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被动房?看完这个特别“土”的展厅,你一定很想住


“碳中和”的践行者—被动房

2009年德国能源署将一个新鲜的名字

引入中国,这个名字就是“被动房”。

什么是”被动房”(Passive House)?通俗地说,是一种无需主动供应能量就能满足制冷和采暖需求的房屋,是一种高度节能和高舒适宜居的建筑。

对于住户角度来说,享受舒适体验与健康环保的同时大幅降低空调采暖成本。在“碳中和”战略的推动下,作为超低能耗建筑的“被动房”将会迎来一个发展的黄金时代,并在从现在开始的至少40年甚至更长时间里,是践行建筑“碳中和”的主力军。

不可视的被动房原理

居住空间与人息息相关,然而支撑起舒适与健康空间的背后,无关乎可视的空间风格,而是沉甸的科学原理和细碎的技术节点。

位于西安软件新城的窑知未来被动房展馆,是由高科集团旗下高新地产打造的西北首个被动房项目“天谷雅舍”被动房展厅。不同于艺术作品的展示,被动房展厅更需要巧妙的举重若轻。

△传统建筑与被动房红外能耗对比

△被动房原理

在1400平方的一个展厅里,如何将隐藏的、晦涩甚至枯燥的被动房技术,以富有层次的信息进行有效传达,是摆在被动房体验馆堂晤设计总监何牧面前的第一个难题。

故事化讲述,情景化代入

展馆是各种复杂信息汇集的场所,

通过具有冲突、对比的剧情线索,

让信息更深入人心。

听故事是人类的天性,在故事的起承转合中,人们很容易记住与理解复杂的知识、概念。面对被动房技术的复杂晦涩,堂晤设计给展厅假设了两个超级英雄式的角色,以富有戏剧冲突的故事线作为整个展厅的逻辑线索。

主角“黄土”,隐喻自然之力。黄土窑洞给人们生活提供温暖庇护,有朴实敦厚的一面,也有被污染后反噬的愤怒,转换成沙尘暴、泥石流,给人类生活带来深重灾难。

另一个超级英雄则是“机器”,代表人类的工业文明。他给人类生活带来舒适便利,却在无形中给生态环境带了致命破坏。

两位主角粉墨登场,曾在历史舞台上各显神通的超级英雄,都暴露了各自弊端与危害。在政策过渡区及弧幕影片区,二者都开始退让示弱,握手言和。故事的高潮,则是自然与科技和谐共处的被动房成果。

展馆是各种复杂信息汇集的场所,通过具有冲突、对比的剧情线索,让信息更深入人心。

情境营造“预说服”

“我们首先呈现的内容改变了人们感受

我们接下来向他们呈现的内容的方式。”

——罗伯特·西奥迪尼

采访过程中,设计师何牧多次提到“预说服”的概念。所谓预说服,由全球知名的说服术与影响力研究权威罗伯特?西奥迪尼提出,即“预先说服(Pre-Suasion)——设法让接收方在接收信息之前就接受信息的过程”。而预说服的两个关键之处在于“注意力吸引”与“情境联想”。

在整个展厅叙述中,男二 “机器”提前出场,由电致玻璃和废旧机器打造的危险与警示制造焦点瞬间,使观者从一楼的销售模式迅速切换到科普学习的体验模式。

△序厅空间—情绪转换器

在历史脉络区,主角黄土通过参数设计,呈现出汪洋恣肆、难以驾驭的形态与性格。而在六大原理展示区,土的造型开始慢慢收敛、平静。同样质感的土,形态却在悄然转换。参观者大多专注在信息上,空间的不同感受易忽略,但无形中氛围的营造已达成。

△狂放的自由之土

△驯化后的科技之土

设计师通过不同的情境营造操纵潜意识,为信息的传达与接受埋下伏笔。

“回归自然是最高的艺术境界”

“未来与远古,在这个空间里融合成

一个复杂的混沌体,你说不清楚

它是什么,但是你能够感受到就对了。”

越过了广袤的八百里秦川,便是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黄土大漠是根植在人们血脉中的基因。而遍布的窑洞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溯源实证。

展馆空间的表达由被动房的源头出发,用最返璞归真的方式探讨了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永恒话题

土质异形以一个窑洞的门为原点开始向四周生长与弥漫。何牧认为: 所有的设计在达到顶峰的时候,是趋近一种仿生状态的,大自然创造的图案有自己的秩序和规则,回归自然是最高的艺术境界

为了还原不确定性的野生感,汲取西北地貌元素的造型经过反复推导,创造出不受束缚的狂放与自由。正如何牧所说:“当人工的痕迹隐匿到了极致,就是归于艺术的状态”。

为了表达这样的图景,“土”在远古与未来之间建立起自由的连接。土质异形将陕西的地貌、窑洞的洞穴感、未来的流线感进行融合,一端追溯着被动房的始源—窑洞,另一端从墙体挣脱而出,在空间中舞动,表达着古代与未来的对话。

土质异形在人流与展项的严谨规划下,利用参数化设计推演生成造型。经由数控加工转换为可组装的片状异形横板,以钢构架为结构主体,辅以木质的横竖龙骨,严格按数据精准组装,保证极高的复原度。

△参数化设计过程

△土质异形构造示意图

土质异形表面的质感漆

由原点发散开来的“土”形成柱子,形成天花,形成台面和一切展示所需的载体。

△异形土形成展示台面

砖与“土”同源,作为展厅的背景信息,是人类历史中建造居所时更为人工化的材料,也是西安作为古都的历史印记,利用渐变镂空的手法将砖依次排列,使原本厚重的墙体变得轻盈而富有韵律,沧桑的质感与科技感的镂空形成了古今融汇的气质。

△砖块的镂空渐变排列

△砖块形成展示空间的背景

“虚与实,零与整,趣与专”

“你很难定义它到底是展厅,

还是一个受场,还是一个什么空间,

也不需要去定义,它就是一种状态。”

警惕说教式的信息展陈,堂晤设计在信息的处理上颇为费劲心思。以不同维度的空间策略,在展陈的语言上,选择更为深入人心的表达。

序厅是开启整个展陈序列的起点,也是情绪转换的场所,正是虚与实的体现。借助多媒体投影和真实回收的空调机器,以包裹的镜面扩大空间的感受,幻像褪去,城市背后的真实与赤裸直击人心。

繁杂抽象的知识体系被凝练成六个装置艺术化的“小房子”,用形象艺术的语言传达给体验者后续所要展示的内容构架。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9月3日
下一篇 2021年9月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