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学习 怎样让学生走出作息不规律、学习效果不佳等怪圈

居家学习,怎样让学生走出这样的怪圈

编者按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线上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居家学习给原本的家庭生活带来了新的挑战。“深夜才能入睡”“整天对着手机”“学习效果有限”“家庭矛盾增多”,这些都是来自家长们的“吐槽”,盼望开学,是不少家长的心声。

作息失去规律

对于家长而言,最先感受到的是孩子纪律上的散漫。没有学校的约束,在“自己的天下”,那些费心养成的好习惯丢得很快。

田甜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上午是各科课程,老师发布一段录好的知识点精讲,然后分时段答疑给孩子们做一些试卷。“这些只能在手机上进行,有时还要打卡点名,我算了一下,一天之中,对着手机的时间足有五六个小时。最难办的是,居家学习期间孩子用手机有了最正当的理由,晚上孩子说需要预习、需要‘对题’、需要检查作业,轻轻松松就拿到了手机,而一拿到,不到睡觉就收不回来了。”田甜妈妈说。

好在这些课程学校并不强制上,因此,为了田甜的视力健康,她的妈妈有时候会选择“旷掉学校的课”,上某 校的四年级课程。“因为这个 校课程可以在电视上投屏播放,看电视总比看手机好一点。”

可乐的课程这样安排:从早上8点到下午4点20,是学校的云端课堂时间。用企业微信、雨校平台等软件学习,老师带着孩子们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点,大多是串讲。每节课40分钟,下课十分钟时间,可乐偷偷打游戏,“《王者荣耀》《第五人格》,还有一些小的游戏。”林女士说,“他的同学还组建了各种微信群,他们在里面聊一些很无厘头的话题,总是对着手机哈哈大笑。”

林女士是一名儿科医生,疫情影响之下工作很忙。她发现,一旦自己不在家,爸爸对孩子的约束有限,孩子一整天“连被窝也不出,所有课都在床上解决”。于是,林女士每天早上7点上班,就把可乐带到医院,门诊的时候可乐自己在医生值班室学习。“这样至少能让他养成按时起床的习惯,有规律的作息。”

学习效果不佳

丽丽每天上9节课,也是“全手机操作”。除了作息的紊乱,妈妈更担心的是学习没有学好。每节课30分钟,一节一节,“时间被切割成细碎的小块,感觉孩子的收获不大。”丽丽妈妈很有感触,“孩子很少有时间读完一本书,课程上完就很疲惫了。我觉得线上开学没有把居家学习和学校学习分割开来,居家学习应该打破时间概念完成一些深度阅读的内容。我希望每一科老师能围绕一本书,讲一些自己科目的相关知识,让孩子有一些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深度阅读的能力。现在太零碎了,都是碎片化学习。”

北京市朝阳区一年级女孩小夏的妈妈也是这样,为了和动画片“战斗”,她把艺术体操、舞蹈等实践类的 课都加了课时,“这样,孩子每天的运动时间多了,看电视、玩手机的时间就少了。”

时间越切越碎,越赶越快,学习的效果却有限。家长们都觉得孩子状态不对,却不知道怎样解决。

缺乏生活教育

也许这就是“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好习惯养成很慢,丢掉却很快。为什么居家学习之后,不少学生陷入了这样的怪圈?东北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赵刚认为,生活教育这一课该补上了。

很长一段时间,除了学科知识,有关生活理念、技能的教育相对短缺。“这在80后家长和00后孩子之间的影响尤其明显,家长们对于生活的理解、对于家庭教育的理解有偏差,于是,疫情期间的家校合作也产生了新的问题。”赵刚建议,居家学习,生活教育这一课家长和孩子要共同学习。

关于家长们担心的“碎片化”、学习效率不高等问题,赵刚认为,最重要的不是“追课”,学科知识总有被淘汰的时候,而自主的生活能力将会激发孩子内在力的需求,“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他律到自律,只有当孩子们学会了这些,他们就真的长大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2月12日
下一篇 2020年2月12日

相关推荐