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越来越包罗万象,把企业的办公吃住行都“包了”

从参与区域经济升级和人才争夺开始,产业园区在一个城市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它不再是房地产行业的辅助业务板块,其硬件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包罗万象,从定制化办公,到金融、税收服务,再到商业配套,其生态链条越发完善,产业园区运营者做的事越来越像城市运营服务商。

城市升级给了产业地产运营商新的发展机会,无论是二线城市抢人还是一线城市产业外迁,都让产业园区运营模式不断升级。

北京昌平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昌发展”)就抓住了北京产业外迁和人口外溢的机会,近日在回龙观商圈推出了新项目。据昌发展总经理王颖透露,新项目依旧以昌发展所擅长的产业运营为主导,同时规划有一个51000平方米的购物中心,将会和万科合作打造成区域性的商业、产业中心。

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型主题产业园。

据介绍,该项目集创新办公、企业总部、 区商业、人才公寓、文化交流为一体的产业综合体,7×24小时的产业 区,未来在回龙观、天通苑、昌平科技园区会有很多这样的产品综合体。

和行业内很多产城一体化建设不同,昌发展把未来的发展重心放在回龙观、天通苑等已经有大量人居住的区域,这些区域经历了十年以上的房地产开发,人口结构和消费结构都已经升级,对办公、产业也的需求非常旺盛。

目前昌发展已经获取了12各产业项目,总面积约64万平米。王颖表示,2018年昌发展会通过公开拿地和并购获取更多项目,目标是达到运营资产面积100万平米,参股基金规模200亿元,服务1000家战略伙伴企业。

以办公空间为载体,昌发展还联合母基金、直投基金、并购基金做资本服务。北京昌科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谢思瑾介绍,昌发展在过去一年中合作了20多支基金,这些基金投资总规模116亿元,直接、间接投资项目超过200个,被投企业的估值超过1300亿元。合作基金中包括真格基金、梅花基金、松禾资本等在创投领域非常活跃的明星基金。

“我们实现三个发展目标,第一是搭建百亿规模的母基金体系,第二将通过这个体系实现优势产业以及增量产业的优势齐飞,第三通过我们的母基金子基金项目投资三级联动”,谢思瑾说。

基金在产业园区的服务体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据统计,截至2018年1月底,我国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达12.17万亿元,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达到11.76万亿元,双双刷新历史新高。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管委会副主任王晨光表示,昌平园的总收入在2010年不到一千亿,到2017年年末达到4100亿,过去七年增长了四倍。

昌发展在未来主要关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文化创意、新能源等创新领域。在人工智能领域主要关注智慧交通、医疗健康、金融系统核心软件;在生物医药领域主要关注蛋白质药、靶向药、基因检测、特色专科医院、远程医疗等。

“我们做的事组合产品线,通过资产资本和产孵服务,不同业务板块的充分协同,来提高企业获取这些资源的便捷性。”王颖说昌发展会在重点关注领域挖掘好的企业,希望这些企业入驻园区之后,能获得快速成长,为高精企业的发展、昌平南部等区域的经济和商圈内人才的工作、生活提供便捷。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2月15日
下一篇 2018年2月1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