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名家笔下的大理洱海可谓多不胜数,现代人常爱说的奔赴山海,也不外皆风花雪月诗词散文的旅行观感,有谁能在赞美大理这一方绝世山水的怀古抒情中,既从浩繁文献及众多史学研究中,更客观地理清历史,又能纵横于古今,去探索深挖这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文化,更有透过口 之外,却充满着对保护洱海清水不污,苍山常绿的深切关怀和责任,我想这也正是《洱海传》为这片彩云深处的山海做点什么的意义所在。
读书能长知增识,然所见其见,所长其长。读完任维东先生《洱海传》后,不免掩卷长叹。作为近40年一直在云南省 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从事云南地方史研究的我,对一直从事新闻工作的任维东先生在史学方面的造诣也深感钦佩。他多部力作之一的这部由云南教育出版 出版的《洱海传》,无论在对大理地方史料及大量过去研究成果的搜集研究,还是在反复实地深入采访调查,都让《洱海传》有了超凡的、对大理洱海历史文化的研究和阅读欣赏价值,更有在洱海保护及文旅开发中的应用价值。
作为把茶马古道一直作为史学研究对象之一的我,在任维东先生《洱海传》中不仅看到了他通过古今文献研究如汉代司马迁《史记》、唐代樊绰《蛮书》、元代李京《云南志》、明代《南诏野史会证》及近现代郭松年《大理记行》、杨周伟《中华白族通史》、邹建《近代云南的马帮运输业》等研究回溯,来证明大理很早便处在亚洲文化的十字路口,是南丝路和茶马古道商业贸易的重要交通枢纽,他还首次从斯诺《南行漫记》及艾芜《南行记》中,找到了他们不同的滇缅苦旅行记加以补充,使“山间铃响马帮来”更有了生动的内容。
奔赴山海,不只是游山玩水,还应为山海做点什么。苍洱大地历史文化深厚广博,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多姿多彩,史家学者、文人墨客,均关注其中一点便可皓首穷经也难究其尽,然任维东先生的《洱海传》则瀚海摘星,一气呵成,一连串如珠玑的文字让读者目不暇接,刚从那一幕幕金戈铁马的历史大戏沉思中醒来,又如跌宕起伏的交响曲中进入一幅幅大理石般的画卷,海鸥的飞戏和鱼跃鹭鸣,总是那么蓝的天空变幻着千姿万状的云。晨光、晚霞,投映在洱海的波心,划开一叶的渔舟载歌而归。是晨曦晨曲伴斜阳的牧歌,是走过乡间,湖岸,湿地,堤沿,民居,集市的乡愁,是赞美青山绿水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对共同构筑洱海生态家园的歌唱,是对从南诏以来用水治水到今天洱海治理的探索,是发出不要让洱海再生病的呐喊!
奔赴山海,书写洱海,不仅仅是对洱海的惊叹赞美,更是一种对历史文化和生态文明的保护与责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