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职业者的现状:为了摆脱束缚,你愿意承受多少焦虑?

“你有荡过高空秋千吗?”

玛莎是一个独立咨询师,五年前,她离开自己工作的大型环球咨询公司,自己出来单干。我们问玛莎,这5年来她工作的状况怎么样,她这样反问说。

她最近刚刚尝试过荡高空秋千,觉得自己的生活正像荡秋千一样,忽高忽低:接到项目时的忙碌,项目空档的空虚。做独立咨询师和马戏团荡秋千的艺人一样,在专业表现中,同样需要自律、专注和优雅。高空秋千表演者看起来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但是他们是有安全保障的——来自防护 、设备和其他表演者的支持,“他们看起来孑然一身,但事实并非如此。”

玛莎是一个自由职业者,崛起中的零工经济的一员。在北美和西欧,这样的自由职业者数量达到1.5亿人,他们离开了常规工作的条条框框,作为独立缔约人(契约工),有时是自愿做自由职业,有时是迫于生活压力。 类似“滴滴打车”和任务导向的服务平台的数量激增,反映了零工经济的增长。最近麦肯锡的一份 告显示,零工经济中,占比最大、增长最的是知识集中的行业以及创造性工作。

独立工作想成功,需要做些什么?我们最近访问了65个独立缔约人,出了一份深度 告。不论年龄,不论职业,他们都表现出了类似的感叹。所有接受采访的对象都承认,自己因为没有传统雇佣框架的支持,在个人、 会和经济方面都感到焦虑,但是,他们自由的工作模式是出于自己的选择;这种工作模式带来的好处,也是自己不愿意放弃的。尽管没有固定的时间表和收入会让他们忧虑,但同时他们也觉得自己比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更有勇气,生活更丰富多彩。

随着世界范围内零工经济的崛起,这些策略越来越重要。我们觉得这四方面的建议,对于独立工作、在家工作和远程工作的企业员工,或者想要成为自由职业者的人,也是有益的。

不产奶就待宰

但是,这种自由并非没有代价。就算他们做的时间再久,忧虑也不会消散。就连最为成功,职业成果颇丰的自由职业者,都会担心经济和名声的问题,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己没有存在感。比方说,如果没有客户需要你提供的咨询服务,你就不能管自己叫咨询师。一位有名的作家告诉我们,“你的作品就是你的象征,假如你写了一本好书,那很棒。但是如果你写不出书了,没有新作品了,你就必须承认自己是个失败者。” 还有一个艺术家说,“这条路没有终点,我们都在迷宫里不断摸索。”

自由职业者的工作和作品和他们对自己的认知、价值感、存在感密切相关。

所有的访谈对象都展现了对于生产力的痴迷。他们的工作和作品,既是一种自我表达,也是缓解忧虑的良药。不过,有趣的是,我们的访问对象不只是关注把作品做出来,卖出去。他们很在乎自己的工作状态:保持自律,定期做出成果,或者提供服务,同时找到需求方;他们也很在意自己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和劳动的过程。

如何保持生产力是他们经常面对的挑战。很多人在工作中都会面对压力和干扰。有一位高管培训师这样说,“有时候,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我根本没有任何头绪,不知从何做起。一转眼天就黑了,早上要回的邮件还没回,我想完成的工作也没做完。我一直分心,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 这样效率低下的一天,总会让人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

在被问到“如何面对这样的工作压力,保持生产力?”的时候,我们发现访谈对象的回答在根本上是相互矛盾的:他们都想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哪怕自己处于“没照没落”、“没有定数”的状态,但是,他们也花了不少时间去打造一个“护持环境”,给工作构造一个“物理性、 会性、心理性”的空间。

四种类型的联结

办公空间

由于没有固定的办公室,我们的访谈对象都会寻找工作的地点,让他们不会受到外在干扰和压力,也让他们不会觉得自己没有“根”。虽然,很多访谈对象说自己可以换地方工作,但是,他们还是倾向于呆在自己的空间里。有一位作家说, “有些人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没有为自己想做的事情创造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我们也去参观了访谈对象的工作室,发现这些地方有共同点。通常,他们的办公地点很狭小,有些艺术家工作的地方看起来甚至不太舒服。但是他们工作要用到的东西,全都触手可及,除此之外,没有太多其他物品。而且他们工作都很卖力,事情没做完就不会停下。有个软件工程师在家办公,需要的东西全在自己身边,他觉得自己就像战斗飞行员,他的家就是自己的驾驶舱。“有时候,我觉得这个空间很封闭,唯一开放的空间就是我的思维。”

家里的办公室可能狭小或杂乱,但是需要的物品都触手可及。

除了这些共同点以外,每一个人的工作空间都有自己的特点,在位置、家具、物品和装饰方面,都反映了个人特点。这些办公空间不仅是他们工作角色的”金钟罩”,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Karla是一位独立咨询师,一开始,她告诉我们说不管在哪里工作,只要开始工作,都觉得自己对世界会有积极的影响。但是后来她承认说,要避免干扰、寻找灵感,她还是会回到自己家里的办公室,回到自己手头的项目,被文件夹包围的地方。“每当我走进这个房间,我就走进了一个拥抱我方方面面的地方,这里就是我的家。”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空间,缺少这个空间给她带来的归属感,Karla觉得自己可能会对外在的需求非常敏感,没有办法达到专注而自由的状态。

例行公事

有些常规习惯可以帮人们找到工作节奏:制定时间表、按照待办清单做事、从最有挑战性的事情做起,先从打电话开始一天的工作、在一天工作的结束时,把第二天的文章开头第一句写好等等。还有关于睡眠、冥想、营养和锻炼方面的习惯。这些习惯都能够让人有仪式感,觉得自己的生活有规律、让自己在不确定的环境中获得控制感。

有些人在早晨上班前泡个澡,同时想想接下来要做什么;还有人每天遵循严格的时间表,6:00起床锻炼,为家人做午餐, 8:30来到办公室。如果工作中涉及到深度思考,比如需要写作或设计,就放在早上完成。

正如法国小说家福楼拜所说,“在生活中要保持规律和秩序…这样在工作中就能充满热情和创意。”

目的感

研究中的大部分访谈对象在刚开始自由职业的时候,为了在市场上立足,对工作都不太挑挑拣拣。但是,他们都觉得,想要成功,就必须只接受符合自己目的和使命的工作。他们都能讲出自己的作品背后的意义,不只是做出来为了赚钱。有的是为了鼓舞广大的女性,有的是为了揭露市场中的勾结,有的是为了保持住美国民谣音乐传统。目的感能够将个人的兴趣和动机以及世界的需要联系在一起。其中一个访谈者,马修说,一开始自由职业的时候,他觉得“有需要满足客户的需求,来获得经济收入。”但是后来,他对于成功的观念发生了转变,觉得“生活应该是为了服务于他人,服务 会,让世界更美好。”

我们采访的一个高管培训师这样说,“成功的自由职业者和不成功、最后回去上班的人有一个最大的区别:有没有自己注定要做的事。只要知道自己的使命,就会变得足够坚强,可以面对生活中的起伏,也可以有底气拒绝跟自己原则不符合的工作;让自己更真实、更自信,能吸引来更多客户。这就有助于成就自己的事业,帮助自己需要帮助的人。”

目的感和其他方面的联结一样,既能让人们在工作中找到方向,又让他们从中获得自由。

群感

在零工经济中,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找到生存和活力之间的平衡。

马修提到,向亲近的朋友倾诉可以帮助他缓解焦虑,“如果我是孤身一人,我可能自己坐在办公室,陷入负面情绪,走不出来。”还有咨询师提到,自己的工作都是同辈介绍来的,但他们的帮助不仅限于工作方面,“在和这些朋友对话的过程中,我慢慢培养了处理问题,个人成长和发展的能力,在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角色。正是有了他们,我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

职业成功的新定义

流行的管理学理论,总是将职业上的成功与安全感和性格上的镇定自若相联系起来。而对于自由职业者而言,这两者几乎都不可得。但是,我们的访谈对象去告诉我们,他们觉得自己还是成功的。

我们的结论是,零工经济当中的从业者追求的成功是另类的。他们的成功来自可预见性和可能性之间的平衡,来自生存(持续的工作机会)和活力(自己在工作中感受到的存在感、真实感和生命力)之间的平衡。我们的访谈对象,通过形成自己的办公空间、例行公事、目的感和 群感,来构建护持空间,帮助自己维持生产力,克服焦虑,将这些不安的感受,转化为创造力和个人成长的能力。“作为自由职业者,在工作模式上的选择,能让自己获得一种自信。你会觉得,不管情况多糟,我都能够克服,我都能做出改变,我的决定更多的是基于个人的选择,而不是迫于生活所需。”

很多访谈对象觉得,在传统的工作环境中,自己没有办法收获这样的精神力和意志力。玛莎觉得自己就像个高空秋千表演者,在自己的咨询师帮助她认识并接受眼前的困难,教她不要逃避时,她觉得自己在职业上“比以前更成功,对于自己的角色更自信。” “我的咨询师帮我认识到,我能够自己思考,我能够做时代的先驱。在企业中,我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对于我来说,自己独立工作反而更高效。”这么看来,不适和不确定性不仅仅是可以忍受的,反而是让人安心的,因为她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职业方向。

在接受访谈时,玛莎已经不觉得固定的雇佣关系能够帮她找到职业方向,反而是自己打破的镣铐。她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我不觉得自己新生活是危险的,我反而觉得,现在的生活,才能称之为生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6月1日
下一篇 2018年6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