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已至,在2018年尾。有人说这是观点,一些人居心叵测贩卖恐慌,有人说这是事实,现身说法自己被裁,眼眶里的泪已经溃堤了好几轮。在“创智 共赢——2018长三角人工智能峰会暨创新创业论坛”上,透露出信 是这一轮寒潮将历时很长,创业者到了低谷,但这是行业回归理性的阵痛。人工智能热潮过后,裸泳者将留在沙滩上。真正有价值的项目将在这一波吹尽狂沙的过程中存活下来。
资本寒冬:达到历史低谷
12月19日,二维火CEO向员工发布站内信,表示“二维火现金流有很大问题,现在全员降薪20%,CEO唐僧个人对外借款4500万用于发放员工工资。”这一消息让业内人士“噤若寒蝉”,因为这是一家创立于2005年的企业,专注于云计算餐饮软件系统的研发和应用。
“今天早上我的投资人收到一个短信,他投的两个项目,一个挂掉了,另外一个项目就是二维火。”创新工场合伙人、创新奇智CEO联合创始人徐辉接受《IT时 》采访时说,资本寒冬不是空穴来风,是当下创业者与投资者面临的困境,“现在市场上项目的估值和8个月前比是降低了平均30%以上,另一方面,虽然投资人看似很滋润,实际上也很焦虑,好项目要么太贵,要么数量稀少,钱不是大问题,但是投不出去。”
资金全部向金字塔尖项目流动,底层的公司遭遇钱荒之后,开始缩衣节食过寒冬。一位未透露姓名的短视频从业者表示,公司遭遇钱荒之后,项目就被搁置或被砍,紧跟着就是部门裁员。另一位失业者也表示,所在公司近百人团队,因项目“黄了”,除孕妇外,“几乎走完了”。
宏观环境的变化,加剧了这一现状。致公党上海市委青年委员会主任姚薇在调研诸多创业公司后表示,创业其实是“勇敢者游戏”。其中一个大环境变化是,“靠高薪和福利吸引人才的创新型企业压力巨大,尽管国家对税收有诸多政策减免,但用工成本、税负依然大大挤压了创业企业的利润。”内忧外患之下,寒冬潮出现了。
零 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总经理张志刚接受《IT时 》采访时分析,这其实是创业市场和资本市场供需不匹配的问题,对于PPT企业而言,这的确是资本寒冬,但对于真正有价值的项目,资金却是充足的。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资本回归理性的过程。不过张志刚坦承,因为资本逐利的属性,一定是锦上添花,而不会雪中送炭。大企业靠裁员缩减开支,小企业将面临生存问题,不少创业团队可能与二维火一样,将度过一个现实且残忍的寒冬。
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王延峰对未来是乐观的,几年之后真正沉淀下来技术企业会颠覆很多传统行业,这属于“破坏性创新”。所以,王延峰“基本判断AI有一定时间会稍微有点调整,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退潮’,看谁在裸泳。但调整过后,会带来更大的成长。”
丰满的未来:应用为王
根据普华永道2018年最新预测,中国 2030 年 GDP 为 26.5 万亿美金,其中 7 万亿美金为AI驱动。不过,“2017年以后, AI技术突破进入瓶颈期,”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首席架构师、创新奇智CTO张发恩表示,在AI相关技术趋稳的时间段,中国AI企业面向B端应用是最好的选择。
美团CEO王兴曾经让自己的团队做过调研,中美互联 产业链的差异在哪里。数据告诉王兴,在美国,C端每产生5美元的收入,B端同样能产生5美元的营收。中国企业最大不同在于,美国2B与2C企业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分伯仲,而在中国,主流的BAT和华为、小米,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偏向2C。王兴得出的结论并非2B在中国市场没有增长空间,而是“下一波中国互联 如果想回暖的话,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是供应链和2B行业的创新。”
“人工智能赋能商业化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需要一手抓技术,一手抓有价值的场景,而后者的重要性往往被忽略。”张发恩讲述了一个故事,可乐换装时,存在空瓶情况。一家AI公司提议,可以利用搭载图像识别技术的机械手臂去抓取。看似很漂亮的方案,却被否决了,厂里的工人说用电风扇就能解决,“有价值的场景甚至比技术更重要。”
德勤中国创新主管合伙人刘明华给出了一组数据,当前中国AI的市场就已经高达700亿以上人民币的规模,“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就是AI找到了非常多的应用场景。”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