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芯公司发道歉信承认夸大宣传,创始人履历涉嫌“注水”

全文5136字,阅读约需10.5分钟

一个使用Chrome内核的国产浏览器红芯,最近惹上了大麻烦。

无论是产品还是简历,业界正在等红芯公司继续掀开底牌。

━━━━━

打自主研发牌 实为谷歌内核“套牌”

该业内人士透露,很多企事业单位的行政办公开支,超过规定数额就需要政府采购公开招标。在这个过程中打出自己的国产、自主研发牌,加上团队资历看起来“高端”,更容易获得政府订单,“因为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比起国外技术更成熟的应用,更愿意使用国产技术团队的产品,看重的就是技术自主可控。”

今年5月,陈本峰召开品牌升级发布会,云适配升级为“红芯云适配”,红芯结合自身的“红芯企业浏览器”提出了“安全+体验兼备的SDP产品体系”。

在被质疑使用谷歌Chrome内核并道歉之前,陈本峰曾扬言:红芯目标是要做第五个世界级的浏览器内核,只有自己掌握了浏览器内核技术,才能真正做到云安全。

陈本峰表示,目前中国是没有自己的浏览器内核技术的,很多国产的浏览器,像360、搜狗等用的都是国外的浏览器内核。这样,内核、入口掌握在别人手里,安全就无法得到保证。

昨日红芯方面表示,红芯浏览器内核Redcore是基于国际通用的开源Chromiun内核架构进行的改造和创新,这点在前期宣传过程中没有明确提及,误导部分读者认为其从零开始研发了浏览器内核。在声明中,红芯表示今后会在产品的显著位置上标注红芯内核基于谷歌的Chromiun开源项目,并且会把工作重心放在功能需求和客户价值上。

━━━━━

“微软MVP”说法遭质疑

此前,在红芯官 陈本峰的介绍中写道:担任IE浏览器核心研发工程师,参与开发了IE8、IE9、IE10浏览器。由于工作出色,陈本峰获得了微软产品技术最杰出贡献奖。介绍中还称,全球知名404页面也由陈本峰开发。

在云适配此前的官 中,陈本峰还被形容为IE404页面的缔造者,“微软省了2.97亿”,还陆续获得微软最有价值荣誉专家(MVP)、微软最佳产品贡献奖等等。

━━━━━

从“科大讯飞创始团队” 到“实习生”

“80”后陈本峰,曾参与科大讯飞萌芽,硕士毕业后进入微软总部,他在官 中的介绍自带“光环”,而这些光环却并不全是真实的。

陈本峰在接受人民 的采访中表示,其在1998年高考中以全市理科第三名的成绩顺利考入有“科技英才的摇篮”之称的中国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专业。进入科大后,本是硬件专业的陈本峰却对软件痴迷,大一自学编程,大二获得科大软件比赛第一名。

2000年,由于编程能力出众,20岁的陈本峰被他的本科导师——科大讯飞创始董事长、中文语音合成技术宗师王仁华教授“招致麾下”。

此前他均称自己“成为了当时的初始团队”。他的工作是帮助讯飞完善中文分词系统,使其准确率从70%提升到93%。

和陈本峰一样,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也是科大讯飞创始人王仁华教授的学生。8月16日,刘庆峰回应,陈本峰不是科大讯飞的联合创始人,曾经是科大讯飞实验室的一名实习生。

━━━━━

“女王范”合伙人高婧简历也“化妆”

红芯官 对红芯联合创始人、COO高婧的介绍长期为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红芯浏览器事件之后,高婧的介绍改为了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而哈佛大学则被移至介绍的下方小字中,并标注为(交流学生)。

在2014年她接受侨 采访时表示,在读大学期间她以访问的身份去了哈佛。曾加入一个名为SLP(创业领导培训计划),为创业者提供导师培训等机会的组织。也正是SLP将她和陈本峰联系到了一起。

除了引入SLP,她还是哈佛中国论坛组织者之一(经查证只是赞助协调员),凭借这些经历,她上榜《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还获得“亚洲品牌十大创新女性”、“中国移动互联 行业品牌女性”、“北京海英人才”等荣誉。

和高婧接触过的人形容她“女王范”,极擅长营销。在侨 2014年对她的 道中,说到营销经验中开发市场这个重点,她用了“不择手段”这个词语:足够的狠劲是每天破茧重生的坚实力量。

━━━━━

红芯致歉:科技创新别搞概念炒作

称“中国首个自主创新智能浏览器内核”的红芯浏览器被扒皮事件,成了这两天 上的热点。8月17日,红芯方面发了致歉信,承认“在融资宣称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夸大”,并表示“公司在宣传中应该更加强调具体功能和客户价值,而不应特别强调国产自主。”

先是 称“全球独创”,标榜打破美国垄断,之后顺利融资融到C轮,在被专业人士扒了个底朝天、遭到 民群嘲后,负责人仍回应“并非抄袭,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创新”……如今,这起戏剧性事件终于在红芯方面的道歉中得到了初步交代。饶是如此,该事件留下的警示意义仍需要被梳理和汲取。

由于浏览器的开发架构极其庞大,基础软件的创新也很难短时间内平地起高楼,套用内核在浏览器行业很常见,在严格遵守开源协议的前提下对其利用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创新,无可厚非。但明明套用的是Chrome的内核,却偏要自称做成了“世界第五颗浏览器内核”,并借此博眼球、“钓”融资,这已不只是夸大其词,还是自说自话的概念炒作。

言过其实,也就难免“掩”过其实。该事件中,说红芯“只是谷歌浏览器换了层皮”,并不科学,很多业内专家也指出,红芯云适配和加密数据传输等方面确实有其独到的技术创新。但轻易大放卫星,固然能在资本市场落得好处,却也难免要“还”。

无论是舆论将其视作“汉芯事件”翻版,还是红芯方面以“不是要骗什么国家资金”回避“内核独创”质疑的降维回应遭奚落,其两名创始人学历和经历都被扒出虚 ,都算是为其炒作“埋单”。这还是明面上的,其商业信誉的暴跌,更是隐性的代价。

毋庸置疑,用概念炒作而非凭真正的核心技术创新,将产品包装成“国产浏览器之光”,迎合了部分人对民族科技振兴的急切心理——过去很长时间,在全球分工体系中,中国都只能寄生于产业链下游,扮演代工厂角色。所以,民众对自主创新的确有着情感上的本能式青睐。而少数企业则不惜通过概念包装的方式,对这份家国情怀进行道义绑架。

当年臭名昭著的水变油风波、汉芯造假事件,遵循了同样的逻辑。这些大打国产牌、民族牌的造假行为,未必是为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让中国的产品走出去,而是为了圈钱。

到头来,谎言被戳破,算计遭暴露,只会损害“国产”或“自主创新”在民众心中的形象,也让授人以知识产权方面的话柄。所以这些年来,国家层面也多番明确反对科研浮夸风。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7月6日
下一篇 2018年7月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