汎”古义,既然指漂泊状态,而我们常道,诗人是永远的精神漂泊者,向往理想中的伊甸园,寻找精神家园。可见,宗慈以此为 (微信 ),意在表明他要永远漂泊在上下求索的征途上和探究清浊的航道上。验之宗慈一生和他的全部诗词,便可证明此义确凿无疑。明乎此,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他诗词中“言未明”的丰富意蕴,故特拈出,为之试解。
记得诗人臧克家曾说过:“文艺欣赏,是一种最高尚的精神享受,但同时也是一件冒险的事情。”所以,我在赏读宗慈诗词和写作这篇序文时,心中总是惴惴然,深恐有所误读或错解。多谢洪梅君女士、秦孝慈女士、余德浩、康祖慰等先生提供宝贵资料和意见,使之得以完成,在此谨致由衷的谢忱。文中或有不当之处,还请宗慈亲属和诗友同好不吝指正,是所望焉。
宗慈在他晚年的一首词《减字木兰花?游南山》中写道:“颓然拓落,太守不知禽鸟乐。寂寂回身,妙在林间有一人。”我仿佛见到他就定格“在林间”深情地注视着人间的“云行雨霁”,凝望着故地的“日影西移”。我想,他会永远做一位祖国大地青山绿水的保护神。是的,他依然生活在我们中间。是为序。
2019年11月9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